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大与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2018-05-14韩强

关键词:十九大中国共产党

韩强

[摘 要]增强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体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建设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九大进一步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特色的话语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对外话语体系的最有效载体,加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其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D2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18)02-0098-06

话语体系是某一方面或领域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理论、逻辑和概念的集合,同时也与传播方式、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话语体系只有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才能真正具有影响力。当今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为根本,以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和主线,以党的建设新布局为基本框架,它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蕴含着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基本概念,具有理论上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践性,这一话语体系在党的建设和形象塑造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为这一话语体系注入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概念,并面向国际社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使党的话语体系正逐步融通国内国外两个场域,尤其是对外话语体系开始更加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使十九大成为党的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典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里程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更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研究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国际传播的意义,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对外话语体系。

一、十九大进一步创新了全面从严治党话语体系

法国后现代学者福柯曾说过:“话语即权利。”中国共产党要谋求在世界舞台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政党话语体系,而不是跟在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后面亦步亦趋。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作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构建的最重要一环,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承担起了这一使命,党的十九大因其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目标而载入史册。

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话语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社会环境,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判断。党的理论只有紧密联系实际才是科学的,才有生命力,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这是党的话语体系面临的最大语境。虽然从总体上说,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这个阶段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推出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此外,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等。[1]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是这些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新的实际。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阐释了这一新时代的内涵,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必须适应新时代、反映新时代,才能够有生命力、影响力、说服力。

第二,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指南,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概括。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全党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新思想,这就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这个重大课题,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更为全面从严治党的话语体系提供了理论源泉。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上的“八个明确”以及基本方略上的“十四个坚持”。特别是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等。同时把这一思想定位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对这一思想的系统阐述,本身就是党的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第三,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主线,给予了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科学回答。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郑永年教授称其为“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了哪里、往哪里去”的问题。在继承改革开放以来对党的建设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基本判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这一总要求集中体现为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指导方针,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本基础,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把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作为总体布局,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为基本要求,最终要实现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样的回答和内在逻辑的建构使新时代党的建设思路更清晰、目标更精准、体系更科学,也使全面从严治党的话语更加体系化、科学化,为这一话语体系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

第四,着眼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实践,提出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党的话语体系必须回应现实、服务实践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党的十九大在部署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也进行了党的话语体系的再构建,一方面,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定位,强调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时,强调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并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列入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中;另一方面,强调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样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设计、要求都跃然纸上,话语体系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

第五,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焦点,重申了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坚定开展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一个关节点。党的十九大在肯定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号召全党要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要求全党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反腐败斗争普遍关注并给予好评的背景下,在怀疑和否定的声音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党的十九大报告表述的决心和信心无疑继续赢得世界众多赞许的目光。

党的十九大构建的全面从严治党话语体系立足于回答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使命、定位、目标、思路、手段等问题,创新了一系列概念表述,不仅使话语体系自身的系统性、科学性、说服力得到提高,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党形象,推动了话语体系由内向外的转换,得到了各界好评。

二、十九大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对外话语体系的最有效载体

必须承认,我们面对的还是一个西方高度垄断国际话语体系的世界,不仅话语体系来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也大多由西方控制,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更是如此,由此也造成了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困难。即便如此,党的十九大以其广泛的国际关注度、一系列的话语和理论创新、富有吸引力的传播方式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堪称典范。

第一,十九大吸引了世界大量权威媒体的目光。十九大的召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7年10月15日,法国第二大报《世界报》周末版在头版打出六个大字“中国,强国崛起”,并用8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中国,其中清晰写道:“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国世纪。”[2]

这一报道在法国和中国都引发巨大关注。德国《西德意志报》10月25日称:“十九大是今年全球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不仅对中国,也对西方产生巨大的影响。”英国《金融时报》网站评选2017年影响世界九大事件,十九大被列入其中,理由是“数百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大。”[3]在十九大召开期间,许多外国政党、政治组织和政要发来贺电和贺函,说明国际社会对十九大的高度关注。有134个国家的1800多名境外记者涌入北京,向世界报道中国的“超级一周”,各种有关十九大的专栏、分析和评论文章在国际媒体上随处可见。大家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就是“要了解中国,须了解中共”。香港《大公报》评论说,领导着一个13亿人口国家的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执政党,所有的人都想知道,这个政党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把中国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要认识今天的中国、要了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原因,只能、也必须从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入手。巴西《环球报》称,十九大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事件,对世界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4]长期关注中国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十九大是中国政治生活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因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动向关乎整个世界,中国的未来与我们息息相关。”[5]

