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着你的手,慢慢向前走

2018-05-10张文娜

关键词:分离焦虑共情理解

张文娜

摘要: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

该生智力水平正常,她对家庭的依恋比较深,上学产生不适应症状。母亲又生了小弟弟,内心缺少了关心、疼爱、安全感等,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的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她更加不适应,属于焦虑心理问题中的分离焦虑。

关键词:分离焦虑;积极关注;理解;共情;陪伴

一、背景描述

(一)个人基本情况

小萱,女孩,6岁,小学一年级。长相白净、乖巧可爱,无重大躯体疾病及家族精神病史。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均正常。在校门口迟疑、哭泣,不愿独立进校门,不愿跟母亲分开的现象,很大程度地影响了自己在学校正常的学习以及与教师、同学的关系,也给父母的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

(二)家庭情况

家庭完整,父母文化水平中等,父亲工作较忙,有一个一岁的小弟弟,妈妈在家照顾孩子,没有工作,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有些重男轻女。

二、案例分析

(一)观察与她人反映

母亲反映:小萱在家是个很活泼开朗的孩子,幼儿园时,我们就不怎么管她,随着她的性子,想去就去,本想大点就会有所好转,但是上一年级了仍然不愿意独立上学,如果强行送她进教室,她会不愿意走路、哭闹,有时候还会说肚子痛、腿痛之类的,不想上学。有一次她紧抓住我的衣服,力气特别大,我打她的手不小心把小手抓破了,她都不松开。我要是走了,会担心她在教室一直哭,影响教师和同学们上课,很不放心。

班主任反映:初次见她白白净净乖巧可爱的样子,我经常去门口领着她进来,但很少能成功,经常会在她哭的时候关心她,抱抱她,有时会很听话,可有的时候却哭闹不停。上课不遵守纪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课桌周围都是垃圾,不会整理自己东西。

心理老师观察:小萱身体健康,讲话声音比较清晰,意识清楚,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她依赖妈妈,较敏感,不愿意进校门时会迟疑着不挪脚,做出委屈、难过的表情,甚至哭泣,但并无发抖等无法控制的躯体症状。妈妈也比较柔弱,看到孩子这样就心软哭泣。

(二)评估与诊断

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

该生智力水平正常,她对家庭的依恋比较深,上学产生不适应症状。母亲又生了小弟弟,突然间有人和她分享了母亲的关心、疼爱,内心缺少了安全感,这种角色转换使她幼小的心灵一下子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反差,促成了她更加不适应,因而产生情绪困扰,表现出比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在课堂上无精打采,不愿意上学,同时跟妈妈对她的不放心和妥协也很有关系。属于焦虑心理问题中的分离焦虑。

三、问题分析

(一) 缺乏安全感:突然家里多了一个弟弟,她的内心焦虑担心父母不疼爱自己了,弟弟分享了自己的爱,父母对她的关注少了,沟通也少了。自己总是做一些无理取闹的事情,引起关注,刷存在感,当孩子淘气想引起家长注意时,却得到的是训斥,或者不再管她,这些都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

(二)对儿童心理需求的忽视,与弟弟相处时,长辈将对弱小的偏爱表现出来,有时还用玩笑来强化一个错误信息,你不听话,我们就不喜欢你了。母亲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预防,如何和弟弟相处,去爱弟弟,使孩子心理产生了焦虑。

(三)孩子性格里表现出的过于敏感和阻抗。

曾经班主任想强行带她走时,她竟然用力踩班主任的脚,有一次我和她的妈妈交流,她在旁边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我,充满了敌意。

因此,要做好小萱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先,从问题的关键点出發,找到根源,遵循孩子内心需求。其次,相信小萱自身成长的力量,培养她面对困难的勇气;第三,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耐心坚持;第四,运用行为主义方法,塑造良好行为。

四、辅导实施过程

(一)家庭的呵护,爱的温暖 (问题的关键点)

与小萱父母深入交流,发现妈妈对二宝关注比较多,没有及时安抚“老大”情绪,小萱会嫉妒“妈妈只抱弟弟不抱她”, 以为只要待在家里就可以保住地位。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她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孩子的占有欲是很强的,同时敏感程度也十分高,父母的教育引导非常关键。父母要妥善平衡其中的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温暖不会因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减少。

1、尊重老大不冷落

即使不能一碗水端平,也要让老大深切体会到父母对其的关爱,在她愿意的情况下,可以给她布置一些可以完成的任务,并对她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她觉得父母是很关注她的,在家中她会有存在感和价值,自然心里会产生足够的支持和安全感。

