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的问题和策略探析

2018-05-14张阳张力跃

职教通讯 2018年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张阳 张力跃

摘 要:农民工失业潮来袭,制造业“机器换人”蓄势待发。当前,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是国家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是职业院校应有之义的体现,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意愿。“机器换人”背景下,从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四个方面思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规范职业教育立法,职业教育和劳动市场对接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技能;部分职业院校转轨培训学校,互联网+职业培训相结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眼前利益向长远利益转变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个人树立终身技能学习理念,低级工人向高级技工发展升级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关键词:机器换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张阳,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张力跃,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农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1-0056-05

在日益严重的招工难、用工贵、工人流动性高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倒逼下,制造业企业竞逐“机器换人”技术红利。“机器换人”潮正从东南沿海地区向全国各地蔓延,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制造业“机器换人”中的机器只是作为帮助人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而存在,现代制造业“机器换人”直接把机器变成劳动力。[1]80后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制造业的主力军和中低端劳动力的主体,无疑成为“机器换人”中最受冲击的群体。

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与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教育年限较长,普遍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期盼平等的城市生活,对劳动权利诉求较高,注重自身发展与成长。但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流入劳动力市场后只能从事低薪资、不稳定、低效能的生产加工工作。当前,企业“机器换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新生代农民工将遭遇下岗、转岗、再就业,甚至是较严重的失业风险。因此,提档升级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来应对“机器换人”乃当务之急。

一、“机器换人”背景下提档升级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的必要性

狄更斯曾经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工业革命完成了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的过渡,使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引发了传统制造业的“机器换人”,雇主通过解雇熟练工人,雇佣不熟练的工人、儿童、妇女等廉价的劳动力,经过简单的培训使其参与机器的流水线生产,降低劳动成本的价格,解决了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起初,发明和使用机器是为促进人的生产和生活,但随着人逐渐被机器异化,机器逐步取代了人的工作岗位。在现代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技术和资本的挤压,释放了大量中低端劳动力,新生代农民工提档升级自身技能具有现实必要性。

(一)国家产业升级的客观要求

习总书记曾指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中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2]为推动产业升级,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和广东省《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浙江省《发展工业设计与“机器换人”专项行动方案》等地方方案。“机器换人”中,机器一方面,夺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饭碗,使新生代农民工在与机器的博弈中败下阵来,成为无业游民;另一方面,也在逼迫着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能提档升级,成为产业后备军。在“机器换人”背景下,提高自身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国家顶层设计落实的实践者,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军,是服务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选择

为破解招工难、用工贵、工人流动性高等问题,企业已不再单纯依靠过去的“人海战术”。曾靠廉价劳动力和低端小型设备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影响下,摸着石头过河,纷纷尝试“机器换人”。先进的自动化生产链条,带来了人力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使企业在竞争中既有价格优势,又具产品质量保证。因此,企业选择“机器换人”是一种趋势,在未来会成为一种常态。目前,浙江省3.4万台工业机器人在役使用。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凌云表示,自2013年工业“机器换人”至今,约200万产业工人被机器人替代。[3]“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人,恰恰意味着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来保障机器的使用和维护。同时,“机器换人”会催生新的就业岗位,可吸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的提升是企业实施和推广“机器换人”的强烈支撑,是应用人机交互技术来达到人工与机器协同生产的必然选择,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力保障。

(三)职业院校应有之义的体现

职业院校承担着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2016年11月,一项由摩根大通支持发起、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合作完成的《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显示:拥有一定职业资格等级的技能劳动者占全国就业人员数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16~29岁青年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劳动人口失业风险最高的人群职业之一。[4]我国缺乏高技能人才,在“机器换人”背景下,提档升级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是职业教育平民化、平等化的体现,是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的需要,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职业教育的广泛性和公平性决定了无论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的即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人,还是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在职培训的人,都是可以成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对象。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意愿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庞大,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约2.78亿人。[5]2014年,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人数70%以上。“机器换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巨大,他们既是将被“机器换人”换下的大批廉价劳动力,也是未来有能力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操纵机器的人才;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和成功的欲望,学习新机器的使用和维护的他们,将成为支撑制造业“机器换人”的新生力军。

二、“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面临的问题

“机器换人”,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背景下资本有机构成快速提高,通过减少劳动力需求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与趋势。[6]它通过改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应用自动化生产机器,突破过去的生产方式,通过高效的机器来替代低效的人力,达到降低人力成本,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相对低效的人力,在面对机器换人冲击和提档升级自身技能上面临着来自政府、职业院校、企业和自身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政府来看

政府是“机器换人”的支持者,同时也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的保障者。在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应对机器换人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方面法律政策不健全。政府、企业、个人权利和义务不够明确;地区惠农政策不强,表现在外出务工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数量在增加,本地务工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方面在户籍、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都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同时,职业介绍机构覆盖面狭小、劳动市场信息滞后等服务体系不也不够健全,有待完善。

