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你喝的茶吧
2018-05-12沙子
沙子
最近朋友推荐我喝一款茶,据说是网红茶,排队两小时才买到,喝下第一口,我就“呵呵”了——不就是茶和果汁、芝士、奶的混搭么?比较贴合现代人较强的自主意识的是,你可以自由选择各种搭配方式,既能冷喝,还能加热。
看似丰富多彩的选择,口味却并没有多少层次。毕竟,这是用机器压榨的茶,比起古代人喝茶的讲究,真是差远了。单单是关于喝茶的书,就可谓汗牛充栋。唐朝的陆羽著了《茶经》,北宋的宋襄纂了《茶录》、宋徽宗赵佶完成了《大观茶论》,清末的程雨亭创作了《整饬皖茶文牍》。据近代人辑录的茶书目录,中国已完成百种茶书专著。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至今依然深得民众的喜爱。2012年,周重林、太俊林合著了一本《茶叶战争》,序言中写道:在厨房里,它是柴米油盐的组件,在书房里,它搭配琴棋书画,在客厅里,它体现出有朋而来的喜悦;在旷野与坟头,茶与祖先魂灵共在;在广场,茶会滋生出令統治者恐惧的话语;在佛堂,茶与智慧并存。
这真的是“小茶叶”中藏着“大历史”!还是老话讲得形象明白,“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喝茶这件事,中国人果真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在古人的生活中,有时独自啜饮,有时两人对坐品茗;有时聚集多人,需要一一奉茶;有时皇帝高兴,可人人赐茶;有时文人雅兴,煮了好茶互相评比,那是斗茶;有时欢喜,婚事商定请媒人亲家都来喝茶;有时冷峻,不动声色端起茶碗拂袖逐客。总之,那是有关经纶事物的事,那是有关风花雪月的事,那是有关诗情画意的事,那是有关荣誉道德的事。
现代的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喝瓶装绿茶或者来杯罐装的加多宝就可以了;讲究的,冷水沏了白茶,冰凉的可以携带的,感觉才是自己需要的。和古代人相比,我们喝茶到底在喝什么?传闻禅茶一味是从唐代赵州和尚开始的,他对所有远道而来询问佛教真意的人,都说一句“吃茶去”,引得茶上升到研修佛法的高度。今天的年轻人还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国学大师楼宇烈告诉我们,喝茶不要光是去解渴,我们通过喝茶,像参禅那样,来提升我们人生的一种境界。但是,既会喝茶又会品茶的年轻人,到底在哪里啊?
看这则趣闻——1929年,胡适留美归来,其在上海开设“程裕新茶号”的叔叔胡近仁,草拟了一份想利用胡适之名气推出“博士茶”的宣传广告(仿单),胡适收阅后婉拒道:“博士茶一事,殊欠斟酌。你知道我是最不爱出风头的。此种举动,不知者必说我与闻其事,借此替自己登广告,此一不可也。仿单中说胡某人昔年服此茶,‘沉疴遂得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此又一不可也。”“至于说‘凡崇拜胡博士欲树帜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
胡博士爱惜名誉值得称赞,但不扶持地方产业会不会遭人唾弃呢?有人说,正是商人决定了人们喝茶的口味。最初英国民众喜欢喝红茶,就是因为绿茶从海上运过去,最快也要半年。这半年的期限,足以使新鲜的绿茶变质。
所以,年轻人,警惕你喝的茶吧。仔细喝茶,可以衍生出来很多人生哲学,贾平凹先生就曾一语道破天机:吃茶是大有名堂的,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种道,知识分子吃茶是一种文化。所以,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混浊世事中清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