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原则下看仲裁庭审中仲裁员的打断策略
2018-05-14李美奇
李美奇
摘 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话语策略,打断被仲裁员频繁地使用于仲裁庭审中。本文选取10篇真实的中国仲裁庭审录音转写材料作为语料,在合作原则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仲裁员的打断策略进行数据统计和语用分析,旨在准确地分析打断的类型及其语用功能,并探讨仲裁员频繁使用打断策略的原因,借此为仲裁员在实际仲裁庭审中提供可借鉴的话语策略。
关键词: 打断策略 合作原则 仲裁庭审 仲裁员
一、 引言
仲裁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结合纠纷的具体特点,把握双方利益,通过协商调解,促使纠纷当事人消除分歧、达成一致意见,既可保护双方的利益,又可减轻经济纠纷的负面效应,因此仲裁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庭审中,仲裁员作为居中裁判的专家,往往会采用多种话语策略,维护庭审秩序并强化其权威。打断即为其中一种颇为重要的话语策略,即在会话过程中,一方没有等到另一方完成自己的话轮,就打断对方的话语,抢过话轮的话语行为,其目的和功能在于控制会话的发展方向[1]。恰当的打断策略不仅有助于仲裁员控制话语,而且有利于保持其权威地位。
在国内,作为一项重要的话语策略,打断被频繁使用于法庭和仲裁庭审中。但目前国内法律界对打断策略的研究尚显不足,而以仲裁庭审为背景探讨打断策略的研究更是稀缺,大多此类的研究都集中在法庭庭审或借鉴于西方研究成果。实际上,国内仲裁庭审的具体情况和国外大有不同,因此,对我国仲裁庭审中仲裁员的打断策略做一个详尽的研究,并找出其独有特征具有非常重大的实践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选取10篇仲裁庭审的真实录音转写材料作为语料,在合作原则的指导下对语料中的打断现象进行数据统计和语用分析,旨在准确地分析打断的类型及其语用功能,并探讨仲裁员频繁使用打断策略的原因,借此为仲裁员在实际仲裁庭审中提供可借鉴的话语策略。
二、理论依据
牛津大学哲学家格赖斯[2]在著名的《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会话含意的概念。他认为,为了使会话顺利进行,交际的双方都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即“使你所说的话,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为了进一步具体说明合作原则,格赖斯引入了下面四条准则[3]:一是数量准则,使你的话语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不能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二是质量准则,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三是关联准则,说话要有关联。四是方式准则,避免含糊不清;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序。
通常来说,谈话双方为了谈话的顺利进行总是遵循以上合作原则,但在会话交际中会话参与者不一定恪守这些原则[4]。在庭审会话中,当事人有时为了某种会话意图会违反这些原则,这时仲裁员就会采用打断策略,维护庭审话语中合作原则的进行,也控制庭审进程,使之更加顺利和高效。
三、研究方法
笔者从重庆市仲裁委采集了10场仲裁庭审录音,根据廖美珍教授提出的语料转写规则对10份录音材料进行转写(“▲”代表被打断,“▼”代表打断。)[5],建立了库容为15万字的口语语料库。根据吕万英教授对法庭庭审中法官打断策略的分类[6],结合仲裁庭审中仲裁员使用打断策略的语用目的进行分析,将仲裁员的打断策略分为以下几类:偏题避免式,情感发挥阻止式,重复终止式,要点归纳式和要求补充信息式。本研究以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因违反合作原则四条准则而引起的打断进行数据统计,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对打断策略进行分类,归纳各类打断策略的语用功能,并深入探討仲裁员频繁使用该策略的原因。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上表可以看出因违反关系准则引起的偏题避免式打断在仲裁庭审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因违反数量准则的重复终止式和要求补充信息式,再次是因违反方式准则的要点归纳式。相比之下,仲裁员较少运用的打断策略是由违反质量准则引起的情感发挥阻止式。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分析打断的语用功能、类型及其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1.打断的语用功能
打断策略的首要功能是帮助仲裁员控制话语,从而控制庭审进程,确保庭审顺利且高效地进行,并尽快获得有用的调解信息[6]。仲裁庭审中的打断和日常生活中的不一样,前者总是围绕案件事实或庭审程序展开。通过控制话语,包括话轮和中心话题,仲裁员可以引导当事人提供准确的相关信息。
打断策略另一重要的语用功能是帮助仲裁员维持庭审秩序。仲裁庭代表着法律和规则,参与仲裁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庭审秩序。为了保持仲裁的权力和威望,仲裁员必然会使用打断这样有力的方式干涉当事人的偏题陈述或阻止时有发生的争吵和辩论。
2.打断的类型及其与合作原则的关系
(1)重复终止式
有些当事人在得到说话机会后,反复强调自认为重要的观点或重复描述某一细节,因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提供了超出需要的信息。此时仲裁员会打断,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查清事实,辨明真相。
例1:
申请人:所以确认的是12月4日就征地报建的?
被申请人代理人:就是确认,做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等费用。这个征地、报建当然是要交费用的。
仲裁员:还有什么需要问的?
