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学学校生涯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2018-05-10李涓

关键词:生涯教育家校合作中学生

李涓

摘要: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校生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开展学校生涯教育。这是学校生涯教育的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中学阶段是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研究者认为在中学阶段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开展学校生涯教育是一个良好有效的途径。家校合作对于学校生涯教育主要具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生涯教育;提升家长的生涯指导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涯教育;协同家庭教育,提升学校生涯教育效能。本文在综述中学学校生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以家校合作的模式开展学校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进行论证,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生涯教育;家校合作;中学生

2014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拉开高考改革的序幕。新高考改革方案强调“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具有“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特点。新高考政策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的,通过政策层面的革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的发展得到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意味着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为每个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特长和学科发展。因此,新高考改革为学生,乃至家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在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新的机遇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挑战。中学生能够科学地、合理地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吗?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充分地指导学生来做出合理的自主选择吗?当我们真正将选择权交予学生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选择,并且有能力做出科学的选择。而生涯教育正是攻克这一挑战的有效途径。生涯教育是以学生的性格、兴趣、愛好等为基础,以对社会的专业发展前景透视为依托,指导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旨在增强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志向[1]。生涯教育对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新高考背景下尤为突显。故而,有学者提出“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的观点[2]。新高考旨在培养学生选择能力的生涯教育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教育者重新审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

1中学学校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不足

中学阶段是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然而,目前中学学校生涯教育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仍存在以下不足。

1.1生涯教育工作开展不够充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基于“纲要”,我国各地区的中学逐渐关注生涯教育,也纷纷开展了生涯教育课程。许多教师和学者也开发了许多生涯教育课程方案。但是,目前各地区生涯教育的水平仍是层次不齐,生涯教育未能得到广泛的开展和实施。其次,生涯教育的充分开展需要一套自成体系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以生涯教育课程为主体,并行生涯发展指导和学科生涯探索的渗透式教育体系。故而,目前不仅需要开发生涯教育课程,学者和教师还需要关注生涯发展指导,以及将生涯教育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全面、科学的生涯教育大环境。再次,目前的生涯教育固守于学校层面内部。个体生涯发展是依托个体自身因素和多元环境因素的综合性发展问题。家庭因素,乃至社会因素,都是个体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故而,仅从学校层面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是不全面的。从学校层面的生涯教育出发,学者和教师不仅仅需要利用学校环境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更需要结合家庭、乃至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完善的生涯教育。

1.2 生涯教育目标不够清晰

上世纪50年代,萨帕提出生涯发展理论,强调“生涯”意味着个体所有生活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生涯综合了个体一生中从事的各种职业以及所扮演的各种生活角色,从而使个体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自我发展的形态。与传统的职业生涯理论相比,萨帕的生涯发展理论拓展了生涯的边界,从职业生涯拓展到毕生发展的生涯[3]。从理念层面,突破了职业生涯的局限,将人视为全面之人,而非职业之人。从实践层面,该理论更切合个体的生活实际,更具有普遍性的实践价值。同理,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该将学生全面之学生。故而,生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职业生涯,局限于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更应该关注如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毕生发展观,思考人生的发展。因此,学者和教师需要更全面的结合学生自身特质以及学生所处的环境,来构建以毕业发展为目标的生涯教育,促进学生生涯意识,完善学生生涯发展知识,提升学生生涯规划能力。

2 家校合作在学校生涯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鉴于生涯教育之于学生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当下生涯教育的不足,研究者认为家校合作是能够促进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并且深化生涯教育内涵的途径。

2.1 家校合作的涵义、来源和理论

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4]。我国学者张丽竞[5]概括了家校合作的内涵。首先,家校合作的实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交流活动。即家庭资源和学校资源在联合互动的基础上达到整合放大的教育效果。其次,有统一的目的。即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具有共同的目标,均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达到协同教育的效果。最后,需要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协调,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与家校合作在西方国家的提法相互应征。家校合作在西方国家中相对应的概念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Partnerships)。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整体环境,三者的协同教育能够全面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家校合作一直以来备受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关注。最早的家校合作组织是1897年在美国成立的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美国教育界对家校合作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从理论、实践研究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研究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作用,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巨大的指导意义。日本在二战后借鉴美国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旨在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密切沟通,以此为基础拓展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欧洲国家的家校合作侧重于鼓励和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通过提高家长对学生学业的参与程度,来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国内的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5]。我国学者对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校合作的障碍以及实施途径进行探索研究。因此,家校合作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有效促进教育效果的途径。

