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概论
2018-05-14王铭娴程田玉秀
王铭娴 程田玉秀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变革影响着社会人才结构的调整,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更需清晰认识到这一形势,明确怎样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目的。本文从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技术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方式、信息素养等十个方面的素質进行分析,以帮助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向社会输出更多人才。
关键词:知识经济;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王铭娴,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程田玉秀,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北京 10002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0-0007-02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承担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机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转变,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的新变化
1.科技的变革影响社会人才结构的调整。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且逐步由以知识积累的评价方式向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评价方式转变。人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理论、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而且要求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再生产。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工作,一项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多元化的人来共同完成,团队协作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工作形式。这对个人的沟通、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活方式逐渐由群体式转变为个体式。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前,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群体行为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娱乐方式,群体性的娱乐是一种团队协作的活动,团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规则,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需要不断地交流与沟通,调整并互相协调配合来完成团队目标。然而,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独生子女成了整个家庭的重心,这使很多独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别人意见的性格。同时,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以及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新媒体设备上的活动成了人们主要的娱乐消遣,群体性的娱乐行为逐渐转向以个人为中心的娱乐行为过渡,不仅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人的社交能力也普遍降低。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的维度
1.人与自我。人与自我维度涉及知识和思维方式两个方面。
(1)知识。知识是人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对某个事物或某件事情认识的总和。在高校教学与实践中,大多把知识分为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识知识是指关于人生活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非专业性、非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而专业知识是指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所涉及的系统性知识。本科生既要了解通识知识,又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同时,知识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在信息技术时代,学生必须具备随时获取知识、分享知识的能力,并不断动态更新和建构个人的知识库。
(2)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有元认知、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决策能力和有效阅读能力等方面。
首先是元认知。元认知是人对自己整个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意识、检验、评价和调节。掌握元认知,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独立学习,使学习策略和知识能够以一种有效率、有效果的方式得以运用。这不仅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能力的培养,且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是一种培养和提高。元认知并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过程,不能通过知识的传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需要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
其次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训练学生在工作、学习、研究和生活中能够发现问题、用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以及采取有效的手段和策略处理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在后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训练的,只有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中得到批判性思维模式的引导或训练,才能不断地强化批判性思考的意识,久而久之养成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再次是创新思维。“创新”的本质在于突破,能够在现有知识、条件等环境下,打破固化思维,生产出前所未有的认识成果。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通过调整与顺应,使自己的思维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维结构。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个人拥有创新思维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创新思维运用到实践中,付诸创新行动中。
然后是决策能力。决策的制定是对问题进行前因后果、关系和利益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判断和评估后,做出的决定。决策的制定需要学生有大量的信息输入,才能够对问题有更全面认识,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同时,决策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
最后是有效的阅读能力。从以上对各种能力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批判性思考、创新思维、决策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输入,这并不是学生泛泛地检索和浏览信息就能够提高的,而是需要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积累的同时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相关性的联结,能使学生对知识或事物的认识形成一张认知网络,并不断地通过阅读、学习和积累完善,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2.人与他人。人与他人维度包括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1)沟通。每个个体在工作或社会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尽快地适应和融入环境是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沟通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既需要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与他人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目的,也需要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尊重他人的观点,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沟通和相处氛围。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有效,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
(2)团队协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简单的、机械性的劳动大幅衰减,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将有不同专长的人组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复合型的团队来完成。其中包含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团队协作能力。由于当今的学生从小生活在电子游戏时代,加之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缺失,需要在大学平时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加强训练,帮助学生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与他人相互沟通与配合,不断学习与完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个人价值最大化。
3.人与技术。人与技术维度包括信息素养和编程能力。
(1)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存储方式由纸质转化为存储成本较低的电子化,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变得很低。学会在爆炸性增长的信息和技术中进行筛选,运用最适合的技术和方法处理问题,将使工作变得事半功倍。掌握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将成为当今和未来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一项。
(2)编程能力。编程能力能够将人们头脑中的想法转化为实际产品。但目前主要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能够掌握该能力,随着人们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改变和优化生产生活的想法被挖掘出来,而这些想法的落地需要通过编程技术来实现,与专业编程人员的对接可能会出现因为每个人对信息的理解不一,导致预期目标达不到的现象。技术的更改成本和所耗得时间成本将会使效率不断降低。因此,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将想法转化为现实产品,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效率。同时,掌握一定的编程能力也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需要结合社会环境以及学生成长环境,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知識、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早已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考量。与知识不同的是,能力并不能通过传授的方式进行培养,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并在实践中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体会、领悟和反思,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社会技能。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2]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8.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