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

2018-05-14孟丹娜何晶晶周如军赵杰锋傅俊范

植物保护 2018年3期
关键词:荚果调节剂防治效果

孟丹娜 何晶晶 周如军 赵杰锋 傅俊范

摘要

为明确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文进行了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施药浓度以及与生长调节剂混用配施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施药3~5次田间防效无显著差异,均可达到67%以上;采用稀释浓度1 500倍和3 000倍从发病初期开始连续施用3次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3 000倍液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每隔10 d喷施300 g/L苯甲·丙环唑EC 1次,连续施药2次,其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较对照增产47.45%。

关键词

苯甲·丙环唑; 花生网斑病; 防治效果; 农艺性状;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 435.652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16688/j.zwbh.2017363

Effects of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on peanut webblotch disease in field

MENG Danna, HE Jingjing, ZHOU Rujun, ZHAO Jiefeng, FU Junfan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clarify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on peanut web blotch in the field and the effects on agronomic traits and pod yield of the peanut.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at different application frequencies (1-5 times), different application concentrations (1 500, 3 000, 6 000, 8 000, 12 000 times diluted) and mixed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to peanut web blotch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spraying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at 3, 4 or 5 times, which were more than 67%. The control efficacies of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diluted 1 500 times and 3 000 times were 71.19% and 67.90%, respectively. Besides,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combined with plant growth regulator VitaCat had best control efficacy of 78.28%, and further increased the yield by 47.45%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control. With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application of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diluted 3 000 times combined with spraying 0.136% VitaCat diluted 8 000 times one tim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isease was effective for control of peanut web blotch and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yield followed by spraying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300 g/L EC 3 000× two times at a interval of 10 d.

Key words

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peanut web blotch; control effect; agronomic traits; yield

由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引起的花生網斑病是花生生产中重要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导致花生生长后期大量落叶,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1]。该病于1973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首次发现,随后在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等国家相继报道[23]。1982年,该病害首次在我国山东和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而后在河南和陕西等地相继发生[4]。

近年来,由于花生大面积的集约化栽培及生产中重茬现象普遍,菌源基数大,病害蔓延迅速,花生网斑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而选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仍是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58]。然而花生种植面积增加与病害连年重发导致农药使用量大幅度上升,从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以及用药成本升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910]。因此,如何进行农药减量使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苯甲·丙环唑是一种广谱、内吸、治疗性的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真菌病害[1113]。其主要成分是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通过抑制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而干扰病菌的正常生长,对植物病原菌的孢子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4];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三唑类杀菌剂,其内吸性强,杀菌谱广,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很快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15]。前期研究发现苯甲·丙环唑在花生生产中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16],但在施药次数、施药浓度及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300 g/L苯甲·丙环唑不同施药次数、不同浓度对花生网斑病的控制作用及与生长调节剂混合配施技术的研究,以期达到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使用量的目的,并做好适时用药、配方用药,为生产上有效控制花生网斑病提供科学、可靠的综合防治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花生品种:‘白沙1016。

供试药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生产;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市农药二厂有限公司;0.136%赤·吲乙·芸苔(VitaCat),德国阿格福莱农林环境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花生生长促控剂(PBOG),唐山华龙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施药次数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试验

田间试验于沈阳农业大学花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花生,网斑病历年均发生。于2015年5月7日进行播种,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共设6个处理,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于7月14日开始喷药,每隔10 d喷药1次,分别施药1~5次,以清水为对照(CK)。

1.2.2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浓度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试验

300 g/L苯甲·丙环唑EC浓度设置为1 500、3 000、6 000、8 000、12 000倍,以清水为对照,共6个处理,于花生网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7月14日),每隔10 d喷药1次,整个生长季共喷药3次。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用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试验

试验共设5个处理,具体见表1。

各试验小区面积12 m2,每处理重复3次,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使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进行喷雾,药液量为0.9 kg/12 m2。采用五点取样法于9月2日进行病害调查,每点调查1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花生网斑病分级标准参照袁虹霞等的方法[17]。

病叶率=发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病情指数=[∑(病害级别×该级叶片数)/(叶片数总和×发病最重级别的代表数值)]×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3 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