研究者提出许多理论来论证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人类发展的生态学理论(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该理论强调个体发展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体所处的生态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乃至社会,不同层面的环境构成了个体发展的整体生态,每个层面的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是独特的,但不同层面对个体的影响具有溢出效应。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s)是指某一生态系统对个体的影响作用可能会泛化到另一个系统当中,例如有研究发现,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嚴厉管教可能会导致其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较差的师生关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家校合作能够协同二者对学生的交互作用,为学生营造协调统一的成长环境,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利好因素。

2.2家校合作在学校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优化教育资源,全面开展生涯教育。生涯教育需要各个层面的教育力量合力而为[6]。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中学阶段,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学校为学生提供主要的知识来源,包括生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即便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并且家庭背景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不仅包括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还有父母的生涯发展历程以及父母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的家庭力量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着学生。因此,在家校合作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能够全面支持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作的教育体系,在协同合作,相互配合中发挥各自优势,优化整合了教育资源,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均为学生提供有力的生涯教育支持,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能够接受全方位的生涯教育,不仅能够促进生涯教育的全面开展,更能够实现1+1>2的效果。

提升家长的生涯指导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涯教育。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协同配合,家长能够更充分地与教师沟通学生的发展状况,以及协商如何运用更良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能够在与教师的协商交流中,更全面地了解生涯教育的常识,也能够更新自身的生涯教育观念,更科学地看到生涯发展,并且更深入了解生涯教育如何让学生受益,并通过总结和反思以往的教育方式,从而实现生涯教育水平的提升。家长生涯教育指导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学生认为家长更能够站在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种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是使家长实施的教育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因素。

协同家庭教育,提升学校生涯教育效能。正如前文所述,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并且二者的影响可能存在溢出效应。即家庭教育可能影响学校教育的效能,而学校教育也可能影响家庭教育的效能。故而,对于生涯教育而言,学校层面的教育若能够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不仅意味着生涯教育的全方位开展,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家庭生涯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校生涯教育效能。因此,通过家校合作的模式进行生涯教育,最重大的意义在于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学校通过协同家庭的教育力量,构建家校联合的教育合力,在充分开展生涯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层面的生涯教育效能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生涯发展保驾护航。

3 家校合作应用于学校生涯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3.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家校合作为模式的学校生涯教育仍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能够充分地进行生涯教育的沟通,但切莫忘记生涯教育的最终对象是学生,学生才是生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家长和教师仍应该坚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自身的教育意识、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是否真正能够促进学生的生涯发展。只有坚持医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家校合作的学校生涯教育才能有效地开展,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 协调统一教育目标

协调统一教育目标是家校合作的学校生涯教育的关键性问题。家长和教师分别来自于家庭系统和学校系统,自然各自会站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生涯发展,乃至于学生的生涯教育。作为家长,可能更关注学生生涯发展的结果,即“怎么让我的孩子能够成长?”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作为教师,基于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可能更关注学生生涯发展的过程,即教师更关注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生涯发展意识、是否具备生涯规划的能力等问题。因此,学校生涯教育的家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家长和教师能够协调统一教育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生涯发展的过程性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生涯发展的结果,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3.3 通过提升家长的教育参与,促进家校合作

正如前文所述,家庭因素能够影响学校教育的效能。故而,家校合作的学校生涯教育在关注如何协同家长开展生涯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家长对生涯教育的参与和投入,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家校合作。当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存在家校责任分离现象,即家长普遍认为“学生送到学校去,教不好完全是老师的责任。”,而学生可能会将在家庭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入学校情境,教师往往是有苦难言。因此,研究者认为家校合作是一种解决教育责任分离现象的有效途径。基于学校层面主导的家校合作能够促进家长对学生教育的投入和参与,使得原本相互分离的两个系统更紧密的协同起来。从中学校能够更及时地给予家长反馈,家长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历程、发展轨迹以及家校合作的教育成效,也通过家长的充分参与,更充分地开展家校合作的学校生涯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金月. 论我国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选择[J]. 当代教育科学, 2014(8):10-12.

[2] 樊丽芳, 乔志宏. 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3):67-71.

[3] 刘静.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 教育发展研究, 2015(10).

[4] 刘衍玲, 臧原, 张大均. 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 2007, 30(2):400-402.

[5] 张丽竞. 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J]. 教育探索, 2010(3):158-159.

[6] 索桂芳.核心素养背景下普通中学生涯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5):122-127.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家校合作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