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2018-05-14严成芳
严成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灌输,为学生们进行文化知识介绍,引导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文化是多么宝贵的遗产,使得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传统文化 传承 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们灌输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们了解并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实现新一代中华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
一、优化教学模式,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在帮助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应当尝试着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改,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孩子们也很难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宝贵与魅力之处,这就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和指导,用尽量平实有趣的语言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之美。教师在优化语文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尽量提升學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学习和探讨传统文化的动力。教师在为学生们进行传统文化介绍的时候,需要注重带动学生们,尝试着为学生们创设相关的情境,以此来保证学生们迅速进入情境,高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比如,教师们在为学生们介绍《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首先为学生们介绍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通过向学生们讲述孔子的基本资料以及生平主要成就的方式引入课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简单介绍与孔子有关的趣味故事,这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带有好奇心理,进而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进入课文正式学习。在学习《孔子拜师》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相关的情景,让学生们也尝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试着进行课文中部分情境的演绎,学生们在进行情境表演的时候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为学生们介绍在古代人们拜师的流程,进而在学生们的脑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结合生活实际,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生活,正是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感悟,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文化,学生们所能接触到实现的途径十分有限,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比较浅薄,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契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具体、直接的模板,给学生们一定的参照,有利于学生的们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如果学生们能够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尝试着在生活中也运用所学习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展示出更高的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比如,教师在为学生们介绍十二生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与十二生肖有关的图片、视频或者是动漫形象。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们比较喜欢观看动画片,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片也是以十二生肖作为创作灵感进行创作的,教师们就可以利用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进行十二生肖相关内容的介绍,利用学生们喜爱卡通形象的特点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将生活实际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教师让学生们挑选自己喜爱的生肖或者是自己的属相,通过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对于十二生肖的来历有所了解,然后教师还可以估计学生们介绍一下自己最喜爱的生肖是哪一个,营造良好语文课堂氛围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拓展教学形式,传承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时候,也需要随着时代的改变进行适当的调整,文化的产生是由人的精神需求不同不断发生改变的,而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无论是民主性还是继承性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传统文化介绍的时候就需要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通过对教学手段的拓展和更新来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和活力性,就是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以兴趣爱好来安排课外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拥有更为丰富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比如,在中国传统假日:端午节、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等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到来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在可课堂上为学生们介绍各个节日的来历,然后在课下的时候,为学生们布置相应的课外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过节的时候通过节日体验以及各种途径的资料查找来总结一下在各个中华传统节日时期,人们过节时的习俗以及特点,学生们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当中,很自然的就会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实现了传承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以及精神追求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们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们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掌握传统文化,使得学生们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