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现代背景下演变的探究
2018-05-11王跃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宿迁223800
王跃(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中国画是历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传承文明,其文化内涵与每个时期的思想都有非常紧密联系。而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思想体量庞大,历史变迁,其思想理念也在不断的改变,因此其中国画也在不断的演变,就目前中国的画而言,传统的型态仍然可能是一种主导形式,当然这里的以传统为主导,并不是简单的对前人的模仿,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带有时代感的传统绘画语言。虽然其表现的形式在不断变更,但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保持不变。
一、中国画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所谓全球化,是指人类在跨越地域空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等社会障碍的基础上,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实现沟通和理解,进而不断达成共识和形成共同行动的过程。然而全球化对本土文化来说就是利与弊相结合的,虽然全球化可以大大推进本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但也可能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中国画,作为华夏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艺术之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国画将其包罗、描绘、记载。孕育了中华民族每一个时代、王朝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道德。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民族文化在全球文化大熔炉中不知不觉中牺牲了其地域以及其古老的文明。因此,在现代背景下,在全球文化交融下,我们要保持中国画的底蕴,将其传承并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交融并非文化的同一,而是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保持其鲜明的特色与风格,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才能在现代背景下面对挑战。
二、中国画应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
1、保持中国画的特色,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画不仅只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社会的变迁和其辛勤的劳动,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中西文化得到了交流、碰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画必须保持其自己鲜明的特征,以防止其被同化,而不知不觉的消失。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物体的光与影的交融,不拘泥于绘画其物体外表的形式,而更加强调通过绘画去表达作者的主观情趣、精神意识。但任何事物的特点,都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改变、前进。中国画也不可避免,其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今全球化,中国画应该既要保持其鲜明特征,并将其发扬光大,又应该以其宽阔的胸怀,包容、吸收了世界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并通过中国画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2、以“和而不同”为方向,确立国画多元化的发展观
古话有云:“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即理是确定不变的,法律则须要变通更新,不能拘泥守旧。而中国画也有这样的一句话:“画有定理,但无定法。”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只要可以让大家看出这是什么,至于你如何发挥,你如何描绘,那都是作者自己的意图,绘画可以不用遵循其法礼。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自世界花苑中相互交融,以“和而不同”为国画发展的方向,“和”与“同”是相对立的概念,人们应该相对的去区分“和”与“同”的差别。“和”即为和睦地相处,“不同”即为不随便附和。因此,中国画应以“和而不同”为方向,建立艺术、画技多元化的发展观。今天,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文化交融,文化更新和文化消亡,导致多元共存成为了国际文化形势的新趋势。因此,中国画要在大环境保持自身的传统,而不被替代,应该遵循艺技平等交往,开放与融合,包容世界各民族先进的艺术成果。
三、中国画在现代背景下的演变
1、中国画绘画技法方面的创新
近些年来,我国国画绘画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现代背景下,在世界绘画艺术的冲击观念,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也得到了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绘画形式,而是跟随着现代审美理念,转变成为了现代的、新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从古至今已经十分悠久,基本上是具备着一个非常完备的绘画体系。千年的历史、千年的文化和千年的传承,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前人的故事、绘画的情感及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国画按照技法分类,可概括分为三种,工笔、写意、兼工带写;按照画种分类,总体可概括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南宋是诗意山水的盛世的时代,毫无疑问,宋朝的艺术成就是极为高耸的。即使后面元朝有着令人心潮澎湃的山水画变革,即使董其昌把院体画全部打入“北派”,但是,南宋的画作、画技依然富丽堂皇,精彩至极。而元的四大家之一,倪瓒一生的巅峰之作,一河两岸构图的巅峰之作,文人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是山水画作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品。画家把一切多余的元素都删减了,只留了一树、一亭、一山、一水,就用了这四样元素做出了经典至极的构图和画作。其给人以非常淡雅而宁静的感觉,一言以决,返璞归真。到近现代,潘天寿以简练概括的线条,通过苦心经营、巧妙构图,充分表现出神、情、心、意、古典、淡雅的境界,对传统与现代形态的转化也有其独到之处。
2、当代国画的观念转变
现如今,许多人对中国绘画的概念是比较模糊混乱的,有的认为是中国画,有的叫做国画,也有的认为是水墨画。它们都有其各被赋予的特定涵义。国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悠久的历史与光辉的文明,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民族的绘画理念都汇聚到了一起,因此国民所包含的技艺理念、文化思想逐渐淡 薄了。在当代国画的创作中,由于新文化席卷而来,绘画创新、理念创新、技艺创新等等都纷纷被提出。然而艺术的进步不仅仅只是其形式上的创新,更多的则是对绘画内容进行变革,并且每一步的创新都是站立在前人的肩膀上,建立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外来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艺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忽略了中国画的艺术,对国画的认知也就模糊了。
3、中国画教育方面的改革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均以西方现代教学方式为主,但中国传统艺术教学模式仍然对今天中国的艺术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中国画教学而言。借鉴前人的绘画教学,创新现代的绘画教育教学,建立新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以传统教学模式为标准,并适应现代背景下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教学理念,以传承国画传统技艺并发扬中国传统精神为目标,探索最适应现代中国画的绘画模式。例如,可以临摹经典,只有学习经典才能超越经典,学习经典的中国画作的绘画技巧,感受其作家所抒发的情感,了解中国画的文化背景。其次,重视写生,写生是悠久的历史传统。从魏晋南北朝到现代,中国画历来是在传承与变革中求得发展的,然后日渐成熟,它的每一次革新、演变、进化、起伏都与生活实践、万物自然、众多画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文化背景下传统中国画转换的过程中,要使中国画绘画出来的语言符合现在的文化熔炉语境中,其创作的作品就必须传承前人的文化底蕴,符合当代的人民的审美心理,兼容现代的文明,既坚持民族性、传统行,又包含当代性、创新性,充分发挥其兼容性,通过创新,传承使文明不断的发展,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们认识中国画的艺术性,体会其中的内在文明和精神,张扬民族的个性,继承优秀的文化,并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博.现代社会对中国画的影响[J].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1,02 (12)
[2]催福颖.中国画在现代背景下演变的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 (1) :20-20
[3]杨彦丽.印象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和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车建修.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J].中国报业,2017 (20) :39-40
[5]包巴雅尔.现代美术教育对中国画发展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 (3) :208-208
[6]张海龙.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6) :77-78
[7]朱文博.中国近代史上"西画东渐"的背景及影响[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 ,16 (4) :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