APP下载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8-05-14陈雪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7期
关键词:护理安全手术室风险管理

陈雪霞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 500例列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1 500例作为观察组,针对两组参与研究的各6名护理人员,先后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防御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士风险管理认知评分、风险意识评分、风险管理态度评分和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投诉纠纷、术前准备失误、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当、护理记录有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能够有效增进护理人员对风向管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强化风险管理意识,降低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事件,提高护理品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29-02

手术室作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基础科室之一,与院内各科室对接合作频率较高[1]。临床实践证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风险控制意识,严格遵循安全原则,有助于改善风险发生情况[2]。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该文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下述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 5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的手术患者随机选取1 5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先后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和风险管理防御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情况。观察组男781例,女719例,平均年龄(54.23±8.46)岁。对照组男801例,女699例,平均年龄(54.51±8.63)岁。前后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各6名,两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管理前平均年龄(29.57±4.34)岁;包括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责任护士2名。管理后平均年龄(33.91±2.57)岁;包括主管护师3名,护师1名,责任护士2名。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包括手术室护理人员常规培训、出科考核、执行院内管理制度等内容。

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防御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如下。

1.2.1 强化心理疏导 小组主管护师、护士长需要密切关心护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护士疏导负面心理情绪,根据护士实际生活情况弹性排班,定期开展护士心理培训课程,使护士充满热情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1.2.2 法律风险管理 由护理部资深主任、医师对上岗护士进行院内规章制度、医德医风、安全防范措施、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内容的培训,使护士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手术室护士风险管理意识。

1.2.3 加强培训管理 ①强化安全教育学习,提高安全责任意识。②强化手术室护理专业分层次培训,护理管理者需根据手术室护士的具体责任展开分层次针对性专业培训。③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

1.2.4 完善护理管理机制和流程 定期召开小组研讨会,及时总结工作阶段中存在的各项经验和教训,完善不足之处,规范化管理护理人员洗手、消毒操作,落实双人核对机制,双双签名,围术期内全面清点器具,落实手术室输血查对、手术室十二查、术中医嘱查对制度等。

1.2.5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 术前为患者家属介绍手术方法、治疗费用的各项条目等及手术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安排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期间及时告知患者家属治疗进展,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术后鼓励家属陪伴在患者身边,给予患者所需的支持和安慰。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該院自制的风险管理知识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护士风险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包括风险管理认知、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和风险管理行为意向4项内容,单项目分值0~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风险管理相关内容掌握程度越熟练。问卷经Cronbachs α 值检验,整体信度值为89.58%,信效度良好。②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护理投诉纠纷、术前准备失误、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当、护理记录有误。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有效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管理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士风险管理认知、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态度和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风险事件和投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投诉纠纷、术前准备失误、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当、护理记录有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与手术实施安全性关联密切,医护人员在治护期间必须做到自查互查,方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各类风险,降低手术室安全风险[3]。有学者[4]研究发现,意外情况、院内感染、差错事故、职责不明确等因素均是导致手术室护理工作发生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必须改进原有的护理管理方案。该文采用的风险管理防御模式可有效增强护理人员法制意识,强化护士风险防范能力,为手术安全、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另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行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5]。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该文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护士风险管理认知评分、风险意识评分、风险管理态度评分和风险管理行为意向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熟练。观察组护理投诉纠纷、术前准备失误、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当、护理记录有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采用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风险事件和投诉纠纷事件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采用风险管理防御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调节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和投诉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因此具有积极的应用与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晋文,徐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416-417.

[2] 杨莹,李莉.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及患者满意度维度间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284-2287.

[3] 钟伟华.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117-119.

[4] 武丹,史秋莲,李么琴,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屏障的建立及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3):56-59.

[5] 李政玲,李方姣,张艳萍.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248-250.

(收稿日期:2018-06-21)

猜你喜欢

护理安全手术室风险管理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分析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其风险管理途径
胃管误插入气管不典型症状1例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