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地联袂筑起大扶贫格局云南“直过民族”脱贫正劲

2018-05-14王皓

今日民族 2018年4期
关键词:拉祜族民族企业

□ 文·图 / 王皓

西双版纳基诺山基诺族乡巴飘村新貌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是云南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全面打赢“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超常规举措,积极协同三峡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云南中烟公司、省烟草专卖局5家企业集团履行社会责任,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投入资金,帮扶布朗、阿昌、怒、普米、景颇、拉祜、佤、傈僳等8个少数民族精准脱贫。

记者从省扶贫办获悉,截至2017年年底,5家企业集团已成功帮扶“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一个民族一个行动计划”“一个民族一个集团帮扶”的脱贫攻坚路子。

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佤族村民岩昆家的新房与旧屋

特色村寨提升人居环境

超常规发力“六大工程”接地气合民意

记者了解到,上述5家企业集团对口帮扶云南“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超常规举措,共覆盖丽江、保山、普洱、临沧、楚雄、怒江、德宏、迪庆8个州市21个县市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43万贫困人口。

企地协作扶贫的一大特色亮点是,形成了企业集团助推云南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大扶贫”新格局。省委、省政府与企业集团成立了协调推进机构,建立完善了精准扶贫、合力推进、联席会议、帮扶资金管理、干部帮扶、加强宣传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州市对各县市年度帮扶方案进行审批,加强督查和监管。强化县级主体责任,实行月监测专报、每季督查、半年分析、年度总结等监督和跟踪推进制度,按月向相关企业集团反馈推进情况。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帮扶工作。

针对其内生动力不足、生活方式落后、增收渠道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相交织的突出致贫因素,5家企业集团的核心帮扶原则是以提升智力和增长志气为根本。截至2017年底,5家企业集团帮扶资金到位32.5亿元,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找准贫根、分诊把脉,因族施策,着力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确保了帮扶项目“接地气、合民意、挖穷根、有市场、能增收”,有效促进帮扶地贫困群众脱贫出列。

在实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过程中,云南把对“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人口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和常用规范文字,实施青壮年劳动力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列入2018年十大攻坚战之一的素质提升攻坚战,通过搭建手机app自主学习平台、抓好普通话集中培训和生产生活技能培训、在民族地区创建700个普及普通话示范村等措施,确保到2019年实现7.4万“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建档立卡青壮年贫困人口具备普通话交流能力,认读500个常用高频汉字,助力脱贫攻坚的目标。

扶贫先扶智,迪庆州、怒江州实施了14年免费教育,并给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补助生活费,对“直过民族”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每年5000元的奖励,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在“直过民族”聚居区,有关部门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达19.78万人。

省扶贫办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累计帮扶普及国家通用语言6644人,支持建设农村小学46所,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和乡村干部494人,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18499人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866户,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36727户,支持农村道路硬化建设1120公里,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306件,建设村级社区服务站40个,培育特色种植产业9.7万亩、养殖猪牛羊等5.8万头(只),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75个,村庄环境治理107个村,以及帮扶实施了一批惠及贫困群众脱贫发展的项目。

家住德宏州盈江县新城乡黑山村62岁的景颇族老人石腊干总把“集团”挂在嘴边,而老人所指的“集团”,正是在当地实施帮扶的三峡集团。“感谢党的政策好,给农民的补助多,三峡集团也来帮助我们,我家盖房子花了20多万元,政府和三峡集团给的补助就有10万元。如果没有集团和政府帮扶我们,花20多万元盖新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秧洛村中,佤族村民岩昆家的房屋显得有些特别,新房与旧屋并排立于院落当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岩昆指着新房后的老屋说,此前他们家就住在这样的老屋内,低矮、潮湿,粮食放的时间长了都会发霉,如今全家人住进了宽敞、向阳的小洋楼,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也因此随之改变,而老屋已经闲置成为了过去的回忆。

