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与“双创”教育融合模式对比研究

2018-05-14朱云峰

职教通讯 2018年10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双创

摘 要:基于高职“双创”教育在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价值作用,全面梳理了高职院校近20年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成效,揭示存在的一系列“专创融合”问题,进而对比分析了国内三种不同层次的高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模式,探寻“专创融合”的优化思路,即构建分层分类的课程体系、打造双创型师资团队、搭建跨学科资源平台等,以期能为高职院校深化“双创”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模式

基金项目:2017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课题“‘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育研究”(项目编号:GZYYB2017037)

作者简介:朱云峰,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专创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0-0055-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等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已然成为了当今“双创”教育的一块主阵地。所谓“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其主旨在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引导高校不断革新教育理念,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密切结合,实现由侧重知识传授向侧重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创新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技术性极强的社会化创造活动[2],在“双创”教育中,高职院校培养给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在衔接贯穿专业教育之后,往往会迸发出最佳的创造火花;而开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教育,与专业素养形成契合之后,会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这是因为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本质属性相通,价值取向一致,实践内容一致,互为支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体,有着融合的内在需求和叠加效应。

一、我国“双创”教育发展历程

(一)国内高校“双创”教育萌芽阶段

20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开始关注到,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校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不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典型,于是开始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概念;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标志着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拉开序幕;[3]199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举办,从此“双创”教育開始在全国展开;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试点工作,标志着“双创”教育在国家主管部门指导下有序推进;2004年,教育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创办的企业盈利水平低,创办5年内市场淘汰率约70%,创业成功率低下。随后,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各级部门和政府开始出台指导和扶持政策。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发展阶段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特别强调“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2015年6月11日,清华大学联合了来自全国137所高校和50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组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南京工业技术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院校唯一代表入选了联盟的十一家副理事长单位之一,凸显了高职院校在全国“双创”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应有之地位;2015年10月24日,由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在武汉成立,以此为起点,高职院校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双创”教育组织;201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确立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所高校为全国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的高校代表;2017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高职院校代表入选了国务院第二批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意味着高职院校“双创”建设成果初步得到国家认可。

(三)高职院校“双创”教育成效与问题并存

近几年,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我国高职院校全面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据麦可思研究院(MyCOS)2017年7月发布的《2017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年,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9%,与2012年相比,提升了1个百分点。但不可否认,高职院校开展“双创”教育以来,仍有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持质疑态度,认为高职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为主,搞创业和融资太功利性了。事实上,创新创业精神是各行各业、任何岗位都可以传承和发扬的一种精神[4],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时代精神,是专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并非弱化专业教育,相反更是对专业教育的促进与深化。由于部分院校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方面存在理念分歧,开展形式千差万别,导致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搭上“双创”教育这趟改革发展的“快车”。

二、高职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模式

(一)技能为主,融合“双创”和专业素养教育

不少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对“双创”教育、以及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融合培养存在理念落后、顶层设计不科学等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双创”教育和专业素养教育,普遍开展时间相对落后,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国家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颁布距今也就三年左右时间,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学改革经验,尚处于理念认识和探索阶段,没有太多成功范式可以借鉴;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传统的专业技能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固化,加上教学计划大多饱和,课程体系稳定,院校缺乏最基本的“双创”开展所需的实训和社会资源,教学人员安于现状,不愿改变现有教学秩序,顶层推行迟缓,推行力度不强。

综上情况,不少高职院校理念滞后,认识片面,生搬硬套,融合模式停留在初级层次,仍以传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利用公共课现有的职业观与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加入部分创新创业以及专业素养教学内容。这些经过“双创包装”改良的公共课,主要面向大一新生,教学方式单一呆板,重理论轻实践,往往纸上谈兵,内容不够充实,浅尝辄止不求深入,没有持续贯穿整个高职三年学习生涯,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衔接也不紧密,没有实际价值。虽然,在后续专业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但只有个别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意义。

(二)专业技能与素养并重,渗透“双创”教育

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借助于示范校建设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机,持续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融合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探索出了新的融合层次,比起之前的初级层次,在两方面有所提高。(1)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过程中,将包含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职业态度与职业作风、职业规划与职业担当、专业精神等要素在内的职业精神,提高到与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并行重要的地位,然后再将这两个培养目标分化到课程设计之中,从公共课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这种融合明显要好于只在职业观等公共课进行专业素养教育。但专业素养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融合培育的框架体系,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和氛围感染,仅凭公共课与专业课仍然无法满足建立起专业素养融入专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机制。(2)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穿插部分创新创业教学案例,使“双创”教育从大一的启蒙学习贯穿到大学三年的持续学习模式。由于这种“双创”案例穿插,只是在现有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一些局部调整,是一些碎片化的拼凑式连续,其过程缺乏系统性,没能与学校其他院系部门的“双创”资源进行整合协调,也没能做到课上课下的全程衔接,因此,制约了最终“双创”人才的培养效果。

(三)以“双创”为核心,重构技能与素质融合的多元框架体系

前两个融合模式,都是在现有人才培养的框架中做局部弥补和提升,没能从全盘进行统筹革新,而高级层次的“双创”与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融合,需要在教育功能上进行重新定位,在教育价值上重新评估,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围绕“双创”教育在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机制等方面作出全面深刻转型,重构新型多元框架体系。[5]

首先,应构建起“双创”为核心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融合教育,打造“专创融合”、分层分类、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在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以及在课上和课下都能进行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外,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还要通过开展各种辅助教学活动进行丰富与完善,如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比赛、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指导教师的校企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

其次,应打造“双创”型师资团队作为引领示范。一方面,应加强专任“双创”型教师团队建设,全面深化以激发创新人才活力为目标的人事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相关制度,吸收行业企业的“双创”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最后,还须通过合理规划部署,逐步搭建资源平台,融合校内跨学科资源,譬如在校内创新创业人才精英班,聘请创新创业导师等,学员报名可以不受专业局限,可跨专业组成学员团队等。亦可整合校外社会资源,这种融合是以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需求导向的不同学科间、不同社会平台间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可以促进知识的更新,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国亮.时代推展出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0 (10):65-68.

[2] 张旭刚.高职“双创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融合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28-33.

[3] 刘忠艳.精细化管理视阈下“双创”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5): 85-90.

[4] 匡瑛,石伟平.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 2017(2):97-103.

[5] 朱云峰.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6(23): 7-9.

Abstract: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 the cultiv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past 20 years has been combed,an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and a series of integration mode problems are revealed,and then three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country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used to explore the optimization idea of integration mode,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eam of teachers, build interdisciplinary resource platform,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mode

[責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