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5-14刘洪艳
刘洪艳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简单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和PDCA循环护理管理(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概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概率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藏药行为;精神分裂症;PDCA循环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2(b)-0034-02
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重性精神障碍即为精神分裂症,相关统计表明[1],该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6.45%。该疾病的病程迁延,且极易反复发作,患者多次发病以后病情可呈现恶化加重的表现,甚至有部分患者存在精神衰退的情况[2]。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服药治疗,但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通常有藏药情况存在,不仅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且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有部分患者蓄意积攒药物顿服,导致药物中毒,对其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害[3]。该研究为了分析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改善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藏药行为中应用效果,2016年4月—2017年5月选取与疾病相符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详细描述内容如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抽选60例进行研究,上述患者均接受住院治疗,且同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将存在脑器质性疾病、酒精依赖、药物依赖、躯体疾病以及人格障碍的患者排除,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60例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知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模式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2组。对照组(总例数为30):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6例与14例;年龄平均值为(42.28±3.62)岁;病程平均值为(4.79±1.52)年。观察组(总例数为30):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值为(42.56±3.47)岁;病程平均值为(4.83±1.36)年。上述2个小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患者PDCA循环护理管理,详细管理内容见下。
①P指计划:护理部培训成立考核小组,确立发药培训目标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具备2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精神科专科护理人员组成培训团队,临床护理人员为培训对象,将由护理部所制定的发药章程、具体操作步骤等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培训、考核与总结的时间。培训第一周主要为业务学习,将问题提出并且开展培训;第二周为在上周基础之上再次开展PCDA,再次将问题提出并培训。培训最终的目的为将该项护理管理模式融入至日常工作当中。
②D指实施: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医院发药操作步骤,对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遵守,并且对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执行。发药过程中应当对药物是否准确无误进行核查,并且在患者使用药物以后,加强检查,避免藏药现象;此外用药安排期间,应当检查地面与水杯,对患者弃药及吐药的情况进行避免;合理劝说患者,提升其配合程度,针对无法配合的患者,需要在同家属沟通以后实施强制措施。对存在藏药行为的患者进行重点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存在藏药行为,应当给予口头教育;针对一贯有藏药行为存在的患者,应当安排其单独用药,期间加强观察力度,为避免患者吐药,服药以后可进行10~20 min的观察;此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力度,提升其认识水平。
③C指检查:结合护理人员的反馈情况,对发药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漏洞及時进行检查。对发药护士应当开展不定期考核工作,主要包括现场查看考核、走访患者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等。比较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奖励成绩优秀的护理人员,针对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
④A指处理:持续改进护理人员工作当中存在的缺陷,及时反馈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培训的计划性与目的性,不断完善良性循环,同时将护理差错减少,将成功经验以及存在于护理工作当中的问题作为下一个阶段培训推动的依据。完善发药环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概率;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向患者发放印有精神分裂症原因、用药以及其重要性等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掌握情况越佳。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经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藏药行为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的为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P=0.01<0.05);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则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3 讨论
患者缺乏自知力,在疾病预防方面、治疗方面以及康复方面未有全面的认识,对遵医嘱服药对于疾病治疗而言的重要性无认识,使得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藏药行为出现[4]。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的力度,合理安排、监督患者服药,将藏药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减少。
PDCA循环护理管理是一种致力于全面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措施,通过制定和组织质量计划,将科学化管理实现。该项管理措施涉及4个阶段(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通过完成系列循环和改进工作,获得持续性改进质量的目的[5]。将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精神科发药环节当中,可以保证科室内的发药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可以持续提升发药的有序性,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细致化。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保证护理人员详细掌握发药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提升其工作能力,保证可以合理安排患者用药[6];护理人员安排患者服药时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可以对患者吐药、藏药等行为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针对有藏药行为的患者,在其用药以后加强观察,期间可对其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存在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应当立即上报医生,同时将患者情绪安抚工作完善,告知患者和家属该反应为用药后的正常现象,且在短时间内可改善,避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心理情绪或加重藏药行为[7]。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藏药行为发生概率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将PDCA循环护理管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可以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提升,改正藏药行为,提升其用药的依从性,在避免藏药行为所致的不良事件以及保障疾病治疗效果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瑜,鲜玉霞,李娜.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342-344.
[2] 陈宏美,杨桂君,史鹏达,等.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14):2224-2226.
[3] 潘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康复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1):1645-1647.
[4] 顾静莲,闵海瑛,沈颖.支持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的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87-889.
[5] 黄美莲,苏利娣,李小琼.临床护理路径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6(s1):18-19.
[6] 刘寰.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149-150.
[7] 许雅松,钟琴,李娅雯.PDCA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13-114.
(收稿日期:2017-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