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学困生走出困境
2018-05-12张家口市万全区孔家庄小学
张家口市万全区孔家庄小学 刘 维
班里总有几个孩子学习成绩排在后面,他们学习吃力,谈到学习很自卑。帮助他们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来,引领学困生走出困境、找回自信,我探索出几种好办法。
11..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唯有爱才能打开心结,才能出现教育的转机。我特别照顾那些缺乏关爱的、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我给脏兮兮的孩子洗脸,给没带早饭的孩子买早点,给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关注,给学困生留简单的作业,特意为他们创造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行为,不必刻意,但却收到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一旦信任老师,就会乐意坦诚地向老师倾吐心中的烦恼和苦闷。老师只有及时了解孩子们的思想动态,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进步。
平时,我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以此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以班级的力量来影响学生。
2.重视体育,强健身心。成功的路上必须有自信,自信建立得越早越好。体育运动可以让孩子们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锻炼意志力。因此,我选择体育运动作为孩子们找回自信、树立自强不息精神的着眼点。多年来,我不占用学生的一节体育课,不放松一次眼保健操。我和孩子们一起做课间操,一起跑步,一起在运动场上训练。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已经内化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学习成绩有待提高的孩子们,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竞技精神和努力拼搏的快乐,从运动中找回自信。
3.课外阅读,滋润心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困生”工作时说:“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他们觉醒。”
教高年级时,我在教室后面设置了一个杂志角,摆放《读者》《意林》《特别关注》等颇受欢迎的杂志。我鼓励孩子们下课后翻阅杂志,并且主动和他们分享阅读的收获。比如,问问大家刚刚读了什么故事,一起交流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或者把好的文章介绍给孩子们读等。孩子们阅读杂志渐渐入了迷,我接着引导他们阅读一本完整的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推荐他们阅读童话故事书,引导孩子们在文字的讲述中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体会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通过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感知世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容易了”,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4.针对个体,切实帮助。解决了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问题后,对学困生而言最需要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应做到的有:多关注,多检查,多辅导,多督促,多交流。每一名学困生情况不同,教师在帮助的过程中应有所侧重。对于生性懦弱的孩子,应多鼓励,给予信心;对于懒惰的孩子,应多督促、勤检查;对于学习某一科有困难的孩子,不妨帮他找出盲区,对症补习,或者帮他找个“小老师”结成帮学对子。
5.家校合作,形成合力。我通过开家长会或者家访的形式告诉家长:教育是一门很不简单的科学,因为教育塑造的是心灵、是人生、是未来。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我建议家长做到:保证孩子的营养早餐,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相信自己的孩子,并通过语言和眼神给孩子良好的暗示。不要总是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告诉孩子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终将塑造成功的人生。
此外,教师应时刻注意开发学困生的潜能,发现他们各自的长处并加以用心培养,使他们成为“思维的觉醒者”,从而持续进步、主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