第二,十九大新的话语体系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十九大以其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话语体系为世界所瞩目。斯里兰卡独立电视网首席执行官常德纳·蒂拉卡拉特那表示,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阐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这一理念深入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尤其值得正带领人民走在减贫道路上的斯里兰卡借鉴。尼日利亚前新闻与通信部长拉巴兰·马库说,当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能够为绝大多数人利益考虑,保持政策连续性,国家就能兴旺。[6]英国广播公司曾对十九大开幕式的报道进行专门统计,称报告36次提及“新时代”。报道还对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中提及的14条基本方略、新矛盾、新思想、新目标等给予了关注。英国《卫报》则援引专家的话解读说,十九大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个伟大政治时代的到来。[4]美国加州理工州立大学的张善若副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报告逐渐实现了“人民”一词的核心化,十九大報告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伟大”一词更是出现了75次,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雄心壮志。美国彭博社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批准了修订后的党章,习近平5年来的许多重要举措也被写入其中,如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等。美国《外交学者》等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类似的新说法:中国进入2.0版。[7]显然,十九大在总结过去的同时,用一系列新的话语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第三,十九大契合了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期待。传播主体和客体在需求上的相互契合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十九大受到世界的关注,取得优异的传播效果,与十九大既注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站在人类立场上回应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新期待有着紧密联系。十九大开幕式上,在全场起立唱国歌之后,第一个环节是全体起立,为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这一创新性举措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的事业连续性,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报告中许多内容回应了世界人民的新期待,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等等,这些论述回应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关切,收到良好反响。会议召开的三次记者招待会虽然主题各异但都开诚布公、不拘一格、畅所欲言,让各国记者深感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包容。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闭幕词的开始和结束中都对中外记者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并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结束,使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谦逊品德好感倍增,极大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好感。

三、十九大加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

不可否认,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还存在许多偏见,制约了党的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环球时报》在十九大开幕当天发表的《准确认识中共,西方急需补上这一课》提出,与西方政党相比较,中共有这样一些突出的特征,一是中共的组织体系完善,讲纪律,强调团结,因此它很有行动力;二是中共是很勤奋、讲奉献的政党,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干部党员尤其夜以继日工作,这是中共先进性的基础之一;三是中共不教条,强调实事求是,这使得它极具反思能力和改革精神,而且面向全球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这确保了把中国带向进步;四是中共有使命感,立足当下,放眼长远,面向八方是它与生俱来的境界。[8]这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当然这种优势还有更多,可以集中概括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但是这些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之处,如果沿用西方政党的概念和做法来衡量,就难以理解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要使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中外政党和各界交流,既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而十九大正是把请进来走出去的优势加以融合,创造了对外话语传播的国际范例。

