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幻术

2018-05-12郗文倩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幻术小童蒲松龄

○郗文倩

幻术,今天叫魔术,属于杂技百戏里最特殊的一类,并非出自本土,而是文化引进的产物。

蒲松龄儿时曾到济南府参加童生考试,时间正逢立春,布政司衙门前搭了彩楼“演春”(表演节目迎春),游人如堵,衙门长官一行也坐在台下等着看戏。忽有一男子领着个披发小童荷担而上。官员问:你擅长什么戏法?答曰:“能颠倒生物”,意思是能反季长出各种东西来。长官遂命“取桃子”。男子为难说,眼下春雪还没化,上哪儿找桃子去?恐怕只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才可能有,得到天上去偷。

于是打开竹箱,取出一团绳子,约有几十丈。将绳头向空中一抛,居然挂在半空,随后绳子不断上升,愈升愈高,隐隐约约升到云端。又把小童叫过来,命他攀爬。小童也不情愿:这么细的绳子,这么高,要是中途断了怎么办?男子说,没法子,谁让我答应了官爷们呢。

小童果然像蜘蛛走丝网那样攀缘而上,渐渐没入云端,看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从天上掉下一个像碗一样大的桃子,魔术师将桃献到堂上。

忽然,绳子掉下来,男子惊呼:“完了!有人把绳子砍断了,我儿怎么下来啊?”少顷,又掉下个东西,一看,是那童子的头颅。男子大恸,捧头颅哭道:“一定是偷桃时被看守发觉,我儿完了。”正哭着,又掉下一只脚来,不一会儿,噼里啪啦,肢体、躯干都纷纷落下来。

男子痛哭不已,一件一件地捡起来装箱,凄楚地说道:“老汉我只有这一儿,跟我走南闯北。如今遵官长严命,却遭此横祸。”便跪下哀求:“求老爷们可怜赏几个钱,让我帯儿回乡安葬吧。”官长们大为惊骇,各自拿出许多银钱赏了。男子把钱缠到腰上,从堂上走下来,拍打着箱子说:“八八儿啊,还不赶快出来谢大人赏?!”箱盖竟然开了,一小儿披头散发从箱子里走出来,朝堂上叩头,正是那童子。

这个幻术给蒲松龄的印象极深,多年之后他据此写成《偷桃》一文,收入《聊斋志异》,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蒲松龄看到的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幻术,包括绳技和肢解两个核心环节,古印度(天竺)《吠檀多经文》和著名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都曾提到过这套幻术前半的通天绳索部分,这个幻术在当今国际魔术界也很有名,叫“印度神仙索”。至于何时进入中国,文献最早的记载见于《太平广记》卷一九三引《原化记》:说是唐开元年间,嘉兴县监狱的一名囚犯在宴会上表演绳技,借机逃脱:“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飏,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而后段有关“肢解”的记录,自魏晋六朝以来,也屡见史料,施演者大都是天竺僧人,《高僧传》里记载的很多东来宏法的高僧大都会几样绝招,比如安世高就施展过断头术;另一位佛图澄更神奇,据说他左乳旁有一小洞,直通腹内,平时用棉絮把小洞塞住,读书时,把棉絮拔掉,洞中遂发出光亮,一室通明。到了斋戒日,他还到河边,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洗净后再塞进腹中。这些戏法大都血腥残忍,令观者瞠目结舌。唐高宗就看不下去,曾下令禁止天竺僧人入境。

为什么古印度多出幻人幻术呢?这大概和佛教思想有关。东西各种宗教信仰,虽然都或多或少有法术变化(幻)等神异现象或传说,但对于“幻”的意义从理论上加以阐述、以“幻术”、“幻师”(幻术家)作为引证譬解的,只有在佛教经典中最为突出。佛教哲学认为一切诸法,都空无实性,如幻如化。布道者要能熟练运用幻化手段来比譬说明佛法,以利于信众更直观地体验佛教精髓。所以,佛教经典中有关于“幻术”“幻事”的解说很多,幻术表演也多,这最终使得幻术发展成为一门特殊的杂技艺术。

至于蒲松龄的《偷桃》,则已经完全中国化了,它将古老的印度幻术和同样古老的蟠桃神话结合在一起,设计了精巧却极为合理的情节,辅之以惊心动魄又皆大欢喜的戏剧故事,天衣无缝,是一场极为成功的商业表演。

猜你喜欢

幻术小童蒲松龄
用于外交领域的唐代幻术
歌颂伟大的新时代
傅氏幻术
『别人家的孩子』蒲松龄
《神探蒲松龄》:并没有那么差!
民国幻术考略
蒲松龄
书里掉出来一幅画
不放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