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导学案,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堂
2018-05-11龙桂珍
龙桂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迫在眉睫。为此,笔者尝试实施高质量的导学案教学来打造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 反馈矫正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实证研究》(课题编号:ZC2014M1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91-02
一、引言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决定了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式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这就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切实转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 笔者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导学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学案导学,可以让学生以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方式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思想政治的自信心。下面笔者以《国家财政》(人教版必修1《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托导学案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课堂。
二、导学案在打造高效思想政治课的运用
1.找准立足点——研究学生,整合教材
高效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充分地研究学生,了解学情,灵活处理教材,这样才能设计一份优秀的导学案。以《国家财政》为例,本课的逻辑结构是:由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分配的必要性,引出财政、国家预算和决算、财政的基本作用——由财政引出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渠道和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这一课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日常生活中较少关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教材安排的逻辑结构更多是考虑知识阐述的系统性,但财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财政的收入和支出来发挥的。如果严格按照课本的逻辑结构,在讲解财政的作用这一重点内容时,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通过例证、分析,才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之后,又必须重复讲解财政的支出及财政收支关系,至后半节,可能会因财政的作用耗时较多而课堂骤显紧促。因此,在教学结构的安排上,对教材适当调整相当必要。调整后的教材结构,可先对财政的来源、支出分类作出详细的了解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财政的作用。先解决“资金来源”——财政收入的渠道和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再解决“资金投向”——财政的支出及收支关系,最后解决“财政的作用”。这样的调整,内容上并无较大增删,但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心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确立切入点——合理定标,指明方向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得益于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正确定位和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如果没有了目标,一堂课将是一盘散沙,不知所云;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没有得到落实的话,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就不能扫除,心理上的困惑也得不到解除。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讲的,它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充分关注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年龄特征和学习兴趣等。在陈述学习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不能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等这样的陈述。
例如《国家财政》学案的第一部分: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抓住着力点——自学生疑,问题引导
预习能使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与把握,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它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回顾与新授内容相关的旧知识,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学,为听课作出预见;也可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框架,为听课清除障碍。导学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学习,重视学法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在导学案中除了明确学习目标,还应体现具体的预习学法指导。例如《国家财政》学案的第二、三部分。
第二部分: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案预习部分,并及时记录预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2.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搜集有关政府对大型项目投资的资料。
第三部分:通读教材,思考问题
1.什么是财政?财政实施的渠道有哪些?
2.财政收入包括哪些内容?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3.什么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分为哪些用途?
4.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哪些情况?
5.财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区分?
提出疑惑: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4.把握关键点——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和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通过设计探究问题,让学生参与交流展示。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本节课,笔者利用了展示工具“小黑板”,让小黑板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使小黑板的“反馈、展示、交流”三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让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知识的场所,形成了学生展现才华、表达思想、辩论质疑、获取知识、培育能力、协同合作的表演大舞台。例如《国家财政》学案的第四部分。
合作探究一:你觉得财政收入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有同学认为:财政收入越多越好,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合作探究二: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看,这是哪种情况?有同学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怎样正确看待这一观点?
合作探究三:感悟《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回答报告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并列举身边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
各个小组对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根据教师的分工,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补充、质疑,教师的任务是激励、引导、评价、适时地点拨和讲解。
5.抓好落脚点——反馈矫正,目标达成
课堂进行到最后“反馈练习”环节时,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在6分钟内顺利地完成四道题,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在做有些题时,学生的答案与笔者的课前预设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时候,笔者没有埋怨和责备学生,也没有赶紧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先鼓励学生谈谈对题目的理解和选择的理由,根据笔者的经验,很多学生在这个“反刍”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思考的不严谨,从而自我纠正。这显然比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要更理想。即使不能自我矫正,还可以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动加以解决。当学生出现各种“错误”时,教师要首先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去想问题。同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自我发现、自觉纠正思维上的偏差。
6.挖掘生长点——及时评价,树立信心
本学期笔者进行了导学案教学,有受益的地方,也有令人作难的时候。特别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有部分同学默默无闻,不积极参与交流,只是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有的甚至干脆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交流;在老师提出问题后,组里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能够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其他同学好像没有自己的事似的做旁观者。为了调动每个同学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组内所有组员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制定了明确的小组评价制度,按照学习程度的高低分为A、B、C、D四等,评价采用积分制,共分四个板块:(1)检查预习;(2)合作探究;(3)展示成果;(4)練习反馈。根据积分评选出 “前期准备”优秀小组、“合作探究”优秀组织、“展示成果”优秀小组、“团队精神”优秀小组、“练习反馈”优秀小组。就会让评价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会调动更多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可见,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导学案教学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案可依,有法可循,学而有得,实践提升,学习活动明确而不盲目,活跃而不混乱,在课堂内外创设出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乐教、善教,学生活学、会学,促进全体发展。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使学生在高效互动中激发起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真正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参考文献:
[1]黄昭明,戴礼章.走向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年05月版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