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哲学:从现成品到艺术
——以《寻常物的嬗变》探析阿瑟·丹托的艺术世界

2018-05-11陈缪男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便池杜尚阿瑟

陈缪男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1.去“劳动性”的艺术边界问题

自杜尚的《泉》以后,艺术开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传统艺术,二是现成品艺术。而恰恰是小便池作为艺术是可能的,于是引发追问,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任何东西都能成为艺术品,没有了传统“劳动技术”的艺术理念,没有了作为艺术的“基点”,那么艺术的边界在哪里?并且,任何事物都可以是艺术的,那么为何还要以某一种方法做艺术呢?

这个小便池与传统带有艺术之名的无数事物毫无共通之处,除了一点,即它跟它们一样,也叫艺术;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将它从任何通常的小便器、从非艺术中区别开来,除了一点,即它有一个名称:艺术。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这一个小便器被冠以艺术之名,所以它与艺术必定有“共性”的东西,才能与传统艺术有了联系、与广大现成品小便器有了区别。同理,图钉、罐头、国旗等寻常物可以成为艺术,但不是每一颗图钉、每一只罐头、每一面国旗都可以成为艺术,而这恰恰就涉及了两件看似一模一样的东西,为何一件能成为艺术品,另外一件只能是寻常物。

2.“美”的艺术终结论

那么,这个“共性”的东西还能是传统的“美”吗?是感官上无利害的享受和愉悦吗?或者说,能以“美”来界定[艺术与非艺术]吗?就《泉》来说,我们可以欣赏它光洁的表面、悦目的椭圆,但仅仅像静观一尊大理石的美神像那么来静观一个小便器,要么是可笑的,要么是不诚实的,我们在《泉》中欣赏到的美,在其他的小便器中同样能获得,这些属于工业瓷的属性不能将它与其他寻常的小便器相区别开来。

因此,艺术品可能是美的,因为它含有多重属性,但“美”绝不是最主要的、最必须的,在起审美反映之前,必然预先假定了其为艺术品;换言之,得知了其为艺术品,才意味着它有了某种可凝神静观的属性,从而在心理上将之与未经变形的寻常小便器相区别。

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的审美观念就不再适应于今天的艺术,这也是为何丹托会提出“艺术终结论”的原因。艺术的终结并非艺术的死亡,而是传统艺术观念对“美”的认知的死亡,现成品造成了艺术与“美”的分离,艺术不再属于“美”的领域。艺术品不再根据审美的内在要求而创作,有关艺术的知识不再是将其作为有内在结构的物品,对艺术的欣赏也不再以观察形式特征达到目的。于是,以审美的自律、和纯粹“为艺术”规范的话语模式为主的艺术史叙事,也在小便池艺术出现后被终结了,因为不管艺术史是什么,它都假定了其实体的连续性,其概念的不变性,其基础的永恒性,以及边界的统一性。

3.从寻常物到艺术:艺术的哲学定义

既然艺术不再属于“美”的自足领域,那么它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定义它呢?

从杜尚的小便池来说,它有相当强烈的文化特征,完全不能使它本身不受影响:女性不能使用它这一事实,使得它高度性别化,从而显示傲慢的排他性,以及它本身是与隐秘和肮脏联系在一起的物品。杜尚的《泉》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最富有意义的符号,在这种文化中,否定、抗拒、辩证矛盾、反体制斗争、意识形态的结构,以及文本的实验,都赋予了这种现成品艺术以新的意义。

因此,小便池提出的作为艺术品的问题才有了意义,虽然任何一个人都能以他所选择的物品提出这个问题,但提出问题的时间使得小便池有了历史延展性。它如此之多地利用了艺术理论,但它所表现的理论是它所反对的,而去理解它所包含的理论,则是欣赏它的前提。

所以,这个小便器永远作为一个“丑闻”而存在,比任何前卫艺术更加激烈的证明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真正尊严,在于反艺术,在于有关艺术的艺术之绝对的自我指涉。艺术应该是一种哲学化、观念化的关于其自我意识和身份认同的艺术,我们有关艺术的知识是其作为文化产品的与生活有关的表达,因此,对艺术品的欣赏就是领悟其关于文化的内在生活的指涉与表达,这种表达强烈的涉及到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与文化现象。

因此,尽管现成品艺术与传统艺术区别很大,它们仍旧有共通之处:它是关于某物的,并且表达了它的意义。这种“共性”的东西适用于过去,适用于现在,也适用于世界各地的艺术。

4.由阐释构成的艺术作品

丹托争辩了一种永恒而不受地域限制的艺术精髓,其状态作为一种被体现的意义永远召唤着阐释。因此,与以往为艺术下定义的尝试不同,艺术哲学的目的不在于提出一个逻辑判断(是与不是),而是为了解释当前的艺术实践,赋予艺术以艺术的地位。

阐释具有构成的力量,客体不是作品,直到它被构成为一件作品。可以说,世界上本没有艺术品,是一种阐释将某个东西构建为了艺术品。其道理在于,对于那些包含艺术品在内的大类事物来说,它们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们是什么样子,依赖于我们把它们解释成什么样子。

因此,在知道作品会被如何阐释之前,是难于知道欣赏什么的,因为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永远基于已有的经验背景,在某种意义上,知识的边界就是欣赏的边界,因此,也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每一件艺术作品进行欣赏,理解这一艺术何以为艺术。

而通过阅读阐释,我们就可以能看到以往看不到的东西。一个公认的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的人,必定是“具备一定知识、脚踏实地的人”,他的解读能博得大家的喝彩,只因他虽然用了远离主题属性和特征的方式来阐释,却依然揭示了作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美)阿瑟·丹托著/陈岸瑛译.寻常物的嬗变——一种关于艺术的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美)阿瑟·丹托著/欧阳英译.艺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美)阿瑟·丹托著/王春辰译.美的滥用[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小便池杜尚阿瑟
太浅了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大侦探福尔摩斯
“我什么都不信!”——由杜尚引发的一点思考
杜尚
没有秘密的树洞
巴黎露天小便池惹反感
恶搞杜尚
美国死刑犯:七次躲过行刑,续命33年
可惜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