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藏传佛教的哲学思想特点
2018-05-14泽翁巴登
【摘 要】 一般来说,一切宗教实践都是受宗教理论指引,藏传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哲学和藏民族哲学思想历经一千多年有机结合和继承发展的产物.其哲学理论博大精深。藏传佛教哲学以系统化理论化方式对宇宙、人生、社会有着深入和根本性的认识.是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思维方式的综合体,是藏传佛教最深最高的理论,我们有必要了解其思想特点。
【关键词】 藏传佛教哲学 唯心论 唯物论
大多数哲学家们,无论如何,有着太多的哲学家,都承认能够凭先验的形而上的推理来证明宗教的基本信条、宇宙的根本合理性、物质的虚幻、一切恶的非实在性等等。无疑,有许多穷毕生之力研究哲学的学者一心希望找出理由来使人相信这类论点。但是,单凭逻辑规律所提出来的证据,认为某种东西必然存在而某种其他东西不能存在,似乎都经不起批判性的深入研究或细细推敲。
有些宗教学家和科学家说:“宗教是一种颠倒了世界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哲学唯心主义以抽象的理论体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般的宗教信仰则是以盲目信仰超自然力量的非理性感情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等等。
许多人的思想上存在着“宗教就是唯心主义”的这样一种非常滑稽而可笑的观点或误区,他们对于藏传佛教由于外在的条件和内在的原因知之甚少(内外因缘),未深入研究有关佛教经典就妄加评议。但或因持偏见或因道听途说就大发谬论说:“宗教就是唯心主义”。好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样贬低和诋毁宗教的价值。“摧残来自野蛮,也来自试图强加别人的文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能说这类人披着文明衣裳,举着文明的旗帜,拿着文明的笔干着不文明的事,生得一副乖巧的脸,长有一张美丽如画家所画一般的嘴,可他们却不惜一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它来非要把白的说成黑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他们总以学术问题为借口,不知羞耻反以为荣。知识本就有限,他们读到的和认识的、了解的东西更是有限,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繁星里的一颗最不起眼的星,还在那里为自己的无知而沾沾自喜,可悲可恨可叹呐!
佛教哲学工分四大派别:分别派、经纶派、唯识派、中观派等四大派别。分别、经纶二派属于小乘哲学,唯识、中观派属于大乘哲学。其中除唯识派的世界观属于唯心主义外,其余各派的认识论,世界观都属于唯物主义,而中观论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大乘中观思想为哲学基础.对各派理论兼容并蓄,理论起点高,思辨性强。
首先,佛教讲究无常,也就是相当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教导我们无常既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应学会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就要做好当下之事,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个会先到,凡当下大小之事,都应当下做好,不可拖拖拉拉,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与时俱进, 从来都没有一蹴而就能完成的变化,每一事物的不断变化发展既无常,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条件和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分析当下,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即将灭亡的。
佛教讲究因果轮回,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释迦牟尼提出缘起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果关系,也就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释迦牟尼反对一因生多果的说法,也反对多因生一果的观点,主张一切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佛教有云“要知前世命,就看今世身;要知来世命,就看今生业。”生命来之不易,万不可做后悔莫及之事,因果联系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佛陀”真正的含义是“具有遍知一切的智慧者” ,是追求真正(究竟)的智慧,“佛”是人的智慧发展到最顶峰的境界。而哲学原意为爱智,或智慧之学。因此可以说哲学是以智慧为研究对象,而不以实际的功利或功用为研究对象。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或普遍的发展规律的学问,所以佛教哲学称之为真正的哲学也不为过。
早期藏传佛教哲学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对印度佛教诸派理论兼容并蓄,全面吸收.在他们的思想体系中,既有大乘空宗理论.又有大乘唯识理论.既有中观应成派理论的观点,又有中观自续派理论的观点。
总的来说,佛教既有唯心主义也有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那些认为“宗教是一种颠倒了世界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哲学唯心主义以抽象的理论体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一般的宗教信仰则是以盲目信仰超自然力量的非理性感情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的”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真正的智者、真正的科学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人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
民主主义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佛教是哲学之母,可以补充其他科学的不足”。
“原子点的爆炸,对其他宗教来说,无异于头顶上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但对宗教而言不但无损,而且对佛教教义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因为“原子论”最早见于佛经。当科学家对某项发明或某方面获得的一个认识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总有一天他们会看到,几百年前就有人对此提出过自己的看法,而且得出了结论,只不过某些原因某些条件没能翻阅这些书籍。他们才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证明几千年前的祖辈们所认识的和了解。最后对前人所提出的观点,所到达的思想境界,只能是望尘莫及而默默地叹为观止。
在我看来十万外教徒敬如圣明的东西,在十万佛教徒看來荒诞不经,用科学来衡量佛教是否有价值,以马克思的哲学作为标准,与之对比,看佛教哲学也可否算作真正的哲学,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的思想行为和错误认识。
【参考文献】
[1] 《藏传佛教哲学思想资料辑要》刘俊哲 罗布江村 编/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版。
[2] 《哲学问题》罗素 著 何兆武 译
[3]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著 郑振煌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
[4]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多识仁波切 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6月第1版。
作者简介:姓名:泽翁巴登 出生年月:1991-6;男 民族:藏族: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 职称:在读研究生 学历: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