(二)从职业院校来看

首先,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上来看,受“机器换人”的冲击,职业院校一方面,与制造业相关的专业面临着萎靡淘汰的危险,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在专业选择上比较茫然;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有限,需要新设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不能紧跟技术进步配备良好的实训设备。其次,职业院校在培养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岗位过程中反复训练岗位所需的娴熟技能,不注重提升通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使新生代农民工陷于“工具化”困境,不具备灵活变通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易遭受“机器换人”危机。再次,职业院校很难调动企业、行业的热情,使与之协同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致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岗位要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常常是学校一头热,企业、行业参与性不高。最后,职业院校的培训机制和培训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在信息化时代对培训的要求。职业院校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管理和约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从企业来看

企业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人才录用上往往考虑经验丰富、技能娴熟的工人,不愿录用新生代农民工。部分企业只关注自己牟取利益,很少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而新生代农民工较父辈有较高民主、权利意识,尊重不能得到满足而导致高流失率。另外,企业往往不愿承担培训中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虽缺乏机器维护人员、软件设计者等,但在用工过程中,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忠诚度不得而知,企业不愿投入资金、时间、人力、物力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此外,企业看到机器人能够很好的将速度、精度、力量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更加优质的产品,获得更高的收益,可以很好的成为替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力,但是却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尚未建立健全企业人才培养机制,导致人才流失。

(四)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来看

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单一、技能生疏、缺乏经验、职业培训参与率偏低,不具备企业“机器换人”对高技能熟练人才的需求。且较父辈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对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不愿成为企业廉价劳动力。[7]现在有些新生代农民工还存在啃老的现象,在父辈能够支撑起自己简单生活的情况下,不愿出去工作,在家待业。这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升的思想惰性。在机器换人使其失去工作后,再次择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的应对策略

随着低成本人口红利在我国的优势逐渐褪去,“机器换人”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新生代农民工要担当起技术红利贡献者的角色。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来应对“机器换人”。

(一)政府规范职业教育立法,职业教育和劳动市场对接培养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政府作为政策的规划者和管理者,要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保驾护航。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法律法规,制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的措施和方案。立法上,要增强法律的可实施性,明确政府、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权利与义务;资金投入上,要以税收优惠措施来鼓励企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技能补贴上,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技能。另一方面,要做好職业教育和劳动市场有效对接。具体表现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效对接;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二)部分职业院校转轨培训学校,互联网+职业培训相结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当前,职业院校的培训功能尚未能很好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部分职业院校转变成培训学校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训学校的内容、课程更接近市场,且随市场而变化,比较注重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部分职业院校转轨培训学校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新生代农民工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互联网并不陌生,职业院校和培训学校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携、即时、易使、时间碎片等特点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借鉴互联网+各种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应用到互联网+各种专业的专业建设上来。未转轨培训学校的职业院校,也应主动承担培训在职和下岗新生代农民工的责任,有计划有步骤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机器换人”领域的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机器的维护、保养、销售、制造和研发等方面。培训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课程,免费或优惠提供技能补偿,惠及广大群众。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技能培训,眼前利益向长远利益转变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企业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达成这一目标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会用人和会留人是企业提高收益的关键,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职业技能和了解企业文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在“机器换人”背景下,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岗位之间不能严格设置分工,尽可能多的让新生代农民工从事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工作,增强其岗位协调能力。培训企业文化,可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忠诚度,让其怀着感恩的心回报家人、回报客户、回报公司、回报社会。

(四)个人树立终身技能学习理念,低级工人向高级技工发展升级新生代农民工技能

《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文章中提到,到2020年,美国经济预计创造5 500万个就业机会,而其中

2 400万个将是全新的职位。根据乔治城的教育和劳动中心48%的新工作将强调软硬技能。[8]面对“机器换人”和人工技能竞争,未来中国也会出现许多全新的职位。所以“新生代农民工”要有持续学习的心态,终身学习,而不是专注特定技能和一个领域,努力提高自己的软硬技能。硬技能包括机器维护、机械设计、软件编程等方面;软技能包括时间管理、沟通倾听、积极态度、服务能力、工匠精神等方面。这样具备通用能力的他们将是“机器换人”难以替代的。同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预测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这一领域到2020年人才缺口300万,到2025年人才缺口450万。[9]这样庞大的数量需要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自身技能来弥补空缺。新生代农民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在“机器换人”中永葆生命力。

自工業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就担心机器可能会造成大规模失业的现象,然而这种情况在过去并没有发生,因为随着旧职业的消亡,新职业就会出现。面对现代制造业的“机器换人”,我们相信,在人类在与机器的竞争中可以做的更好,新生代农民工定能在“机器换人”的浪潮中,提升自身技能,推动我国制造业更加全面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石伟平.“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J].职教论坛,2016(10):33-37.

[2] 曾伟.“十三五规划”,为什么习近平说“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EB/OL].[2015-10-29].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029/c1001-27754665.html.

[3] 孙喜保.浙江省3年机器人替代200万工人[N].工人日报,2016-11-27(01).

[4] 社科学院.清华与复旦共同发布《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报告[N].新清华,2016-11-18(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16-03-01(10).

[6] 刘晓,徐珍珍.“机器换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藩篱与跨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19-23.

[7]胡韩莉.同工不同酬对新生代农民工流动的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人工智能学家.别浪费时间担心机器人抢你的工作.[EB/OL].[2016-10-27].http://gongkong.ofweek.com/2016-10/ART-310058-8500-30059355.html.

[9]李玉兰.未来制造业需要何种人才[N].光明日报,2017-02-15(06).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