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构建与优化
2018-05-10程忠智卢元娟
程忠智 卢元娟
摘要:作为承担教师专业指导、学校管理评价的区级部门,怎样在管理机制上实现守正与革新,让区域内的学校与教师都能实现绿色、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调研,旨在梳理我区六届校园心理剧大赛在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中的经验及方向,并为其他工作的科学、有效、深入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向我区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搜集数据,运用SPSS 19.0统计结果。综合量化分析和访谈反馈,尝试构建我区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动机与需要理论优化研训内容,根据默会知识理论优化研训方式,根据成就激励理论优化研训评价。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校园心理剧大赛
一、概述
(一)问题提出
在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承担教师专业指导、学校管理评价的区级部门,如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特征,怎样在管理机制上实现守正与革新,让区域内的学校与教师都能实现绿色、和谐、共赢、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专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也给教研工作者开辟了新的研训空间。成人教育家林德曼曾说,“经验是学习者最有效的课本”,教师教育的目的在于赋予各种经验以意义,而不仅仅是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发布者。如果不能满足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那么,我们的工作很可能会降低吸引力。
近年来,“研训一体”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教研是在微观层面,以教学、考试研究与指导为主;培训是在中观层面,关注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而“研训一体”则整合了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既克服了以往教研活动的“碎片化”,又化解了传统培训“听听激动、想想冲动、回到学校一动不动”的尴尬。研训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基于问题培训教师的过程。
(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心理教研室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专项工作:校园心理剧、育心杯大赛、沙燕心理网、考前心理辅导与生涯教育、心理辅导室建设,走出了一条课题引领,培训、教研共同发展,指导、展示、资源步步跟进的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
课题:探索前沿和工作重点
培训:理论支撑、技术研讨
教研:观摩交流、总结反思
指导:重点打磨,全面提升
展示:激发动机,层层递进
资源:开发资源,物化成果
(三)以校园心理剧大赛推进为例
2011年我区首创了普教系统的校园心理剧大赛,至今已走过六年,近250部作品参赛,3000余人次现场观摩,涉及生涯、人际、情绪、自我、健康上网、二胎政策、预防校园欺凌等题材,立足学生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得到了师生、家长及社会的认可。以《校园心理剧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运用校园心理剧促进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研究》这两项市级课题为引领,我们的推进策略具体表现在:
1.培训
面向全体中小学心理教师讲授“校园心理剧评价标准”、“心理剧技术运用”、“舞台表现力”等课程,每一项内容,均有我区原创作品的片段或剧本做示范,鼓励教师现场体验,提升教师在心理剧方面的专业理论,夯实这一辅导技术的基本功。
2.教研
组织全体教师做赛前方案解读和动员,大赛现场观摩、赛后视频应用研讨。
3.指导
针对主题、剧本、录制等问题,教研员个别指导,并组织半决赛和决赛专题研讨活动,对剧本创作、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舞台表现、氛围营造等,集体贡献智慧。就一届比赛而言,教研室全体教研员面对面集中指导1次,一对一指导半决赛12次,决赛6次,下校2次,共20次。此外,还有多次微信和电话指导。
4.展示
各校积极参与校园心理剧的创编、排演、展示,在过程中发掘教师潜能,全面历练自己。
5.资源
收录四届大赛优秀剧本,教研员点评,编剧、演员、观众心得,编著出版《心理教育剧实务》一书,并将我区六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的优秀作品刻录成光盘,统一配发给各中小学。将历次沙燕心理网活动成果集结成册,发放给所有学校,开发、共享优质资源。
为进一步搭建好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心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特开展此次调研,以梳理校园心理剧大赛在研训一体中的经验及方向,并为其他工作的科学、有效、深入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研训一体对丰台区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贡献的调查问卷》,第一部分為单选题,含任教学段、专兼职定位、心育工作年限、最高学历、心理剧大赛成绩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五点量表式矩阵题,教师分别评价在第五届和第六届心理剧大赛中,培训、教研、指导、展示、资源五项策略,对其专业发展的贡献值;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教师举例说明对专业成长影响最大的做法,并提出期待。