花生收获时小区单收计产,并在每小区取10株植株调查其主茎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果数;荚果晒干后称重计产,计算单株生产力并测定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试验数据统计及方差显著性分析利用SPSS 11.5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施药次数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施药次数为1~3次时,随着施药次数的增加,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喷药3、4、5次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防效均达到67%以上。在田间喷药时,可降低施药次数,以减少药剂使用量,节约成本。

2.2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施药次数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施药次数处理对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施药区主茎高较对照增加2.4~6.7 cm,分枝数增加1.3~3.2枝,單株荚果数增加4~8个,百果重增加7.6~13.2 g,百仁重增加1.8~4.6 g,出仁率提高2.80~9.16百分点,单株生产力提高7.7~13.1 g。从花生荚果产量来看,不同处理对花生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6.36%~38.42%之间。喷药3、4、5次的增产率无显著差异,增产率均在36%以上。

2.3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浓度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4可知,不同浓度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花生网斑病防效差异显著。在稀释浓度1 500~12 000倍范围内,浓度越高防效越好。稀释1 500倍和3 000倍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71.19%和67.90%。浓度稀释至6 000倍时,防效明显下降,仅为48.41%。

2.4 300 g/L苯甲·丙环唑EC不同浓度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浓度处理对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影响。施药区主茎高比对照增加2.6~6.4 cm,分枝增加1.2~2.7枝,单株荚果数增加5~10.7个,百果重增加6.4~18.2 g,出仁率提高2.62~8.44百分點,单株生产力提高4.2~15.6 g。从花生荚果产量来看,不同处理对花生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达8.29%~41.37%。以300 g/L苯甲·丙环唑EC稀释1 500倍处理的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1.37%;其次为稀释3 000倍处理,增产率为38.70%。

2.5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用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6可知,不同处理对花生网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差异显著。4种处理的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T1>T2>T4>T3。其中T1的防效最好,为78.28%;对照药剂(T3)的防效最差,仅为49.05%。

2.6 植物生长调节剂与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用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植物生长调节剂与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用对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施药区主茎高比对照增加1.5~6.2 cm,分枝增加0.8~2.4枝,单株荚果数增加3.7~10.2个,百果重增加7.8~18.1 g,百仁重增加3.3~9.0 g,出仁率提高4.17~11.19百分点,单株生产力提高5.5~15.6 g。从花生荚果产量来看,不同处理对花生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差异显著,增产幅度在16.09%~47.45%之间。以T1的荚果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47.45%;其次为T2,增产率为44.53%。

3 结论与讨论

花生网斑病在辽宁省各产区常年普遍发生,病害发生程度逐年上升,且产量损失严重。目前,施用农药仍是防治花生网斑病的主要措施[18]。但由于农药使用量较大,加之施药方法不够科学,带来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和作物药害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花生品质,制约了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了人类健康。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通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并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以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苯甲·丙环唑作为一种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有效药剂,近年来已在各花生种植地广泛推广使用[19]。本文研究了其不同施药次数与不同施药浓度对花生网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力求通过改进施药方式,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做到保产增效。结果表明,在施药次数为1~3次时,随着300 g/L苯甲·丙环唑EC施药次数增加,对花生网斑病的防效有明显提高,但田间喷药3、4、5次的防效之间无显著差异,防效均达到67%以上。300 g/L苯甲·丙环唑EC 1 500倍和3 000倍处理对花生网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者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分别为71.19%和67.90%。同时,不同浓度的300 g/L苯甲·丙环唑EC处理的各小区荚果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幅在8.29%~41.37%之间。在田间应用时,为了降低农药用量,减少残留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建议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EC 3 000倍喷施3次进行花生网斑病的防治。

