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找到班级“归属感”
2018-05-12于雪峰
孜孜,你好。
你在信中提到的个别学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不关心班级事务,采取消极逃避的方式,远离中心,成为班级的“边缘人”。这些学生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欢独处、不愿合群、不想表现自我、极少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对身外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我行我素,他们对班级活动表现出冷漠与反感,对班级的荣誉与成败表现出无所谓和毫不关己的态度,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中表现出被动和不屑。这些表象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孤独,班级归属感的缺失。如何关照这些“边缘人”,引导他们自愿地融入集体之中,找到“归属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营造和谐班级氛围。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功能单位,班集体一旦形成,学生们就获得了一个“内环境”,可以相互学习、帮助,有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涌动着前进的力量,师生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在共同目标的指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蕴涵着独特的文化气息,散发出班级特有的气质魅力,处于其中,集体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和谐的班级氛围中洋溢着幸福的暖流,令学生感到家一般的温馨,共渡生日的祝福,一起运动的酣畅,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一切都令学生信赖、依恋。
培养主人翁意识。班主任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对这个班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切实感到自己为班级所接受、所重视。
我们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让他们担任班干部、课代表、作业小组长、值日小组长、板报组、跑操的排头队尾……让他们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认可他们的劳动;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学习认真努力、成绩进步大、书写漂亮……激励他们获取更大进步。当学生感受到班级的重视和认可时,他们也会对班级重视与认可。
注重小组建设。渴望独立却又离不开父母的照顾,身体趋于强壮,而心理方面远远不成熟,这是中学生的普遍特点。学生非常注重与同伴的交流,非常期待得到同伴的认可,尤其注重与同班同学的交流,渴望得到同班同学的认可。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小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自主学习,也为学生学习合作方法、交流技巧,滋长团队精神,修炼情商打造了绝佳平台。合作交流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任务中去,有效交流,自觉协调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形成共识,渐渐地,就会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展示、乐于表现、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组风,而良好的组风最终会凝聚成良好的班风,学生在小组的存在感也会转化为班级归属感。
引导学生扮“靓”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学生的自我形象与品格气质,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学生的一言一行,既是在向他人展示自身的素质与品行,亦是在接受同学、老师的监督与评价。如果能获得积极评价,学生就有信心积极交往,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和活动。班主任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让他们从积极外部评价中获得外向信心和动力。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热情、尊重、信任,学生对教师敬重、爱戴,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在班里就会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归属感的基石,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是他们获取安全感和稳定感的重要源泉。教师的认可对学生价值巨大,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处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他们会很快融入班集体,找到班级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班级归属感,激发其对集体的认同,并获得集体的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获得完成学业的持久动力。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