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创新机制
2018-05-11易娟王伟
易娟 王伟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和高校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欠缺的原因,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创新案例,并阐述了案例具体内容实施效果和经验,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一条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路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推广 文化自信
课题:本文系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成果(2017csskktzc14)、长沙市科技局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ZD1701009)研究成果。
自2014年文化自信被提出来后,习总书记多次在大学学子座谈会上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勇气和力量。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薄弱,如何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是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变革和创新。因此,重视和加强当代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作为重要的文化阵地,图书馆应当肩负起重任,积极开阔思路,创新性、科学化地开展一系列阅读和文化推广活动,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
目前,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的文献较多,但是大多为理论分析,缺乏数据调查等多样化研究方法。多数文献认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集中表现在对文化自信理论了解不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度不够,过于推崇外来文化等。大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校园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如经济高速发展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西方文化渗透和网络媒体等不良影响,本土文化的推广力度不及外国文化,90后大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等等。
二、高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欠缺的原因
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首先需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目前高校普遍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普遍重视不够,仅限于思政课教学,而且教学涉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比重也不够;第二,师资力量不足,经历“文革”后的70后、80后一代中国教师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学习不够,需要深入提高;第三,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仅限于课题灌输式的教学,显得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尽管有课外参观学习也是次数有限且走马观花;第四,没有融入校园文化,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没有较好地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尽管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活动的探讨和尝试,但是形式和内容都没有太多的创新,也没有较好的效果考量方式。这些都是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目前尚未有从阅读调查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文化自信弱化的文献。
三、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创新尝试案例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文化标志,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文化阵地。一项基于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是阅读各类书籍(占57.5%),其次是各类媒体与活动占20.0%,而通过课堂、长辈影响等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占有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资源和地理空间优势,应该积极开创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笔者学校结合实际,尝试开展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现将几个活动案例展示如下。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之国学讲座
国学讲座已成为图书馆的保留节目,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图书馆都会举办国学入门讲座,引领大一新生第一时间走进图书馆走进国学。活动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讲座从集体诵读《弟子规》开始,营造浓浓的国学氛围,在视觉、听觉中感受国学魅力,并在礼仪和规矩开始引导新生走进国学。(2)讲座内容包括什么是国学、国学大师及思想、国学的当代价值、青年大学生如何学国学等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述。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一位位国学大师的博学多才和高尚情操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影响。(3)交流环节。主讲老师讲述了自己的国学之旅和学习经历,分享了在国学学习中的感受和经验,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关于信仰与信念,修身与修心等问题,并为学生如何学习国学指明了方向。会后,几位兴趣浓厚者仍然留下与老师共同交流了关于宗教与信仰、国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等问题,并对将来进一步开展深入学习提出建议和意见。(4)经典国学书目推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进一步走进国学。(5)创建国学兴趣小组。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增进对国学的理解和热爱。(6)活动延伸。进一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寓教于乐,通过活动丰富学生的国学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培养了学生们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特色:首先主讲人热爱国学,学术研究方向为湖湘传统文化,又是社会国学团体重要成员,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二,国学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将古文诵读融入讲座,从韵律中先感受国学魅力,将国学大师的精神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拉近了国学的历史距离感。为弥补一般讲座如效果短暂、欠缺沟通等缺欠,应进一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沟通渠道,悄无声息地将国学讲座的思想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持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打下坚实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品茗与阅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源远流长,文雅高尚,富有情趣。茶文化的魅力正好吻合90后大学生的独特个性,如容易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喜欢具有情调的生活方式等等。将茶作为一种载体,通过经典茶器、插画等艺术营造优雅的品茗氛围,让师生在有形的人文环境下开展阅读交流是一个非常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推广模式。通过学生性格特点分析、学生课程设置等,笔者学校结合资源特色,尝试了茶文化与阅读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模式。通过茶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营造一种医学与人文结合的交流氛围,为培养医学生人文情怀探索一条有益路径。
(1)品茗与生活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之“茶与生活”。邀请茶文化专家,书画协会、读书协会等传统文化爱好者讲述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介绍了唐宋明清不同的品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之英国下午茶以及日本茶道文化等。并通过品茗和老师亲身尽力,讲述品茗的魅力一一茶作为一个载体,能为师生打开通向艺术的大门,学会欣赏瓷器、建筑、音乐、绘画等。同时其他老师也分享了自己逛长沙窑和长沙天心区古玩早市淘宝的故事。老师们鼓励学生周末多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并推荐阅读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开阔视野,提高人文修养。
(2)品诗品茶品人生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之东坡先生的别样人生。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之一,是当代大学生容易接收和产生共鸣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是值得探讨的。通过品茗与诗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廣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在品茗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邀请诗词专家为师生讲述东坡先生的别样人生。从东坡先生的家庭教育开始讲起,谈到父母教育对一个人人生的影响。从东坡先生面对困境,乐观豁达,联系实际探讨我们如何面对现实困难,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融入个人诗词背诵、集体朗诵、诗词有奖问答等交流环节,让师生体味诗词的境界。
四、案例效果与经验
1.注重环境育人
品茗环境与传统文化交流相结合,寓教于乐,营造高雅的人文氛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促进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嗅觉、味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中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2.注重医学与人文的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中,有意识地分析医学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选取适合医学学生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认同感。
3.注重精神交流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在活动设计中,注重交流环节,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和阅读推广模式,尽量多让学生参与交流,鼓励学生展现自我和表达观点,并结合主题,增加趣味点。例如品茶品诗品人生的主题活动,最后师生轮流或共同朗诵自己喜爱的苏东坡诗词,一方面促进师生共情,另一方面在朗诵的过程中表达内心的感受,这样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对古人高尚情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4.问题与不足
不足与欠缺是这种阅读交流的方式受众面小,对场地、环境和教师素质都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探讨如何利用网络、微媒体等方式普及这种阅读推广模式。
站在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角度,创新校园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模式,从活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该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具有较大的实践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