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018-05-14左德俊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发散思维初中数学

左德俊

摘要: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领域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扩散性应用,比如一题多解。在教学数学时,教师需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传统的教学模式痕迹过于明显,教师教学的方式偏向于"多教少学",在教学实践上,也更侧重于讲解传授模式。这些教学方式都极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散思维;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138-01

数学是一门极具严密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在教学上需要教师通过多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但当下很多初中生都缺乏足够的发散思维,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思维总是局限在一种特定的模式里,比如说做题时遇到与做过的类似的题目就可以解出来,但当遇到一种新的类型的题目时就很难搞定了,在解题列步骤列公式等方面也时有这种情况,思维比较窄。因此,如何打开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有发散性和扩散性是教师必须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1.发散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去想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不依常规,寻求新意,对自己所持有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向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方法或途径来进行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那么首先要做到的,简单的归纳起来几个字"要让你的思维飞起来"。从很多很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以寻求到多种设想,观点或者答案。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可以拥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它是以客观对象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为中心,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想象,从而产生多条思路,并且使多条思路向外扩展,称为爆炸式的立体思维空间。教学数学需要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培养发散的思维就要学生不被概念所束缚,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良好的想象力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微观察,人们每用概念来束缚自己,于是心理就受到歪曲,也就使得思维失去了发散性。思维缺乏发散性会让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缺乏灵活性和变通性,因此在教学初中数学时,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

2.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实践

2.1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发散思维是客观对象在某一个思维中心点上,调动自身的思维想象和知识经验。客观对象要调动相应的知识储备,首先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当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储备,只是这个储备质量存在好或不好的问题。越优质的储备,训练后出来的"产品"就会越优质。而有了一定量的优质储备之后,便开始了核心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归纳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归纳论证:以客观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为核心,发散出不同的事物,产生多条思路,然后归纳出多条思路中共有的本质性、规律性及富有哲理的结论;二是类比论证:就是以客观对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点为中心,发散出两种不同个性的许多事物,然后产生两种不同的许多思路进行比较,归纳出一种或者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一种或两种具有本质性、规律性及富有哲理性的结论结尾。比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时,可以让学生整理归纳"正数"和"负数"的区别和异同,例如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正数前面是正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是负号(不能省略);在数轴上表示时,负数在原点左边,正数在原点右边。

2.2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可以将所有的理论,方法做成列表:前提条件,理论,例子。然后将可以切割的理论方法切割分解,做成列表:前提条件,理论,例子。在遇到解题问题时,寻找列表符合的前提条件或相近的例子的理论进行组合。例如:A问题=a切割理论+b切割的方法(他们的前提条件基本相同)。发散思维有流畅性(固定时间多少个),多樣性(多少个类别),新颖性。在解题时,教师要注重一题多解的教学作用。例如,"某厂五月份生产机床160台,六月份生产200台,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百分之几?"

解法1: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多少台?200-160=40(台);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百分之几?40÷160=0.25=25%;综合算式:(200-160)÷160=40÷160=25%.

解法2:六月份是五月份的百分之几?200÷160=1.25=125%;六月份生产台数比五月份增产百分之几?125%-1=25%;综合算式:200÷160-1=1.25-1=25%;所以,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25%。

2.3培养学生想象力。"保留"自己的想象力。这种能力不可被刻意培养,但如果不用它或浪费支持这种能力的能量,它就会逐渐消失。这种能力源于右脑的想象力。当人刻意的去幻想一些事情,能量就会被消耗。所以,保持神智清醒,做"有用"的事,才会"培养"这种能力。可以做做题或读一些推理的故事。主要是整理错题,和接触多种题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极具教学意义和作用。在教学初中数学时,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客观因素的考量,比如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等,从而科学的进行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喜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2014(08)

[2]吕慧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3)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发散思维初中数学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