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问题探究

2018-05-11王吕婵潘桂芳

科技视界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留守儿童农村

王吕婵 潘桂芳

【摘 要】本文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问题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问题存在的现状、影响、原因以及解决策略,力求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行为教育和人身安全的保护体系,冀以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社会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

中图分类号: D66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457(2018)06-0082-002

【Abstract】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pport theory,analyzes several typical cases of accidental dea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influence,causes and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of accidental dea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and tries to build the behavior education and personal safety protection system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Key words】Social support;rural area;Left-behind children;Accidental death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完善,我国大力深化经济改革,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不断增多,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人际交往、教育和经济支持等方面,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问题,学界对这一块的研究相对较少。意外死亡是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一些留守儿童意外死亡案例在社会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例如:案例一, 2012年11月16日清晨,一名拾垃圾的老太太发现,5名儿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处拆迁工地旁边垃圾箱内死亡。警方尸检结果显示,5名男孩系躲在垃圾箱里生活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案例二,2015年6月9日,毕节市田坎乡4名留守儿童兄妹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死亡;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5岁。案例三,2016年6月18日,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颜集镇和芦庙镇交界处的武家河,3名留守儿童野外游泳不幸溺亡,最大13岁,最小的10岁。案例四,2017年5月9日早上7时许,貴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2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一名男孩3岁,另一名男孩仅56天。据记者获知,两名男童是在家中触电后烧死的,可能是电线老化了,3岁的哥哥先触电,然后就被引燃了,最后兄弟俩都被烧死在床上,弟弟刚刚出生56天。本文主要以上文中提到的四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对引起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2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并被广泛运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关系网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援助的行为总称。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主要观点,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大,就越好地应付来自社会的各种问题。个体所具有的资源主要是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

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从个人、环境和发展等视角来发现和分析服务对象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在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提出具体解决其问题的对策,关键在于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如何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通常是社会困难群体,在对他们实施帮助时,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对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做出必要的评估,确定原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为其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能够帮他们建立哪些新的联结。在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要使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在预防、治疗和恢复方面切实发挥支持功能。

3 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因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事件不断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初始阶段,也有些是幼儿阶段,换种说法就是年龄尚小,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发展较弱,因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对自己行为将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且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对周围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样样都想尝试一下,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安全意识十分缺乏。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案例四:2017年5月9日早上7时许,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2名留守儿童丧生火灾,年仅3岁和刚出生56天的孩子正是因为自身年龄小的原因,对危险物品全然不知,即使被触电了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酿成了如此悲惨的后果,不得不说,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不足时多么地可怕,确实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2 父母教育的缺失

父母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父母其实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教育角色,始终与孩子的全部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然而迫于经济和距离的原因,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缺位,很难做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更是尽不到父母教育孩子的应尽责任,却往往给予儿童更多的是温饱问题。无论是案例一中躲在垃圾箱里生活取暖,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5名男孩和案例二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死亡的4名留守儿童兄妹,还是案例三野外游泳不幸溺亡的3名留守儿童和案例四中丧生火灾的2名留守儿童,都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们在垃圾箱里生火取暖和喝农药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的父母没有告诉他们不能随意野外游泳和接触电源,所以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可想而知,父母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有很大的影响。

3.3 学校安全知识教育及管理的忽视

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里本就缺少教育,没有安全意识,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受教育基地,可是农村里很多学校却忽视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管理。首先,学校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缺少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无法让他们做到对电、火、有害药品等的安全辨识。其次,学校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安全教育进行专门培训和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儿童进入学龄期后逐渐取代家庭对孩子的社会化起着直接的影响。最后,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出入情况没有进行具体的登记管理,让这一群体的意外死亡发生概率存在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

3.4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更重大原因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国家目前在社会制度保障方面正逐渐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还有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劳动能力,生活出现困难,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国家和社会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保障方面仍不够健全,这需要引起国家和社会的极度关注。

4 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预防对策

农村不断增长的留守儿童意外死亡事件频频发生,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意外死亡问题,本文在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下,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4.1 个人层面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是意外死亡最直接受伤害的主体,自身的脆弱性首先决定了其意外死亡的发生,因此需要儿童加强自我安全意识的教育。2015年6月9日,毕节市田坎乡4名留守兒童兄妹在家中疑似农药中毒死亡和2016年6月18日安徽省亳州市武家河的3名留守儿童野外游泳不幸溺亡这两起事件中,受害者最大年龄都是13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一般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安全教育能力,可是很明显,他们大部分人仍缺乏或忽视了对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从个人层面出发去预防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发生,儿童自身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我安全教育的能力并且不断地去提高它,以此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4.2 家庭层面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进程,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长期缺位,他们或许无奈,又或许并未意识到这问题的严重性。贵州毕节青场镇青坝村2名丧生火灾的留守儿童很令人悲痛,父母双方都在浙江打工,平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无论是父母双方,还是爷爷奶奶,都没有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对于父母教育的缺乏方面,家长应该尽量做到以下这几点:首先,父母尽量陪在孩子身边,在陪伴中教育孩子安全知识,让孩子感受最真切的父母教育。其次,如果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也应该尽量地抽时间回来看看孩子。最后,养育孩子的家长也要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应该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以适应家庭教育环境的需要。特别是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以及自己对社会资源的获取和运用途径的能力。

4.3 学校层面

为了预防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学校也应该做到这几点:第一,学校应通过每月的安全知识讲座和模拟场景、不定期的考察留守儿童的安全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设立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建立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来落实安全知识的教育,通过建立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来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二,学校要加强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的专门培训,发挥教师的安全教育功能。第三,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村子建立“三位一体”的联系模式,更紧密地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仅是将安全知识传授给儿童,还有其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

4.4 社会层面

国家的力量是为社会服务的,它融于社会中。因此,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问题的预防和解决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努力。首先,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下转第36页)(上接第83页)需要。国家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比如社会保险、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和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让留守儿童从社会保障中使得自身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其次,国家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数据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统计中国各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意外死亡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应有互相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比如以正确的方式大力宣传预防意外死亡的安全意识、尊重农村留守儿童等。在理解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建立起社会支持网络,也更倾向于利用支持网络。在冷漠无情的社会环境中,农村留守儿童不知道意外死亡是什么,不知道安全知识是什么,也感觉自己是不是被社会封锁起来甚至遗弃,他们对社会支持网络的利用就相对减少。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产物,这个弱势群体正面临着严重的意外死亡问题,儿童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应携手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红光,陈边防,于素莲,杜咏琴.酒泉市肃州区2001-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3-104.

[2]莫献春.略谈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J].广西教育,2014.6:61.

[3]卢利亚.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和品行问题的空间治理[J].贵州社会科学,2017(9):69-74.

[4]邹湘江.强化父母监护责任加大留守儿童伤害预防[J].人民公安,2015(10):12-14.

[5]韩超.让“留守之痛”不再发生[J].农村工作通讯,2015.12:27.

[6]丁喜芬,赵雅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3):110-111.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