贡山县独龙江乡马库村新貌

精准施策因族因地培植内生动力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助力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5家企业集团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探索出集团帮扶旅游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党建扶贫等一系列新举措、新路径。

借助企业集团力量,推进教育扶贫,帮扶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1800余人实现大学梦;借助企业集团资源,帮扶劳动力就业,福贡县劳动技能培训结合安居房建设,开展工程技能培训17期1400多人次;借助企业集团品牌效应,帮扶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一批如福贡匹河怒族乡老姆登知子罗、梁河曩宋阿昌族乡等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借助企业集团结对帮扶,提升基层党建能力,开展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活动,强化了基层党建扶贫能力。

在滇西怒江大峡谷西北部,有一条清澈的独龙江,虽然山高水险但却是独龙族聚居之地。这里几年前是全国最偏远、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翻越高黎贡山唯一的通乡公路每年都会被大雪阻断半年。近年来,通过开展独龙族整族帮扶,修建的高黎贡山隧道使公路全年畅通,建成了5个民族文化旅游特色村,当地的独龙族群众实现脱贫致富走上了小康路。

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马库村,这里的安居房依山而建,开阔的小广场、农产品经营部、超市等在这里一应俱全。当地的独龙族群众宜居宜业,政府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还带头发动村中群众种植树木,村中、路旁多了一份绿意,人居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而当地大力发展的羊肚菌种植产业,让这里的独龙族群众更是多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记者注意到,玉溪市在推进“直过民族”整族脱贫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整体规划,一次性实施脱贫攻坚的原则,对全市2717户6149人拉祜族聚居的4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分村编制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投资3.81亿元。

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民小组的拉祜族妇女李娜丕在采茶

截至目前,玉溪市已经在拉祜族聚居区,建设了一批标准化果园、菜园、畜禽养殖区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完成了20户以上拉祜族聚居村的整村推进49个、30户以上村组公路硬化28项131.9公里、危房改造836户,拉祜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拉祜族整族脱贫。

同样是拉祜族,在澜沧县酒井乡勐根村老达保村民小组,拉祜族妇女李娜丕家的春茶喜获丰收。在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带动下,拉祜族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我们这里世世代代种茶,原来主要是自己饮用,多的部分就到集市上卖,如今有企业收购,价格也比较稳定,没想到种茶成为了我们的致富产业。”

在强化责任落实,创新帮扶资金管理机制方面,云南全面落实“四到县”机制,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理使用帮扶资金,结合与企业集团签订的帮扶资金拨付管理协议,进一步强化县级管理帮扶资金主体责任,州市县制定完善了帮扶资金管理措施,落实县级财政专户管理,建立县级帮扶资金项目库,实行帮扶资金差异化补助,确保帮扶资金使用到村到贫困户,发挥最大效益,真正让贫困群众受益脱贫。比如,德宏州与省烟草专卖局在州、县成立项目管理局,制定了5个管理办法措施,省烟草专卖局派出挂职干部和财务人员直接参与帮扶项目资金管理。

在红河州,中国农业银行红河州分行创新在屏边推出“金猕贷”产品,引入“银行+担保+企业”模式,累计发放贷款18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针对石屏县豆制品特色产业共同搭建“助保贷”平台,为石屏县8家豆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贷款263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集团在推进帮扶过程中,采取“因地制宜”与“因族施策”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补充的方式,成效明显。企业集团把帮扶工作作为重要事项,分别在内部成立了帮扶组织机构,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帮扶贫困地区调研,与省州县共谋脱贫大计。进一步强化企地协作扶贫举措,先后派驻挂职干部和帮扶工作队17人,挂村包户开展结对帮扶,在协议、挂钩扶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就业、教育、产业、党建扶贫等方面拓展帮扶深度。如华能集团在临沧市耿马县勐撒镇成功探索出了“211”产业扶持模式,15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每户有1个以上稳定增收产业项目。

猜你喜欢

拉祜族民族企业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企业
企业
企业
我们的民族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56 个民族56 枝花拉祜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