第一,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民主、自信的形象进一步增强。在持续努力的基础上,十九大对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召开,最重要的议题就是要回答“我们从哪里来、到了哪里、往哪里去”的问题,中共十九大也是如此。这三个问题是一个基本判断,而基本判断是最重要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党,只有有了基本判断,中国共产党才能确定新的使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9]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生马奇山认为,研究中国制度,必须研究中国共产党。在他看来,西方学者从来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的政党,所以不能用西方政党理论来简单套用。[10]最近,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连续三天播出三集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这五年》(China:Time of Xi),深入挖掘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探索到底是什么在改变着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独特的经验能给世界带来什么,以及习近平本人的动力之源又是什么。这部电视纪录片第一集《人民情怀》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第二集“大国治理”深入挖掘中国当下面临的真正挑战,讲述了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的案例,集中阐释了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和成功实践。第三集《合作共赢》讲述“一带一路”倡议、肯尼亚蒙内铁路、中欧班列等故事,解读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该片于2017年10月14日起在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首播,覆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的逾2亿收视户。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播出全面、系统解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节目。[11]通过多种方式围绕十九大开展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开放包容、民主法治等形象进一步为世界所认可和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与国外民众之间的情感藩篱逐步拆除。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十九大成为中国共产党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利契机。俄共主席久加诺夫表示:“我们应当效仿中国,中国正在转变成一个主要的金融、经济和工业中心……中共十九大有关资料提出未来数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我们必须学习中国制定长期规划。”[7]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17年10月22日称,中国的成功故事令渴望发展的国家深感兴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中国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香港《文汇报》10月22日的报道称,不少外国记者是抱着“寻找中国成功发展密码”的想法来的。香港“东网”评论称,虽然仍有不少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共,但现实的对比让不少西方媒体开始思索中共执政兴国的秘密,并从中寻找破解西方制度衰弱的“药方”。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也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西方学习。[12]巴基斯坦中国问题专家苏尔坦·哈利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中国,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可学习的走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认为,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是适应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典范,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可以从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学习。中国的发展向来是以人为本的,注重开发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创造有利环境来充分发展经济。这是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快速摆脱贫困的原因。[13]正是因为中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道路、经验,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和创造这一切的主体,当然值得关注、研究和效仿。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从严治党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是管党治党方面的经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也集中于此。俄新社2017年10月17日刊载该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的文章,题为《中国党代会——为何他们实现了苏联没实现的目标》,其中谈到,十九大的关键影响在于,中国领导人能否从某种意义上树立世界领导人的形象。他们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可以接受的、合乎期望的方案。[14]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总委员会副书记、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热烈兹尼亚克评价说,作为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密切关注并仔细研究”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做法,“很多在中国实施的反腐败做法,正在俄罗斯得到落实”。土耳其爱国党副主席索内尔·波拉特对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新、自我净化深表赞叹。“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堪称前无古人,值得称赞。”“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率的政党之一。”巴基斯坦人民党旁遮普省中央党部主席卡马尔·扎曼·凯拉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将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并促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更好地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奋斗”。西班牙人民党效仿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制,成立“纪委”——人民监督办公室。人民党参议院党团领袖何塞·曼努埃尔·巴雷罗说,腐败不是某个政党或国家特有的问题,而是一种滥用权力的行为,党内反腐一系列措施的实施需要这样一个监督机构来保障。[15]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些巨大成就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取得的。[16]

总之,党的十九大不仅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其对世界的影响也将是巨大而深远的。话语体系作为理论和现实的总结与升华虽然其形成和传播具有滞后性,但是影响却极为长远和深刻,一旦它深入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头脑深处,实现情感和语言上的融合,那就必将与中华文化、“一带一路”“中国梦”等等一样,愈加发挥出独特持久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编著:《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第3-6页。

[2] 姚蒙、董铭、炳强等:《法媒罕见8个版面报道中国》,《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6日。

[3] 参考消息网:《英媒关注2017年影响世界九大事件 中共19大上榜》,http://www.cankaoxiaoxi.com/world/20170103/1575493.shtml。

[4] 蓝雅歌、王迪、青木等:《习近平报告开启中国新时代》,《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9日。

[5] 董铭、李勇、青木等:《中共十九大吸引世界目光》,《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6日。

[6] 周良、王丽丽、陈淑品等:《国际社会盛赞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新华社2017年10月25日。

[7] 陈尚文、王迪、张朋辉等:《习近平引领中国新时代》,《环球时报》2017年10月25日。

[8] 《社评:准确认识中共,西方急需补上这一课》,《环球时报》2017年10月18日。

[9] 郑永年:《新时代的清醒判断》,《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6日。

[10] 王珍:《十九大激发世界“读懂中共”热潮,百年来海外研究视角出现了哪些变化?》,上观新闻2017年10月24日。

[11] 黄永旭:《西方主流媒体首次系统解读习近平治国方略》,《中国日报》2017年10月27日。

[12] 韩晓明、周翰博、纪双城等:《十九大同世界分享“中国方案”》,《环球时报》2017年10月23日。

[13] 央视网:《十九大闭幕,外国政要、学者如何评价?》, http://news.cctv.com/2017/10/28/ARTI3ANDF6VojbVI8m5B V6jx171028.shtml。

[14] 《海外热评十九大 俄媒:中国实现了苏联未能实现的目标,为什么》,《参考消息》2017年10月19日。

[15] 杨俊峰:《各国政党为中共点赞》,《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13日。

[16] [美]约瑟夫·奈:《中国历史性成就源于中共執政》,《环球时报》2017年10月25日。

猜你喜欢

十九大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十九大”的教育话题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