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美食五则
2018-05-11胡献国
胡献国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 孙中山与柿饼
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东、西两路革命军讨伐陈炯明叛逆部队,平叛获得胜利后重返广州,广州一些知名人士闻知孙中山先生出生于清朝同治五年十月初六(公元1866年11月12日)。进入1923年初冬时节,就纷纷准备寿礼,拟在广州城为孙中山举办盛大的生日祝寿活动。生日这天,他在虎门要塞司令部里举办了一个简朴的生日宴会,邀请司令部军方要人,卫兵及家属共进晚餐。当时的虎门要塞副司令何惠人负责操办生日宴会活动,他深知孙中山崇尚简朴,也不敢铺张浪费。宴席之后要上些果品,他就别出心裁。事先令人备好从恭城莲花家乡购回的一批上等月柿,饭后就让侍从端上一碟三个蒸熟凉后的黄澄澄的恭城月柿,请孙中山品尝。孙中山一尝,赞不绝口,居然在饭饱后又一口气吃下两个半柿饼。……那情景,让当年只有10来岁的何惠人之子何汉文感叹不已,当时他一进宴会厅赴宴,就先给孙中山行了三鞠躬大礼,孙中山很高兴地将他拉到身边,亲手送他一个三块光洋封包,并勉励他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有作为、有贡献的人。1994年85岁高龄方去世的退休的恭城县莲花镇老教师何汉文先生,生前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都记忆犹新,感动万分。
柿饼,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柿两种。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涩,寒。入肺、大肠经,有润肺涩肠,止血止痢之功,适用于吐血,咯血,血淋,肠风,痔漏,痢疾等。《名医别录》言其“疗金疮,火疮,生肉止痛”。《日华子本草》言其“润声喉,杀虫”。《嘉本草》言其“厚肠胃,涩中,健脾胃气,消宿血”。《日用本草》言其“涩肠止泻,杀小虫,润喉音。治小儿秋深下痢”。 《本草通玄》言其“止胃热口干,润心肺,消痰”。
柿饼性寒,故脾胃虚寒,痰湿内盛者不宜选用。柿子含有大量的鞣质,会与食物中的铁结合而妨碍铁的吸收,因此,患有缺铁性贫血或正在服食铁剂者,不宜服食柿子。食柿时不宜与蟹同食,以免腹痛泄泻。
2. 孙中山与四物汤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方用当归、川芎、芍药、熟地四味药组成。
孙中山先生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不仅擅长西医,而且对中医学及饮食营养等都有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四物汤”,就是他对饮食营养研究的成果。而孙中山的“四物汤”并不是由上述四味药组成。他是集四种素食之精华而成,即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这四种食物。此“四物汤”中的黄花菜又名金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纤维素和铁。它具有利水、凉血等功效,可以主水肿、砂淋、衄血、便血等症,又能健胃、补脾、通便。木耳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它具有养血、活血、收敛等作用,对于血痢、痔疮、产后虚弱、崩漏、带下等患者,都是良好的食品。木耳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物质。豆腐与豆芽是我国发明的豆制品,具有价廉物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它们不仅完全保留了黄豆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黄花菜、木耳、豆腐、豆芽四物,具有素食的最大优点。
素食对健康长寿的意义是众所周知的,而孙中山先生之“四物汤”又称得上是素食中的佳品。其制作方法是:
黄花菜、木耳、豆腐、黄豆芽、调味品各适量。将黄花菜、木耳发开,洗净;豆腐切块;黄豆芽洗净。锅中放鸡汤(肉汤亦可)适量煮沸后,加葱、姜、椒等调味品煮沸,再下黄花、木耳、豆腐等煮沸后,下黄豆芽、食盐、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3. 孙中山与鲍鱼
孙中山晚年患胃病,但喜食鲍鱼。一次宴请客人,孙中山竟吃了大半盆鲍鱼,众人不解,孙中山解释说:“我正要用它治胃病。鲍鱼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又可以增加食欲”。
鲍鱼有开胃益气之功,孙中山用它来治疗胃病,是中医食疗在临床的具体应用。其制作方法是:
鲍鱼、调味品各适量。将鲍鱼发开,洗净,切片,置锅中,加鸡清汤及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料酒及笋片少许,文火炖至烂熟后,食盐、味精调服。
鲍鱼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类,因其形如人耳,也称“海耳”。“鲍者包也,鱼者余也”,鲍鱼代表“包余”,以示包里有“用之不尽”的余钱。因此,鲍鱼不但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吉利礼品,而且还是宴请、筵席及逢年过节餐桌上的必备“吉利菜”之一。