研究面向丰台区全体中小学,全体教研员组织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参与调查。样本涵盖小学、初中、完中、九年一贯制,包含示范校与普通校、城市校与农村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共回收问卷111份,剔除2份重复问卷,有效率为98.2%。采用软件SPSS 19来进行数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
1、五项推进策略对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贡献的整体情况
表1显示,五项推进策略对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贡献均值,全在4分(比较大)以上。最受肯定的是教研,培训次之,资源居中。
为保证公平性,初赛阶段教研员不宜对部分学校做深入指导,可简单回应备赛过程中的疑问。当入围半决赛和决赛时,才开展集体指导。这使得“指导”贡献均值相对较低。
2、五项推进策略对心理教师专业发展贡献均值的差异性分布
表2显示,在专业发展的贡献均值上,“指导”和“展示”两项呈极其显著和显著差异。而多重分析得出(表3),在“指导”一项中,取得“特、一等奖”的教师,与取得其他奖项的教师有显著差异,与“未参赛”的教师有极其显著差异。在“展示”一项中,取得“特、一等奖”的教师,与“未参赛”的教师呈显著差异。这说明集体指导是卓有成效的,也给下一步工作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3、五项推进策略的相关性分析
表4显示,相关系数最高的是指导—展示(0.721),再次印证了前面的观点:专题指导对教师专业发展、展示成绩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反之,入围半决赛和决赛,教师的成就动机被激发,他们对赛前指导充满期待,纵然重新建构剧本,彻底更换演员,他们也咬牙坚持下来。艰难时刻,往往预示着成长,不難理解二者的相关系数如此之高。
表4还看出,培训、教研、指导、展示、资源五项策略,彼此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它们都是研训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二)教师的访谈报告反馈
如果将心理教师发展模式比喻成一棵树,这五项策略则构成了它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
1、树根深植——培训夯实理论根基
“培训让我了解到,主题应贴合学生,如生涯主题就特别解决学生所需。《拖延大作战》聚焦的就是学生甚至部分成年人也苦恼的拖延问题。”(南苑中学亢学丽老师)
“培训使我明白,把学生的心理困惑宣泄出来,引发其他人的共鸣,从而进行深刻反思。心理剧不是为了参赛,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我有我的精彩》解决的就是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经历的被选择、被淘汰的心理波动”。(太平桥二小刘小多老师)
在研训分离背景下,高校教师培训可能会偏重治疗、干预,而一体化之后,更符合发展、预防的核心取向,我们能从教育部和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找到明确的理论依据,这使我们的培训像树根一样深植土壤。
2、树干粗壮——教研给予有力支撑
“现场观摩可以学习到更多深层次的技术、创意等。《老大的心事》里有这样的场景:同时出现好几个主人公,她们都戴着标志性的发卡,逐一解决每个问题后,陆续退场,感觉非常有新意。”(佟麟阁中学方秀英老师)
“现场观摩对自己影响最大。比如一个学生爱玩王者荣耀,妈妈的限制作用不大;后来妈妈主动了解王者荣耀,用游戏的方法与孩子比赛,一个练厨艺,一个拼学习,看谁先到钻石级。母子关系缓和了,也有了共同语言。这给我开展家长工作提供了思路:先了解孩子的兴趣,他们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长辛店中心小学李凤霞老师)
在研训分离背景下,教研活动被质疑“碎片化”,在研训一体的契合性和延展性下,教师能在问题解决中构建完整的认知思维链,就像树干一样支撑有力。
3、修剪培育——指导利于打磨提升
“和专家团队深度碰撞交流,打破了思维壁垒,清楚地梳理核心矛盾,且能融合不同的视角来生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北京十二中李春花老师)
“为了提升学生的表现力,我们请了一位戏剧表演专家指导,但他改了剧本,心理技术打了折扣。进入决赛时,心理教研团队及时帮我们调整,突出心理元素,我们也更深层次地认识了心理剧。”(丰台五小张彦老师)
教师反映,心理剧作品历经建构、打磨、锤炼,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整个过程非常受益,就好比在园艺师的修剪培育下,枝叶更加繁茂一样。
4、花开满树——展示搭建精彩舞台
“剧本编写成长最大。走访学生家长老师,请教心理学专业人士,心理技术也从无到有,逐渐熟悉,这些对自己都是很大的历练!”(东高地一小彭立华老师)
“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真实的流露,有利于增进孩子对别人情感的觉察与理解、对外界的感触和认识。《住在我心里的欢欢》运用空椅子技术,教学生处理哀伤,感恩生活,就是一个较好的体现。”(首师大附属云岗中学杨露露老师)
“我们的学生可选性不强,我与他们真诚互动,及时鼓励他们,不断自我修炼。孩子参与全区活动,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了,努力挖掘内在力量。每一次拍摄、调整,都是对他们意志品质的磨炼,他们真的不一样了。”(工读学校马颜萍老师)
在参赛过程中,校园心理剧彰显了它的独特魅力,师生获得了共同成长,而我区也在市级比赛中,摘得6个一等奖中的2项,成绩非常突出。正可谓是深耕细作,花开满树。
5、果实分享——资源促进辐射传播
