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5-12李占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3期
关键词:并发症临床效果

李占勇

【摘要】 目的 对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行改良VSD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60例膜周型VSD患儿,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VSD修补术, 研究组行改良VSD修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膜周型VSD患儿行改良VSD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恢复快, 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 改良间隔缺损修补术;膜周型室间隔缺损;临床效果;并发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3.049

VSD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其发病率可高达30%[1], 其心内膜垫发育障碍导致房室瓣发育缺损, 导致其出现心力衰竭及肺动脉高压为主要因素[2]。现阶段多采取传统VSD修补术治疗, 但术后恢复较差。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改良VSD修补术广泛应用。本研究对于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VSD患儿行改良VSD修补术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膜周型VSD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0例。研究组男1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8.65±2.09)岁;平均体重(21.63±4.19)kg;平均VSD基底部左心室面直径为(5.78±1.29)mm;其中主动脉反流、二尖瓣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各为12、11、7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平均年龄(8.50±2.13)岁;平均体重(21.50±4.21)kg;平均VSD基底部左心室面直径为(5.56±1.31)mm;其中主动脉反流、二尖瓣反流及三尖瓣反流各为11、11、8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VSD修补术。予以全身麻醉(全麻)措施, 行切口于胸正中位置, 纵向劈开胸骨, 建立体循环, 将右心房劈开, 将三尖瓣显露, 牵开皮瓣, 将膜周部VSD处暴露, 对其大小进行测量后行补片修补措施, 首先在危险三角区域带垫片间断浅行缝合三针将补片固定, 随后予以间断、连续缝合措施[3]。研究组行改良VSD修补术。建立体外循环, 于右心房途径下将三尖瓣显露, 牵开隔瓣, 将膜部显露、膜周部缺损处显露[4], 予以补片修补措施, 于缺损12点方向采取5-0 Prolene线缝合第一针, 逆时针后顺时针予以联合缝合修补术。对于主动脉瓣环处的邻近位置予以缝合, 至三尖瓣穿处, 随后加垫片缝合, 与另一根沿顺时针方向缝合过来的線予以汇合打结[5]。上述两组患儿均在手术完成后送至ICU室观察, 予以抗炎措施、营养支持, 对其引流量进行观察, 待病情稳定后转至普通病房。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分别为(122.64±20.64)min、(170.66±40.25)ml、(70.97±18.51)ml、(5.13±1.22)d、(12.31±2.59)d。对照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分别为(140.73±21.66)min、(226.69±52.44)ml、(104.91±23.53)ml、(8.30±1.75)d、(15.22±3.13)d。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心律失常2例, 心功能不全2例, 术后残余反流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心律失常4例, 心功能不全3例, 术后残余反流3例, 新发瓣膜反流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中较为经典的VSD修复方法为建立体循环并在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下进行修补措施,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各类修补手术持续性发展, 采取补片封闭缺损为临床中较为有效、安全的修补方法, 矫正其他心脏畸形, 具有较高成功率, 不受年龄, 漏口大小、位置等影响,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6, 7]。本研究数据显示,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行改良VSD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采取改良修补方法, 改变修补缝针方向, 先于缺损的12点方向缝合第1针, 逆时针后顺时针连续性缝合修补, 于主动脉靠近位置缝合, 辨明主动脉瓣位置后予以进针措施, 随后行加垫片缝合, 以此达到缝合修补效果,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促进术后恢复, 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8]。

综上所述, 对膜周型VSD患儿行改良VSD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术后恢复快, 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吴帆, 高峰, 周凯, 等. 全胸腔镜与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 西南军医, 2015(2):121-123.

[2] 毕笑寒, 郑宝石, 彭俊, 等. 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1例临床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5(1):123-124.

[3] 任海记, 张翠娟, 傅美东, 等. 全机器人微创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4例病房管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4):8-10.

[4] 吕君其, 李有金, 马生茂, 等. 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临床对比分析.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 17(4):263-265.

[5] 刘迎春, 周子娟, 杨娟娟, 等. 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护理配合.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6(4):86-87.

[6] 贺延法, 宫孟雪, 朱晓黎, 等. 改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小儿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10):1343-1345.

[7] 曾德斌, 刘平波, 杨威. 连续缝合法修补膜周室间隔缺损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11):1557-1558.

[8] 赵胜, 江荣, 汪泽龙.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13):1000-1002.

[收稿日期:2018-03-20]

猜你喜欢

并发症临床效果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