中医认为,鲍鱼性味甘、咸、平,入肺、肾、胃经,有润肺益胃,滋肾补虚之功,适用于经血不调,便秘,腰膝酸软等症。《日用本草》言其“补中益气”。《本经逢原》言其“开胃进食,病人食之,无发毒之虑,食品中之有益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甘温。行水,调中。多食能动痼疾”。鲍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 g鲍鱼干肉除含蛋白质高达40 g、碳水化合物33 g外,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C等多种营养物质。鲍鱼的肉中还含有一种被称为“鲍素”的成分,能够破坏癌细胞必需的代谢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鲍鱼作菜煮食,不仅具有滋养强壮之功,而且对于患有肺结核、淋巴结核的人,也有很好的辅助医治疗效。
石决明,又名生石決、煅石决,为鲍科动物杂色鲍(光底石决明)或盘大鲍(毛底石决明)的贝壳。中医认为,本品性味咸、寒,入肝经,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烦燥易怒,目赤肿痛,视物昏花等。本品为贝壳类药,味咸质重,专入肝经,尤善平肝潜阳,且性寒,能清肝火而明眼目,为治肝火目赤要药,故有“决明”之称。《医学衰中参西录》言其“味咸寒,性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入药可煎服,或随症配伍应用。
4. 孙中山与牛肉饭
孙中山早年在广州时,常去专卖牛肉的太白楼吃牛肉饭。当时所宰牛多为老病之牛,故富人认为不卫生。中山先生精通医学,知道与此无关,还常向友朋介绍。1917年他率海军至广州,幕僚朱执信等因他介绍,亦常以该楼牛肉饭充午餐,每碗仅一角。其制作方法是:
牛肉150 g,大米、姜汁各适量。将牛肉洗净,剁为肉糜,加姜汁、酱油、葱花、胡椒、芥末及植物油适量拌匀待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放入笼中武火蒸约40 min后,将姜汁牛肉倒在饭面上,铺平,续蒸20 min即可,每日1剂,作午餐食用。
牛肉,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中医认为,牛肉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之功,适用于虚损羸瘦,消渴,痞积,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纳差食少等。《别录》言其“主消渴,止腹泄,安中益气,养脾胃”。《本草拾遗》言其“消水腫,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医林纂要》言“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之本也,补此则无不补矣”。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钙,磷,铁,胆固醇及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甚多。现常以适量牛肉加红枣同煎,用于手术后患者,可促进伤口愈合;用黄牛肉煮浓汁饮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颇佳。
5.孙中山与猪红粥
孙中山早年就读广州博济医校时,清晨喜欢食猪红粥,即将米粥与猪血同煮,每晨两碗,只需铜钱两枚,价廉物美。《孙文学说》第一章即写饮食,更详言食猪血的益处。“猪红粥”的制作方法是:
猪血150 g,大米100 g,调味品适量。猪血切块。大米淘净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下猪血、调味品等,煮至粥熟即成。可养血补心,宁心安神。
中医认为,猪血性味咸、平,入心、肝经,有养血补心、健脾益胃之功,适用于眩晕、中满腹胀、宫颈糜烂等症。《别录》言其“主奔豚暴气,中风头眩,淋沥”。《千金食治》言其“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本草纲目》言其“清油炒食,治嘈杂有虫”。
营养分析表明,猪血含蛋白质、脂肪、糖、矿物质,还有卵磷脂、维生素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鸡蛋,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矿物质以铁、铜、锌、锰、钴、磷为最。特别是铁的含量高达40 mg,是瘦肉含铁量的20倍,对各种贫血、产后气血亏虚、病后体弱者有良好滋补作用。
猪血中含有“原卟啉钠和卟啉衍生物”的物质,国内外医学家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认为其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及皮肤等部位的早期肿瘤均有疗效,猪血中含有的活性物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含有的微量元素铜、铬、硅等,对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有防治作用,又可抑制低密度胆固醇的危害性;微量元素钴不仅能活跃人体的新陈代谢,还可参与体内合成氰钴酸,抑制体内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微量元素锌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又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粉尘工作环境中,常食用一些猪血有利于排除粉尘。
冬春季节气候寒冷,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常吃猪血可养血散寒,活血通脉。人到中年,易发生骨质退行性病变,引起骨质疏松,常食猪血豆腐汤,可补充钙质,防止骨质疏松。冬季常吃猪血,还可防止口角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