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言辣语
2018-05-14
□最近,复旦大学火了。该校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刊出著名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先生的文章《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出土鸟形盉銘文解释》,宣布自己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作废,以后编文集也不收入。原因是:《考古学报》2018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公布了大河口西周墓地随葬青铜器的全部资料,裘先生让博士生郭理远读给自己听,郭理远告诉他根据发表的照片和拓本细审其字,有个字的确应该解释为“笰”,而非裘先生推断的“并”字变体,裘先生欣然接受了意见,觉得自己早年的那篇文章“毫无是处”,理当彻底推翻。(2018年7月15日《文汇报》)
对裘先生这种做学问的态度,社会上不少人点赞,他们说:先生此举彰显了“高逸学者之风”,“裘锡圭先生乃真学者”,我很赞成。想想看,一个研究了60年古文字学的人,在国内外享有那么高的声誉,他们发表一篇学术论文、阐释某个学术问题,经常被学术界视为权威之声,现在裘先生写文章说明自己某个观点不正确,踏出第一步就极不容易。
在对裘先生表示敬佩的同时,我又为他深深地捏一把汗。
裘先生是自己主动揭短,有人是别人揭了短还不承认,这么一对比,不是让一些人尴尬吗?何况,学术界除了有错假装听不见的,还有更严重的抄袭、剽窃,这些人又何曾公开承认过错误?裘先生今年80多岁了,又德高望重,做事随着性情走,一些人表面上不好说他,心里说不定很冒火。
然而,裘锡圭老先生的可贵也就在这里,明知宣布自己的论文作废不讨喜,既有损自己业已获得的“名声”“利益”,也会妨碍某些人对自己的观感,但为了真理,为了纯洁的学术,还要这样做。这种不管不顾的精神比自我认错更加可贵。
裘锡圭先生对自己论文的勇敢否定,实在是学人的一面好镜子。
———游宇明□这几天,一则题为《儿子今年考上北京知名大学,却差点因爸爸的一个举动无法被录取》的报道刷屏朋友圈。这是真的吗?记者对此调查发现,这则网上热传的报道令人生疑。多所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招生录取办法中无此规定,没有因为父母是“老赖”拒录其子女的事。(7月13日《长江日报》)
所幸,高校拒录老赖子女的消息是虚假的。不然,这真的会演变成一场人伦或亲情灾难。因为,一旦这些无辜的孩子因父母是老赖而无法顺利就读他们报考的大学,那么由此对孩子一生发展、未来命运的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孩子对父母可能生出的怨恨,以及心理上产生的挫败感、自卑感,也将是令其一辈子都化解不了,挥之不去的。对此,“老赖”也要好好想想;你给子女树个怎样的榜样?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指明了限制高消费的对象、原则、范围、程序、法律责任等,为惩治“老赖”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规定》列举的九类禁止高消费行为中有一条是禁止“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普通教育机构不在此限制之列。
———贾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