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字當頭 標準各異 智能家居產業一路爆紅的隱憂
2018-05-14吳迪
吳迪
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花錢購買家庭智慧設備,從電視、冰箱、洗衣機到空氣淨化器、飲水機、晾衣架,再到門鎖、貓眼、攝像頭……
隨著國內外巨頭紛紛佈局這一領域,中國大陸的智慧家庭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目前看來,這一產業並沒有獲得像移動互聯網和智慧手機那樣爆發式的增長,想讓智慧家庭走進千家萬戶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智慧單品價格普遍較高
家住廣州的吳女士最近買了個掃地機器人,不僅能把家裡的各個角落打掃乾淨,還會自己記憶路線,繞開障礙物。「挺方便的,掃完地它會自動回去充電,還可以設置每天定時打掃,很省時間。」吳女士對記者說。
掃地機器人是吳女士入手的第一個家庭智慧設備,1649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讓她當初決定購買時「糾結了很久」,原本還想再購入智能門鎖,但3000元左右的價格還是讓她「放棄了」。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家庭智慧設備的消費者,普遍反映「性價比不高」。在他們眼中,單品的智慧化程度與其價格並不匹配,僅實現功能自動化的不能叫「智慧」,而能夠智慧感知、交互、自學習的,則普遍較貴。
以2017年爆款單品晾衣架和門鎖為例。自動晾衣架100多元就能買到,而能夠智慧遙控、伸縮、照明的至少要1000元以上,再加上風乾、烘乾、消毒功能的,則起碼在2500元以上;換一個自動鎖頭100多元就能做到,而能夠關門反鎖、遠端操控、支援指紋密碼等多種開鎖方式的智慧門鎖普遍在1500元以上,再加上屏顯、防火報警、開門記錄查詢的,則在3000元以上。
而以上價格均為「電商價」,如在實體店購買,一般情況下還要再上浮。此外,房屋面積大的或智慧設備多的家庭,還需要購買專門的閘道,以保證這些終端始終處於聯網狀態。
某門戶網站調查顯示,在消費者眼中,智能家居產品的首要問題就是「貴」,其次為交互不友好、操控繁瑣,然後是穩定性不足。
對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接入網產品線副總裁朱洪認為,只有「量」上去了,價格才會下來。
他給記者舉例說,最早電話5000塊錢才裝一個,到最後大家都免費了。寬頻也一樣,從最開始很貴到現在運營商免費上門安裝光纖,還送閘道、送機上盒,關鍵是量要起來。「現在看單品好像覺得比較貴,比如說智慧門鎖,但是它才達到一千萬台,而寬頻都已經到了億的級別,如果門鎖的量也能達到這個級別,價格肯定也會降下來。」
廣州市靚家居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育周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之前的市場推廣,都是把『智慧』當做一個炫耀的東西,覺得價格應該貴,但我認為智慧產品應該是便宜的。對廠家來說,現在最需要的是銷量,否則哪來產品反覆運算的過程?而關心這些產品的,都是經濟積累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小年輕,需要讓他們花盡量少的錢先體驗到智慧產品帶來的便利。」他表示。
這聽起來像個封閉環,讓企業虧本賣顯然不現實。朱洪表示,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把這個產業做大,讓大家都認識到這是有益處的,從而讓消費者願意為產品和服務掏腰包,整個產業鏈上的各個參與者願意努力投入研發、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越來越便宜。
產品互聯統一標準難產
當消費者家裏有了越來越多的智慧單品,如果解決不了互聯互通,就會直接導致糟糕的用戶體驗,甚至放棄操控之前已購買的智慧單品,回歸到最簡單的手動操作。
在佛山市雲米電器科技有限公司CEO陳小平看來,目前許多智慧單品用手機APP當遙控器,根本就是「反人類」的設計,「我們需要的是基於物聯網的產品矩陣、場景聯動」。
具體而言,「家裏所有帶電的東西都連起來,它們在一起可以交流,可以自學習。比如,你在煲湯的時候去看電視可能忘了,電視會提醒你;再比如,你家的水質很硬,熱水器就是硬水工作模式,洗衣機也會據此添加洗滌液的成分和劑量……」
從終端產品形態來看,智慧家庭的發展分為單品智慧化、跨產品互動化以及系統化智慧三個階段。陳小平所描繪的類似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屬於第三個階段,但鑒於目前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發展,中國的智慧家庭還停留在最初級的階段,正在向第二階段邁進。
據了解,目前設備的互聯互通尚無大陸際通用標準,基本為各企業之間的私有協議。而智慧家庭產業鏈條長,從上游的晶片、元器件到中游的家電、安防,再到下游的平台、服務提供者,參與者多,分工也越來越細化。
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秘書長周軍表示,從國家層面推行統一標準很難。「智慧家庭本身是系統化的產品,往上按照國家主管部門追溯,就會發現涉及到公安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部委,我們很難在短期內通過國家的行政命令把行業規範起來。之前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一直在推家電的互聯互通方案,但也只是初步的互聯互通,比如能夠控制空調的開和關,但對空調的深度調節,企業就不願意開放了。」
2021年大陸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4369億元
當不同產品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時,消費者會發現還有新的問題。例如,家用網路覆蓋問題、智能家居安全問題、設計風格不匹配問題、零火線問題、電位預置問題等等,有些需要在裝修階段就介入。
曾育周表示,尤其在智慧安防、水、電、煤氣等領域都跟線路有關,只是很多人一開始沒在意,等需要的時候才發現問題。此外,不是所有的智慧產品都是輕智慧的設計,開關也有強弱電之分,有些還會產生信號干擾,要留多少個電位等。
「消費者可能不明白,那麼業界就應該當做一個標準來做,就像蓋樓房的地基,以免消費者將來在軟硬體的升級上遇到障礙。誰都有主張,每個參與者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專注自己擅長的部分,願意做更多的協同,行業才能往前走。」曾育周說。
在近日舉辦的2018智慧家庭產業創新峰會上,中國智慧家裝應用白皮書正式發佈。白皮書指出,根據電信業協力廠商諮詢機構OVUM和智研諮詢發佈的報告,2014年中國大陸智能家居產業市場規模達到290億元;2017年中將達到908億元。報告認為,未來5年(2017~2021年)智能家居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48.12%,到2021年1.2億戶家庭將會使用智慧家具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4369億元,占全球市場的25%。
「智慧和非智慧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前者可以不斷地升級、反覆運算、刷機,提高自學習能力,無論這種學習是基於大資料還是AI(人工智慧),包括現在說的聯不通問題,都沒關係,因為那是軟體工程師才需要想的事情,到最後都能實現,或許只是一個代碼加一個介面。就像穿衣服,先一件一件穿上,再不斷換更好的衣服。」陳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