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和社团课程:学生发展的新平台
2018-05-12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
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 张 烨
课程表,凝聚了学校办学的思考和行动,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功密码都能从其课程当中找到。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结构,才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素质结构。我校在探索建设“素质发展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把校本课程分为主题课程和社团课程两个板块建设,重点解决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学校的素质发展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每一个学生在各方面都能获得不同成长的平台;二是调节高期望值与师生负担之间的矛盾,实现时间上不增负,质量效果上有提升。
主题课程建设做好加减法
从周一到周五,周而复始的学习生活,如何解构平凡的课程表,巧妙有机地融入办学思想,体现办学特色,让教与学处于一种循环上升的状态?这就要在建设主题课程过程中,赋予其新的生机和活力,做好加减法,不增加额外时间和课业负担,却能在学生素质发展质量上得到提升,使得教育真正发生在课程内。
例如我校整合上午作息时间,扩展出一个45分钟体育大课间,每天坚持跑400米,做两套操,再加平时体育课,孩子们就能实现6年跑400千米的目标,掌握跳绳、踢毽子、打篮球等体育技能。还有,把学生上下午到校至课前的各10分钟时间整合成主题微课程——《书声琅琅》和《习字整理》,既杜绝了课间安全管理隐患,又开辟出了锻炼学生读写能力的专项时间。
主题德育课程——班会。
我们把班会时间调整在周一上午,变为“交流与欣赏”,设立了四个板块的内容:“安全教育”——播放安全教育视频《为生命护航》;“主题队会”——学校相关德育主题教育;“推荐电影”——观看推荐经典影片60部;“演讲展示”——每学期能实现每个学生8分钟登台演讲。四个板块每月轮流一次。6年的“交流与欣赏”时间满足了主题德育课程要求,收获了德育目标的逐个实现。
主题研究课程。
包含五个系列:“走进名人名著”“节日文化”“数学游戏”“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使用的就是校本课程时间,每周五两节课联排,在四~六年级3年时间完成48个主题的专项研究学习。思路和做法是:围绕一个主题,学生分组准备,个人搜集资料,课上充分参与,经历学习过程,班级共享达成。例如“端午粽香”,设计了知习俗、讲故事、做粽子等环节;“传统益智游戏”,让学生了解传统游戏、初知规则、学习解九连环等步骤。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有深度、重参与,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广阔的视野。
社团课程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我校把一切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整合重组,使活动成为课程,规范到课程表中,定时间、定目标,定教材、定师资、有评价,渐次课程化。社团课程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菜单式课程,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平台,释放和增长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支撑学生在课程中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十余年来,我校社团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的变化。现在的社团课有“体育与技能”“经典与展示”“益智与科技”“演奏与声乐”“审美与创作”等五类27个。通过外聘当地具有一技之长的教练弥补师资不足,二—五年级学生每学期选课一次,每周二、四各一节课(40分钟),一学期30节,通过微信和美篇进行结业汇报,家长代表监督教学质量。例如茶艺社团9期下来已经有300个学生可以进行茶艺表演;机器人社团获得了市级比赛一等奖。
在这样平凡但却一直在坚守的课程中,学生学会了下围棋、吹奏葫芦丝、打篮球、写毛笔字。此外,再初步掌握3~4项其他技艺。
主题和社团课程使孩子们的成长变化自然发生,让他们的校园生活缤纷多彩且有满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