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药物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对比

2018-05-12芦云陈晓虹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阿替普酶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芦云 陈晓虹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药物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根据溶栓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6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 与尿激酶相比, 阿替普酶临床疗效更显著, 不良反应少, 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但治疗费用较高、住院时间较长, 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 尿激酶;阿替普酶;药物溶栓 ; 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drugs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drugs thrombolysi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admission, both groups received the sam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urokinas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alteplase.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reatment cost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as 87.5% than 67.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5.0% than 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treatment cos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nger hospitaliz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 thrombolytic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lteplase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urokinase,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good efficacy and high safety, but its treatment cost is higher,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s long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reasonab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Urokinase; Alteplase; Drugs thrombolysis; Appliction effect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进而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坏死, 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疾病, 急性脑梗死临床发病率高, 患者预后差。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 具有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的优点[1]。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是临床实施溶栓治疗的两种常用药物, 为了探讨二者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于发病6 h内就诊, 均经CT检查无脑出血可能, 无严重肝功能障碍、糖尿病、活动性出血倾向与溶栓禁忌证。根据应用溶栓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女18例, 男22例;年龄48~79岁, 平均年龄(56.28±7.58)岁。研究组中女20例, 男20例;年龄49~79岁, 平均年龄(57.11±7.3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对症治疗, 包含电解质、心肌酶、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测, 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吸氧等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 研究组应用阿替普酶(德国 Boehringer Inrelheim Pharma GmbH&;Ko.KG, 注册证号:S20110052)治疗, 首先静脉注射3000 U低分子肝素, 然后靜脉注射15 mg阿替普酶, 静脉滴注阿替普酶50 mg, 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0.5 h内;对照组应用尿激酶(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20110003)治疗, 静脉滴注2万U/kg,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0.5 h内, 总应用剂量控制在150万U内。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清酶恢复正常, 患者可生活自理, 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血清酶基本恢复症状, 需他人协助生活, 为好转;未满足以上标准,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6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治疗费用、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有过敏性皮疹2例, 消化道出血2例, 尿血2例, 脑出血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研究组中有尿血1例, 消化道出血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缺血半暗带, 大量实验表明若能快速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 增加能量物质供应, 激活半休眠与休眠状态神经细胞, 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目前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是该疾病的两种主要治疗方法, 其中静脉溶栓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的特点, 故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2]。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3]。急性脑梗死是血栓, 血栓的主要成分网架结构是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尿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较多, 是第1代溶栓药物, 是人体尿液提取物, 该药物半衰期短且无抗原性, 能直接作用与内源性纤溶系统, 催化裂解纤溶酶原让其转化为纤溶酶, 能够让新鲜血栓较快溶解, 让血管再通, 降低血液粘稠度, 但是该药物在溶解陈旧性血栓方面效果较差[4-6]。阿替普酶是2代溶栓药物, 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形成DNA充足的单链t-PA, 主要为含糖蛋白, 能直接刺激纤维蛋白原, 让其形成纤溶酶, 可发挥显著的溶栓效果。但阿替普酶的半衰期为5 min, 存在一定血管再闭塞率, 所以临床需长时间、大剂量的应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治疗成本[7-9]。此次研究表明,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 高于对照组的6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进一步表明, 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临床疗效更好, 安全性更高。有研究也表明应用尿激酶治疗的出血危险性更高, 易发生心室颤动、脑出血、过敏性休克等不良症状, 而阿替普酶的溶栓效果更强, 发生出血的危险性也更低[10]。但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结果说明尿激酶具有起效快、价格低廉的优点。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疾病, 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血栓是引发该疾病的重要因素, 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表明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更佳, 安全性更好, 但尿激酶价格低廉、起效快。临床进行溶栓药物选择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 鲍宇, 李国忠.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 37(3):166-169.

[2] 侯雨竹, 侯立成, 杨丽辉, 等.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3):116-117.

[3] 王旭.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1):141.

[4] 鲍宇, 李国忠.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比较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 33(7):633-635.

[5] 鲍旭. 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8):103-104.

[6] 余鸽鸽, 魏立平. 不同溶栓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及疗效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4):163-164.

[7] 高丹.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中国民康医学, 2016(2):33-34.

[8] 彭博. 尿激酶及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研究. 大连医科大学, 2014.

[9] 薛桦.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对比. 药物评价研究, 2016, 39(5):828-831.

[10] 曲晓东. 尿激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比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2):30-31.

[收稿日期:2018-01-12]

猜你喜欢

阿替普酶尿激酶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rt—PA与尿激酶在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