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再审视
2018-05-14周士荣
摘 要: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蔚然成风,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结合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审视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型社会科学,以其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度契合。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对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周士荣,硕士,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分团委书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8-0091-02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大多已将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教育教学体系,部分高校将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质量,推动了大学生就创业工作。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正如《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的,“一些地方和高校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因此,高等学校如何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排除障碍、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亟待更新理念、创新方法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主体,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唤醒大学生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创业素养、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蔚然成风,大批高职院校都设置了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不少学校将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然而,仍存在简单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当前创业教育仍简单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以往的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多是以课堂内容教育为主,采用一对多的讲授方式,这对于很多课程是适用的。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简单的课堂教育或书本教育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诉求。如果仅仅沿用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方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更新理念和方法,让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加贴合实践需求,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当前创业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主动性。相比很多专业课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互动性更为突出。也就是说,创业教育课程中的大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听讲”、被动接收信息的一方,而应该与老师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在观点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正在被重新定义。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年轻人获取信息的快捷性、全面性、多元性甚至已经超过老师,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知识反哺”的阶段。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收方,应该更加强调大学生的主体性,用平等的视角来看待学生。
3.师资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特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不断调整、动态更新的课程,然而,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存在大量师资缺口。从教学队伍来看,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是来自负责学生工作的专职辅导员,还有少部分是对创业课程有兴趣的专职教师。他们普遍缺乏创业实战经历和经验。从教学内容来看,创业教育大多停留在以课本教授为主,课题互动、案例探讨、创业实践等环节涉及较少,不利于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达成。
二、社会工作方法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契合之处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NASW)对社会工作所下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活动,用以协助个人、群体、社区去强化或恢复能力,以发挥其社会功能,并创造有助于达成其目标的社会条件。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度契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1.社会工作理念同创业教育理念深度契合。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自助”,也就是说“助人”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使受助者具有“自助”的能力。在开展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受助者的领悟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体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业者的“创业自觉”,老师的教育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究其根本还是要激发创业者的内在潜能。就此而言,社会工作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理念上是深度契合的。
2.社会工作的诸多方法适用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工作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比如,个案工作法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就是要认识到创业者的差异化、个性化,为不同的创业者“量身定做”不同的培养方案,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培养,提升每一创业个体的创业能力;小组工作法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就是要针对具有共同属性的某一创业群体,开设能够满足这一群体需求的课程,或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大学生创业者集聚起来,共同探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社区工作法应用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就是要認识到“社区”之于个体的价值,把大学生创业者集聚到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中,为其配置完备的公共资源,助力其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3.社会工作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资源融通上都讲求开放性。社会工作讲求开放性,即面对固定的“受助者”,援助者和援助资源可以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通过整合政府、社区、企业、NGO、爱心人士等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更好地帮助受助者。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需要的资源也是多方位的,仅就师资资源而言,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师资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打造融通各方资源的开放性平台,吸纳同城高校、友好学校、校友企业家等参与进来,为本校创业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师资资源。
三、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重新审视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跨界性、融合性、创新性,需要积极从相关学科中汲取养料,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支撑。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重新審视大学生创业教育,笔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大学生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自觉”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实践性,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要教授创业者具体的方法和路径,而是要激发大学生创业者内在的“创业自觉”和创业精神。有了这种“创业自觉”和创业精神,他们才能够在面对挫折和危机时坚定信心,不轻言放弃,一直坚持下去;才能够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形势时不茫然、不盲目,保持内心的定力;才能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从容应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2.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追求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以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待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受教育一方的学生不应是弱势的、被动的,而应该是与老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因为他们接受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获取某个知识点。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就是要摒弃传统意义上老师牢牢掌握主动权的“灌输式”教育,建立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学生所需所思倒逼老师为其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参考建议。如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才会更加符合创业学生的特点,更能满足创业学生的需求。
3.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成为课堂教育的延伸。与其他很多社会创业活动相比,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科技含量更高,这是因为大学生往往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养,他们的创业活动也大多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然而,传统的专业课教育往往止步于知识的传授,对创业基本不作涉及或者少有涉及,而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又多是面向全校创业者的通识课程。这就要求打破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分开看待的观念,把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育,让课堂教育成为创业教育的延伸,以知识学习夯实学生创业的基础,以创业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求知活动,构建大学生课程学习和创业活动良性循环的关系,不断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质量和成效。
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的深化和改革是高等学校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引入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 饶莹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原因及优化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7,(14).
[2] 施永川.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化工高等教育,2016,(3):5-9.
[3] 张纪霞.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27):92-93.
[4] 王慧,何玲,戴富华.基于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 知识经济,2014,(19):39-40.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