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探讨
2018-05-14邓智文
邓智文
【摘要】在公路建设工程当中,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因为这紧紧关系着公路通行的效率和安全。考虑到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如今的应用最为广泛,所以我们也就需要着重加强对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与实践,从而切实的保障好公路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认识,主要对如何控制好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具有抗疲劳、防水不易老化等优点,所以在如今的公路建设工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过在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却需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势,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同时切实的保障好公路通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1、确保施工材料质量
在影响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众多因素当中,材料因素是最为突出的,原理非常简单,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由各种材料按照一定的工艺施工组成的,所以如果材料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的话,那么不论施工工艺的控制如何,其最终的路面质量都是会出现问题的。为此,首先要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优选各种材料,不能仅考虑价格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商家的信誉度,尤其是对于一线的采购人员,必须要让他们掌握区分材料质量的基础技能、方法,能够对材料质量做出初步的识别[1]。
更为重要的是在材料进场之前,必须要对所有的材料进行全面检测,如砂石、沥青、水泥等等,不仅要确保其质量合格,还要确保其符合路段路面的设计需求,因此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前进行材料施工试验,确定其真正符合施工需求后,再进场投入施工。
2、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质量
拌和及运输,对于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影响也非常大,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当中,即使确保了所有原材料的质量,但是如果拌和及运输的控制不严格的话,便同样会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例如,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对于相关条件标准的要求较为精确,如各种原材料的配比以及温度等等,如果对于这些条件的控制不得当,存在配比和温度上的误差,就会使得混合料的拌和不能满足施工需求,引起大范围的质量问题,返工的话则会大大的增加施工成本,阻碍正常的施工效率、施工进度。在运输过程当中也是如此,如果运输环境不理想,同样会引起相关的问题,所以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质量是相当重要的。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的配比标准进行混合料拌和,而且最好是要进行拌和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可以对配比进行细微的调整,以平衡客观环境条件(如天气、材料本身的含水量等)对拌和造成的影响,确保其最终符合设计与施工需求。在运输过程当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车辆,如自卸槽斗车,而且必须要保证槽斗干净,无积水或是其他杂物、垃圾,可以安装金属底板,以更加利于控制。在运输车辆抵达施工场地之后,要停于摊铺机前方,卸料时要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
3、科学的进行摊铺及碾压
摊铺及碾压是瀝青混凝土公路路面施工操作性最强的环节,也是影响其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摊铺机运行速度的控制,若摊铺机出现运行速度过快的情况,则会影响摊铺平整程度,且在摊铺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需要保证摊铺机驾驶人应以匀速驾驶摊铺机,切实提升摊铺质量;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对摊铺机距离之间的控制,通常会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组成梯队联合进行摊铺,此时质量管理人员就需要保证前后摊铺机之间能够形成10米到30米的距离,并尽可能保证前后摊铺机能够处于同一行驶速度。在整个摊铺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摊铺厚度控制工作,切不可出现一处厚一处薄的质量问题[2]。
进行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施工管理时,应做好碾压次数以及碾压速度的控制,在刚刚完成摊铺时,施工质量管理人员应选择质量相对较轻的压实机进行压实操作,在这一阶段应将压实次数控制在3次到5次;随着压实度的逐渐提高,应选择质量相对较重的压实机进行压实操作,在压实过程中应做好压实度测定工作,当发现压实度符合标准后,完成试验路段碾压速度与碾压次数的测定工作。以试验路段碾压速度与碾压次数为基础,完成整条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3]。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点之外,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当中,为了控制好施工的质量,还必须要对施工人员做好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使其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严谨、细致的对待施工,这样才能最终确保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天然.探究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8):272-273.
[2]王志民.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J].交通世界,2018(13):92-93.
[3]张立明.浅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和常见问题[J].民营科技,2017(1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