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德育问题研究
2018-05-11冯霞熊享涛
冯霞 熊享涛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德育在目前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普遍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新时代的带动作用下,美育视觉下逐渐转变学生德育观念,提高大学生审美意识,使学生在自主意识里完善自己的品格。本文主要研究美育的含义以及对高校大学生的作用,逐步分析美育视觉下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美育视觉 高校大学生 德育问题 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1-0083-01
引言
随着现在教育的逐渐发展。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德育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高校重视的教育政策。德育即生活,生活即美育。美育作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新兴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美育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德育、体育等方面,不断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其素质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一、美育的内涵
美育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多元化的,它存在于生活的各个实践活动中。最先提出德育概念的席勒,他认为,美育是人内心心灵的解放和净化,审美教育不仅可以促进人性完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人获得政治自由,正是通过审美,人们才能达到自由,美可以成为一种手段。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从以上观点可以得出,美育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美育教育把自然美、艺术美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通过美来培养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
二、美育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美育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它属于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在古希腊有一位著名学者柏拉图,他认为:“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其目的在于改造人性,培养美德,培养人有节制地、和谐地爱好美好、有秩序的事物。”在中国,古时候的人们用诗歌、乐器、音乐等作为载体来进行教育,从刚开始的平凡庸俗,到后来能够审美欣赏美的过程,但是随着后来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教育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方式也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采用的是灌输性教育,教师是主动讲解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导致德育教育的问题愈演愈烈。为此,随着新型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者逐渐从新的角度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们也逐渐使用美育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
三、美育视觉下高校大学生德育现状与解决方法
(一)重视大学生内在需求,轉变大学生德育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转变,新兴教育模式不断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依然是主动传授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价值观的考虑和对学生尊严的维护,只把学生作为客体而不是主体,学生的教育成长缺乏独立的空间,教师忽视对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以及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美育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大学时期正是学生情感丰富的时期,所以高校应该抓住时机,把握机会,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比如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讲解,让学生在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感受文学、国学的魅力,教师要营造美育环境,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和品德。再例如,如今大学生的素质教养逐渐低下,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很多高校举办宿舍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在自我组织、打扫、装饰的过程中,把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共同维持良好的生活环境,达到美育的教育效果。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德育是在经济政治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育模式,所以说德育、美育都离不开政治教育。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了对大学生自我的尊重和内心需求的理解,大学生缺少自由活动时间继而导致他们缺少对自由的选择,这就抑制了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在高校美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大学生内在需求,使学生可以自主自觉地接受美育教育。例如,如今大学生素质不高,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严重,很多大学把校园环境作为载体,成立很多公益社团,举办公益活动,在对大学生的美育教学过程中逐渐把德育渗透其中,让大学生感觉到校园美,使其得到美的熏陶,心灵得到净化。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大学生内在需求,转变大学生德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高校要不断加强美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素质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