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工程力学”课程的若干训练问题

2018-05-14李国斌邝卫华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高职教学

李国斌 邝卫华

摘 要:“工程力学”是高职院校机类、近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提出要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科学方法的训练、标准化的训练,并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说明训练的具体方法及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力学;思考训练;高职教学

作者简介:李国斌,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学及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邝卫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广东 广州 511483)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编号:1201532993)、2018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编号:201709K13)、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17GGXJK048)、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项目(编号:pdjha0824)和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7F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0-0053-02

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設施,无论是住房、汽车还是剪刀、夹子等,无非二个基本要求:一是能用,即能承受一定的力并具有一定的功能;二是牢靠,就是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前者是理论力学所研究的,后者是材料力学分析的。工业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机械类专业的许多课程都以“工程力学”为基础,它就像工程技术的殿堂大门,学生正是从“工程力学”这个课程进入到专业课。所以,从“工程力学”开始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工程技术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认为针对“工程力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后续课程学习,直到进入工作岗位,有三方面的基本训练亟须加强。

一、科学思维的训练

教育的任务是转变学生的思想,把学生的日常思考提升到科学的高度,也就是用科学思维代替他们习惯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运用科学分析和逻辑推理,其中不能有丝毫的含糊。教师要明确地从背景中提出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并且运用论证的命题化格式列出条件和结论,以及逻辑上的可能联系,一步步地充实两者之间的空白。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科学思维,在学习中不断地探索以获得某些准则,用这些准则去确定问题的结果。

要教会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每一个内容、每一类问题、每一个章节都是这样的,才能把书本的知识变为己有。这是通过科学的逻辑结构来健全自己的知识框架,有牢固的框架才有扎实的基础。有些学生很看重考前突击,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总结,按科学的逻辑框图列出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它们的联系,并不需要死记内容、硬背公式,解起题来也一样得心应手。而所有这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总结逐步积累起来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提高他们的素质。比如理论力学是研究刚体受力和运动的因果关系,材料力学通过变形体的内力和变形来研究其强度和刚度,它们之间由刚化原理联系,变形体要满足刚体的平衡条件,而变形体平衡又要增加自己变形的特殊条件,所以理论力学是材料力学的基础。

现在学校对在校生的管理很多,有入学教育、军训、行政和思想政治管理等等。但缺乏自始至终知道学生学习的导师,研究生是导师制,专科生更需要导师。因为各学科的教师只负责本身课程,专业的整体指导应从入学时就进行。作为力学教师,应尽量多做此项工作以弥补空缺。

二、科学方法的练习与掌握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着重研究工程中的机构和结构。比如解静力学问题,首先要按原则选取研究对象;其次,画主动力和约束力,当然也有规定准则;再次,按受力图列出标准形式的平衡方程;最后通过解方程得到结果。这如同工业生产整个工艺流程,每一个环节要有条件和规范。课堂上教师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演示,总结出一套方法,然后证实它的科学性和简明特点,定下来在以后使用,熟练后可以按原则操作,这是规范方法的最大优越性。静力学如此,运动学和动力学也如此,材料力学也有一套适合解题分析表达的方法。材料力学认为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内力由截面法求出,并对构件画出全部内力图,一目了然地找出最大内力处作为危险截面,通过应力分析又可以找出危险点,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确定用强度条件或用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核算,若是变形问题,对每段内力或某一位置的内力,通过公式直接计算变形,还可作刚度校核。稳定性问题也有一套方法,这种方法一直可以沿用到涉及的后续课,甚至工程工作中的某些环节。

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布置大量的习题加强学生的训练,并在习题课中正面指导,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教师要一一改正所有点滴错误和不规范的表达形式,给予中肯的批语。

三、标准化的训练

工业化大生产是大规模甚至全社会协同进行的,这就要统一标准。每一个行业都有其专门术语,应要求学生正确使用术语,这样才能精确表达专业的问题和结果。在作业中,名称、性质、矢量分析图、方法、记号、标记形式都十分重要,是标志内行或外行的分水岭。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下面的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已知杆的内力[FN=25KN],当杆的直径为30mm2时,求杆截面的应力,正确的表达式为[σ=25×103×4π×302×10-6=35.4×106Pa=35.4MPa]。但有的学生常常写成[δ=25000π×0.0152N/m2=35367765N/m2]。学过“工程力学”的人看了第二种表达显然会皱眉头。虽然答案没有错,但是太不标准化了:第一,每一个字母一般固定表示一个量,[FN]中的下标表示内力,[σ]表示应力,而[δ]表示延伸率;第二,算式过程中一律以牛顿、米作为单位,所以不需要量纲,数字以给定为准,数量级一般以[103]为一级选用合适的级别;第三,各种量有其特定单位,力用千牛,应力用兆帕;第四,工程问题都有精度要求,在力学中[±5%]是一般要求,在这范围内是可以用等号而不必用近似号,更不必用过分精确的累计数字表示。再比如材料力学中内力的正负规定十分复杂,为了在求未知内力的过程中方便并少出错误而必须规定:未知内力一律假定为正,求出的内力值可以直接移到内力图的坐标中,而不必第二次规定正负。力学中这种不起眼的小事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串联起来,互相协调,整体一致,在计算、表达、交流、发表、报告等等场合简直是一种语言,而且超越国界。

综上所述,教师的作用是传授知识,但某些基础性的方法和技能是必须不断重复才能熟练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训练有足够的认识,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学到学习方法。“工程力学”是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这三方面的基本训练,学生能学好工程力学,并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国斌.浅议学好工程力学的方法 [J].教育教学论坛,2016,(24): 214-215.

[2] 刘巍.关于工程力学课程教材建设的若干思考[J].力学与实践,2010,(5): 96-97.

[3] 李正峰.在工程力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58-59.

责任编辑 秦俊嫄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高职教学
融入思政教育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环环相扣 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