心理网活动为优秀剧目提供素材。《给梦想一双翅膀》将“职业体验我尝试” 作为心灵成长的转折点,主人公在爸爸的鞋店实习,体会到了职场的不易。《“傻”默默》将“2017,我的小目标” 作为全剧的重要线索,鼓励学生“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心理剧光盘为专业发展打开思路。丰台七小张浩老师说:“初学者可以对着优秀视频照猫画虎的学习,如表现手法、表演程序等”;
心理剧书籍为教师成长铺路搭桥。西罗园六小钟晓琳老师说:“心理剧实务一书,为我的主题遴选指明了方向,也为剧本创作提供了大的框架结构”;
心理剧经验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程忠智主任向全市心育工作者做了校园心理剧专题培训,而《心理教育剧实务》一书,更是面向全国发行,促进了我区心育资源的辐射推广,让更多人都共享丰收的喜悦,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6、阳光雨露——环境营造的勃勃生机
“第一次接触校园心理剧,学校非常支持,并努力闯进了半决赛。学校从各方面都加大了投入,并吸纳了语文、艺术、电教等老师加盟团队,我特别感动。”(实验二小怡海分校薛颖老师)
而我们也离不开整体的心育大背景,这是心育之树的营养元,心育工作的“好生态”。
没有培训的理论根基,树根无法深植;没有教研的有力支撑,树干难以粗壮;没有指导的修剪培育,枝叶不再繁茂;没有展示的精彩舞台,欣赏不到满树花开;没有资源的推广传播,领略不到共享之美。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大树失去了滋养的源泉。这些都构成了心理剧之树的和谐生态,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这些都是我们守正的根基与力量所在。
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优化
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部门,除了要有守正的毅力,更要有革新的勇气!此次调研,让我们清晰看到了“研训一体”模式的优化空间:
(一)根据动机与需要理论优化研训内容
學习者往往对感兴趣、符合自身需要、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内容投入时间精力。这对我们的启示是,研训内容不单纯依靠培训者的自身经验和素养做出判断,而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意见征询和主体参与来确定。
前面的数据统计结果(表3)指出,取得“特、一等奖”老师与获得其他奖项或没参赛的老师存在着显著或极其显著的差异。那么,能否让更多教师接受基于作品的实战指导呢?有老师说:“好剧本等于成功的一半,建议加强剧本创作指导。”“剧本创作过程中能听到更多人对故事情节的打磨。”
优化途径有两条:第一,组织优秀剧目经验交流。如,对照各个不同时期的剧本,分享指导会上如何一步步合理化情节、多层次解决问题的。翻阅历届优秀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剧本,可以看出全部经过了多轮打磨。第二,增加剧本创作培训。选取未进入复赛的剧本,心理教师分组研讨剧本亮点,给出内容修改和技术运用建议。全体分享补充碰撞,相信教师定会有深刻的体验和收获。
(二)根据默会知识理论优化研训方式
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认为,在研究中,难以用明确方式表达的成分即默会知识。而默会知识的获得,需要加强主客体之间的对话,借助观摩、实践、体验等促其显性化。
现场观摩让不少教师感觉震撼:“一届比一届优秀,咱们的心理剧做的真的很棒!”有老师说:“视频会让学生感到那是别人的事,可否考虑优秀作品进校园?”“可否组织优秀剧目全区展演,让更多师生受益?”我们将尝试:
利用好教育平台及丰台有线的载体,对大赛进行现场直播或转播,让更多的学生能同步收看。第二,请参加心理剧表演的学生前来观摩学习。因为现场带来的不可言宣的感受,就是一种默会知识。
而对教师而言,单纯观摩是否足以引领专业成长呢?表3指出,在“展示”的贡献值上,“特等一等”与没参赛的教师差异显著。这体现了学习金字塔中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差异,更印证了“旁观者”(onlookers)视角和“参与者”(participant)视角的不同。不论是无直接利益旁观、潜在利益旁观,还是直接利益旁观,一旦采取了旁观者心态,其卷入度和成长势必有差异。因此,要鼓励教师尽可能全员参与校园心理剧,只有真正地做中学,才能破译专业成长的密码。
(三)根据成就激励理论优化研训评价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能立即给予反馈的任务。这启发我们应重视过程性评价。除了评委打分评选出来的作品特等、一等奖,可考虑增设观众投票环节,评选最佳主角奖、最佳配角奖等单项奖,给予鲜活灵动的即时反馈。
教研员的作用,重在点燃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情,并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适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点。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借由共同的志趣、愿景等,创建学习共同体,使他们更有激情、更有动力,在协作帮扶中实现成长。
我们将一如既往构建和谐的区域心育生态系统,为新时代的师生涂上快乐、健康的生命底色,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可持续发展的一抹绿色。
参考文献
[1] 武丽志.研训用一体的教师远程培训内涵及实践观照[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
[2] 陈萍.教师进修学院研训一体化方式的研究和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沈伟.研训一体有效性的行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彦璟.新课程下教研员研训模式的实践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辉.中小学研训一体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