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分析

2018-05-11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咪啶血氧椎管

钱 东 辉

(许昌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许昌 461000)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便、镇痛效果确切、显著降低应激反应等优势,但同时椎管内麻醉容易因为术中内脏牵拉反应导致患者在术后发生胸闷不适、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1]。为了显著提高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进行简要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所有椎管内麻醉患者中选取其中的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排除了严重呼吸系统障碍、心血管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同时这90例患者均无麻醉禁忌和麻醉过敏情况,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7.46±10.23)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为(49.62±12.0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患者行正常椎管内麻醉,具体方法为:45例患者在正式手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即建立静脉通道,对对照组的45例患者的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常规监测;然后在术前30min肌注0.1g的苯巴比妥钠和0.3mg的东莨菪碱后,行椎管内麻醉,确保患者的阻滞平面在T6以下;待患者椎管内麻醉起效后静脉泵注4ug/ml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剂量为0.5ug/kg。

观察组45例患者在行正常椎管内麻醉的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啶辅助麻醉,具体方法为:45例患者在正式手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即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的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常规监测;然后在术前30min肌注0.1g的苯巴比妥钠和0.3mg的东莨菪碱后,行椎管内麻醉,确保患者的阻滞平面在T6以下;确定患者椎管内麻醉起效以后,静脉泵注4ug/ml的右美托咪啶,泵注右美托咪啶的剂量为0.5ug/kg,在泵注10min后,右美托咪啶的剂量减少至0.1~0.3ug/k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分:1分:烦躁不安;2分:清醒、安静合作;3分:嗜睡,对指令有灵敏反应;4分:浅睡眠状态,可迅速唤醒;5分:入睡,对呼叫反应迟钝;6分:深睡,对呼叫毫无反应[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13.0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用t检验,两组疗效差异用χ2检验进行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来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差别,但是在观察组患者泵注右美托咪啶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出现明显的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来看,不同时间段(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牵拉腹膜时T2、牵拉内脏时T3、手术完成时T4)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各不相同,其中T0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amsay没有显著差异,从T1到T4这4个不同时间段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Ramsay镇静评分对比,见表1。

从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2。

组别T0T1T2T3T4观察组1.74±0.253.31±0.623.30±0.683.42±0.683.29±0.81对照组1.73±0.341.67±0.391.54±0.611.49±0.541.67±0.23P值>0.05<0.05<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组别例数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躁动总发生率观察组452(4.44)1(2.22)2(4.44)5(11.11)对照组455(11.11)3(6.67)7(15.56)15(33.33)P值<0.05<0.05<0.05<0.05

3 结论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也颇受业内学界认可的一种麻醉方式,具有操作便利、效果显著等明显的优势,但是同时,椎管内麻醉也有不足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容易诱发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反应[3]。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新型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啶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起到一定的抗焦虑和镇静催眠的效果,据不少研究分析发现,把右美托咪啶应用到麻醉手术中,可以显著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从上述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毕明超,林治燕.右美托咪啶辅助椎管内麻醉的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4):3632~3634.

2 唐苏红,孙晓红,王茂华.喷他佐辛辅助椎管内麻醉临床镇静效果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32~33.

3 韩杨杨,陈益君,黄长顺,等.不同负荷量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比较.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0):1303~1304.

4 杜萍,王春平,刘卫敬,等.右美托咪啶单次负荷剂量给药在肥胖患者椎管内麻醉镇静的临床观察.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97~99.

猜你喜欢

咪啶血氧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啶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效果观察
右美托咪啶辅助在改善全麻病人麻醉后寒战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啶在ICU镇静作用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