申请人:嗯,就是这个日期,他们确定是12月4日,他们才进入征地报建▲
仲裁员:▼行,行,好,你刚才都问了的。
(2)要求补充信息式
有时当事人在陈述事实时没有提供案件相关的足够信息,进而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补充信息式打断就发生了,仲裁员会立即打断当事人的陈述,并要求他们给予更多的信息,或直接向他们提问。
例2:
被申请人代理人:作为被申请人补充一点,就这个地产开发哈,它确实也是一个易受影响。对签订这个协议,肯定也是一个开发招商引资的这么一个协议。申请人呐,到大观镇来地产开发,地方单位政府也是对这个予以欢迎和支持的,在协议的履行过程中▲
仲裁员:▼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你最好针对这个合同举出你的理由。
被申请人代理人:哎,就这个解除条件,应该是目前来说,不具备解除的条件。
(3)情感发挥阻止式
有些当事人在庭审中容易发泄心中的不满或牢骚,或借题发挥,以期从情感上影响仲裁员,博得仲裁员的同情或增强己方的说服力,也因此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提供了不一定属实的信息。不管从职业要求还是工作效率看,仲裁员是不会允许当事人太多情感发挥的,因此会采取打断策略进行阻止。
例3:
仲裁员:你不要说啥试着调解,什么试不试的,你同不同意嘛?
申请人代理:同意调解,同意调解。
仲裁员:被申请人这边喃?
被申请人:调解嘛,但是他这个本来就是违法的,就不是法律▲
仲裁员:▼问你同不同意仲裁庭来给你们做这个工作,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让你说他合不合法。
被申请人:嗯,同意嘛。
(4)偏题避免式
偏离中心话题是很多当事人容易犯的错误,当事人在回答仲裁员提问时往往不得要领,纠缠琐事和细节,偏离仲裁员提问主题,同时也违反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没有提供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因此,仲裁员会进行打断以引导当事人回到相关话题上来。
例4:
书记员:你先看下这三张合同是不是真实的。选择对它的真实性发表意见。
被申请人代理:这三个东西嘛▲
仲裁员:▼你就说是真的还是假的。
被申请人代理:这个合同吗?
仲裁员:嗯。
被申请人:没有这些,当时没有。
仲裁员:嗯,没有。你是说那里头,还是合同?
被申请人代理:这个,当时我给你讲嘛▲
仲裁员:▼合同是真的还是假的?
被申请人代理:他没给我承诺,任何东西都没承诺▲
仲裁员:▼不,你先说这个合同,这个合同。合同是不是真的嘛?
被申请人代理:哦,这个是。这个合同从纸上看来是真的,但是实质跟刚才律师讲的。还有律师有些不晓得。
(5)要点归纳式
要点归纳式打断是针对语言能力不强、说话不够简洁的说话人进行的,因为说话人冗长的话语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仲裁员打断时顺便对说话人长串的话语进行要点归纳,被打断人一般会认可仲裁员的归纳,从而结束一个话题。
例5:
被申请人:首先我要向仲裁庭出示的第一份,也就是这一份沟缔协议,这份协议主要证明的是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第四条第二项约定,首先证明了申请人向被申请人汇入的500万元,是用于预交地票和征地费用,这是要证明的第一个目的,不是他所讲的是一个投资保证金哈。第二点,在这一个500万元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用于这一个土地的整治以及相关费用的支出。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乙方将差额的部分,在该宗地块儿报建之前的15日内,划入我们被申请人的账户。那么实质上讲,申请人没有按照相关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三点,就这一个地块儿的拆迁安置的问题,当时拆迁的话是由我们被申请人来组织实施,按照我们南川的拆迁政策执行,但是费用由申请人来垫支,并记入土地招牌的成本。那么我们当时在购买了700万元的地票之后▲
仲裁员:▼你现在把合同条款指出来,想要证明第四条第二项吗?
被申请人:是的。
3.打断策略的使用原因
仲裁员在庭审中频繁使用打断策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打断的语用功能看,该策略不仅能够帮助仲裁员控制话语,还可以维持庭审秩序。在仲裁庭审中,仲裁员的义务在于确保效率和公平公正[7]。因此,仲裁员必须千方百计地推进庭审进程以确保效率。同时,制止任何违反仲裁程序和挑战法律法规的言语行为以保证公平公正。而要实现这些目标,最直接且有力的方式是打断策略。第二,仲裁员的权威性使他在仲裁庭中拥有绝对权力,包括对庭审话语的控制和主导。因此他能够打断他人话语,却很少被他人打断。仲裁员的权力和地位为打断策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反之,仲裁员频繁使用打断策略体现了他在仲裁庭审中的权力和地位。因此,为了确保其在庭审中的权威和权力,仲裁员会频繁使用打断策略。
五、结语
言语打断是话语交际中的常见现象,在仲裁庭审中更为普遍。与日常会话不同的是,仲裁庭审中的打断关系到当事人的权益,也关系到仲裁工作的效率。打断的多少和成功与否反映仲裁员的个性特征与应变能力,同时与仲裁员的角色和权力地位及知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8]。如果仲裁员在适当的语境下适时合理运用打断策略,有助于提高庭審效率和实现调解意图。
参考文献:
[1]李响.警察讯问话语目的、话语策略和话语结构[J].政法学刊,2012,29(3):96-101.
[2]Grice, H. Paul. Logic and Conversation[A].P. Cole & J. L. Morgan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41-58.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中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1.
[4]苗迎春.基于合作原则的言语打断现象的语用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5):148-149.
[5]廖美珍.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吕万英.法庭话语权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05-112.
[7]吴鹏.中国法庭话语中的打断现象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7.
[8]吕万英.司法调解中的冲突性打断[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8(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