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界刘姥姥

2018-05-14廉萍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导游词学界刘姥姥

廉萍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不成想投了老太太的缘,被留住下。晚间陪坐,书中写道:“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所以才有了茗玉小姐雪夜抽柴的故事。就这么信口开河的几句话,书中写得也是摇曳多姿。先是开了个头,被马棚“走水”打断;等火光熄灭,又被老太太截住,不许再说;又插入一个观音托梦的故事。眼看这条线就断了,奈何宝玉对这“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念念不忘,等众人散了,终究背地里拉了刘姥姥,细细追问一番,线索才又接上。这宝玉也是个拥有学术求实精神的人,尽管曾受黛玉奚落,仍执迷不悟,立即派了茗烟实地去寻。害茗烟足足寻了一天,只找到一个瘟神庙,无功而返,还受宝玉抱怨。这位呆公子,只疑茗烟有误,却从不曾想是自己受骗。———所以,真正会讲故事的,其实不是刘姥姥,而是曹公。

喜听“新闻故事儿”,正是人之常情。喜听符合自己心意的“新闻故事儿”,更是常情之常,“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的因果福报、观音送子故事,就是此类。最近走过甘肃张掖大佛寺,里面有著名的明末清初西游故事壁画。流传甚广的导游解说词版本是:这些壁画,甚至比现存的《西游记》小说还要早一两百年,可以早到元末;壁画与小说情节悬殊,壁画里的猪八戒挑行李、取水、斗魔,勤劳勇敢任劳任怨,小说里的却贪懒馋笨;高老庄就在张掖……等等。这些话头,当地人听了自然高兴;游客听了,也自然觉得不虚此行。真是皆大欢喜。

但实际上,稍加检索,就能发现学界早就讨论过这个问题,而且差不多已有定论。这些壁画不可能早于现存百回小说,画面也自有当时广为流传的插图做粉本。今人所谓猪八戒不曾挑担、挑担的是沙僧之类刻板印象,大概也都是来源于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八七版《西游记》,实际上在小说中,挑担的正是猪八戒。他还多次发表劳动心得,比如对孙悟空说:“哥啊,你只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墜?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又真真切切地形容这担行李:“四片黄藤蔑,长短八条绳。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铜镶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偏你跟师父做徒弟,拿我做长工!”白纸黑字,都说得清清楚楚,奈何看电视的人多,真正去读原典的却少。

有过几次跟团出游的经历,对导游信口开河编故事的能力目瞪口呆。除了与史实、学界常识对不上以外,这些千篇一律的导游词,还把本应丰富多彩的各种旅游,生生变成了“十八摸”,凡是景点,几乎都可以看到游客们排着队绕圈去摸什么石头、树枝、雕像,被摸的地方通常锃明瓦亮。目的无非祈福,普通游客大约也算求仁得仁了。但总感觉,如果能够通过导游词普及更多的文化常识,也算是造福一方。

其实这事应该怪不得导游,我怀疑这些导游词都是统一的,因为导游也需要培训持证上岗。不知拟定这些导游词的是什么人。

早先遇到这种情形,看到导游投人所好、信口开河,看到某些学术文章跟风应景、胡说八道,我还经常会为自己的见闻博洽和学术清醒而沾沾自喜。某天忽然悟到,这种文字,其实才是那些洞明世事的“积古的老人家”写出来的呢。我不过是经历有限、想法单纯的少不更事罢了。

苦乐年华荐自《深圳商报》2018年6月7日

猜你喜欢

导游词学界刘姥姥
刘姥姥
教材作文手拉手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导游词创作方法探讨
刘姥姥的公关术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