多年来,由于多菌灵、百菌清等传统杀菌剂长期单一、频繁使用已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防病效果差[20]。因此,针对花生网斑病制定一套科学、可靠的综合防治方法尤为重要。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作物生根、发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诱导作物的抗病性,最终增强作物本身对不利因素的抵抗力[21]。杀菌剂通过干扰病原菌的生物合成过程来抑制孢子形成和破坏菌丝细胞结构,从而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22]。植物生长调节型叶面肥与杀菌剂混用可能加强对作物病害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本试验根据花生网斑病发病晚,后期危害重的特点[23],在病害发生前期混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保护性防治,在病害发生中后期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300 g/L苯甲·丙环唑EC进行喷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病害、增产增收的效果。植物生长调节剂与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用试验结果显示,300 g/L苯甲·丙环唑EC于花生网斑病发生初期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处理的防治效果高于其他处理,为78.28%;同时能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47.45%。300 g/L苯甲·丙环唑EC混施花生生长促控剂(PBOG)处理的主茎高显著低于其他施药处理,说明PBOG能够有效避免花生生长后期贪青徒长,这与梁英等[24]在花生叶部病害上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合以上试验研究结果,从防治效果、增产效果及投入成本等多因素考虑,建议从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使用300 g/L苯甲·丙环唑EC 3 000倍液配施0.136%赤·吲乙·芸苔8 000倍液1次,随后连续喷施300 g/L苯甲·丙环唑EC 3 000倍2次,间隔约10 d,可在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同时,有效防治花生网斑病并能提高花生荚果产量。此外,在不同时期进行杀菌剂交替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降低防治成本,达到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秀娟,崔凤高.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95,22(1):7074.

[2] KOKALISBURELLE N, PORTER D M, RODRIGUEZKABANA R, et al. Compendium of peanut disease [M]. USA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1997: 3940.

[3] SUBRAHMANYAM P, SMITH D H. Effect of host genotype on incubation period, receptivity, lesion diameter, and leaf area damage of Didymella arachidicola on peanut [J]. Peanut Science, 1987, 14(2): 9094.

[4] 全鑫,宋玉立,何文兰,等.花生网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8(7):1316.

[5] 傅俊范,王大洲,周如军,等.辽宁花生网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动态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35(1):8083.

[6] 傅俊范,崔建潮,周如军,等.辽宁花生主栽品种(系)对褐斑病和网斑病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2015,41(1):171173.

[7] 陈华,李志敏,杨海棠,等.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91.

[8] 刘美昌,丰燕,冯志花,等.新型杀菌剂防治花生网斑病的效果[J].山东农业科学,2004(3):5859.

[9] 王建伟.推广节约农药生产技术 减少面源污染 促进循环农业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1):5052.

[10]吴定邦,王东明,马勇.浅谈农药减量使用的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0, 16(6):106107.

[11]周长勇,刘伟中,郭小山.爱苗在花生上应用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6162.

[12]陈发宏,荣维国.爱苗的防病效果及增产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2):89.

[13]王伟.“爱苗”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44.

[14]REUVENI M, SHEGLOV D. Effects of azoxystrobin, difenoconazole, polyoxin B (polar) and trifloxystrobin on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and decay in red delicious apple fruit [J]. Crop Protection, 2002, 21(10): 951955.

[15]劉燕菁,范玉,张旭光,等.丙环唑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安全性评价[J].植物保护,2010,36(2):109111.

[16]何晶晶,周如军,崔健潮,等.不同杀菌剂对花生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 37(4):525531.

[17]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等.花生品种(系)对叶斑病的抗性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04,33(12):3538.

[18]WOODWARD J E, BRENNEMAN T B, KEMERAIT R C, et al. Management of peanut diseases with reduced input fungicide programs in fields with varying levels of disease risk [J]. Crop Protection, 2010, 29(3): 222229.

[19]牛海龙,王义生,李伟堂,等.防治花生叶斑病药剂筛选[J].辽宁农业科学,2016(5):2023.

[20]晏立英,宋亚辉,倪皖莉,等.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6,38(5):644648.

[21]傅华龙,何天久,吴巧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J].生物加工过程,2008,6(4):712.

[22]刁春玲,刘芳,宋宝安.农用杀菌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农药,2006,45(6):374377.

[23]刘美昌,马世洪,张佃文,等.花生网斑病防治技术研究[J].花生科技,1999(S1):436438.

[24]梁英,赵志伟,孙国臣,等.4种农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2):2526.

(责任编辑:杨明丽)

猜你喜欢

荚果调节剂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不同浓度多?甲合剂处理对花生经济性状的影响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开启金砖人生
我国鲜食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花生荚果烘干设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2015中国植保市场生长调节剂畅销品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