2、给予老大足够的爱

从小就得到父母有效的陪伴和足够的关爱的孩子,她的安全感很充足,她相信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对于多一个弟弟,她是欢迎的,并不会担心害怕父母不爱自己了。

3、平衡关系 不比较

比如对小的说你要像姐姐一样,或者对老大说你都不如弟弟。这样对两个孩子无形中就进行比较,可能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还会令彼此相互讨厌,经常出现矛盾冲突。

4、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

要理解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想法给予。这一点无论是对待哪个孩子都很重要。妈妈所给予自由和关注,更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平时多观察孩子行为表现,情绪反应,多交流,接纳,理解,在这种爱与被爱的过程中,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那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悄然建立。

5、游戏体验,共情、关注感受

我带着小萱和妈妈一起进行手偶表演游戏,给小萱准备一个小公主和小王子的手偶,一个代表自己,一个代表弟弟,来回扮演两个角色,通过想象说出她自己不满的话,说出弟弟可能的想法,排泄其心中的郁闷和不安,这样可以使她缓解心结,走出困惑。

给妈妈两个手偶,一个代表女儿,一个代表儿子,通过想象当自己对其中一个孩子过分关注疼爱时,另一个孩子会怎样想,什么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做?

这个游戏可以回家坚持去做,慢慢学会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慢慢消除小萱的焦虑,稳定情绪。

(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减轻分离焦虑症状

对于分离焦虑的儿童及家长来说,这一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是辅导能够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本阶段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实现以下两方面的目标:

其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消除小萱的焦虑、疑惑情绪,增强她的信任感,从而能配合计划的实施。摄入性谈话中老师合理应用了尊重、倾听、真诚、鼓励、积极关注、共情等技巧,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小萱及其母亲的信任。

其二,减少小萱“不进校门”和“长时间哭泣”等影响其社会功能的症状表现。

班主任反映,她只要早上能顺利进教室上课,接下来的时间是可以独立顺利度过的。因此,我、小萱和她妈妈约定,由我到校门口接她,替代妈妈在学校给她支持和陪伴,第二天小萱坚持要求妈妈陪同进校,在妈妈的坚持下同意妈妈离开,转而不让我离开。我给予了陪伴与鼓励后,勉强同意我离开。

接下来的这一周里,小萱转而开始依赖我,虽有迟疑与不舍,但每天能让我拉着她的手进教室,同时,我在不引发她强烈焦虑情绪的前提下,有意地一点点减少着支持与陪伴的时间。慢慢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对此,母亲觉得轻松了很多,小萱也通过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

(三)耐心坚持辅导,正确看待“反复”。

本阶段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减少,重点是耐心坚持并辅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主要需要实现以下两方面的目标:其一,耐心坚持辅导,指导母亲进行家庭配合教育,强化小萱的良好行为;其二,正确对待反复,培养小萱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

第四周,小萱的状况出现了较大的反复,进校以后情绪持续低落,哭泣,送入教室以后不让我离开,原因是跟同学闹了矛盾被教师批评,由此可见,仅仅在短期内降低了她的分离焦虑和依赖性还不够,还要培养她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防止再次出现反复。

与班主任交流,为她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她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可以给她一个拥抱,或者摸摸头,这种身体的接触对她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她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跟老师更加亲近 。借助教师节契机,我和小萱一起制作了一张精美的贺卡,她亲自送给班主任老师,心情特别愉悦,还告诉我明天愿意来上学。

晚上跟家长电话沟通,对她妈妈进行了共情与鼓励,告诉她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让她耐心坚持,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指导妈妈运用行为疗法对小萱的“进步”进行奖励强化,她喜欢小猪佩奇,我们就用积攒小猪佩奇的贴花进行鼓励,积累到10个贴花可以送一个小猪佩奇的毛绒玩具或者学习用品等,给予精神奖励。家长一直在坚持使用,对于强化小萱的良好行为十分有效。

(四)巩固辅导效果

本阶段主要是巩固已经取得的辅导效果,继续陪伴来访者成长,坚持对来访者良好行为的塑造,完全消除分离焦虑症状,培养其独立面对困难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第六周开始,小萱有了新的进步,她跟另一名学生出现在我面前,很高兴地告诉我她自己进来的,主动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作业也都交了,还说明天要自己进来,我很高兴,看到她发光的眼睛,希望的火种点燃了,她终于有足够的勇气独自面对了,只是对我的依恋让她还不能完全放开我的手。

到了第七周,小萱早上已经完全不用我接,更不要妈妈陪伴,课间也基本不来找我了。遇到困难,她已经能自己面对了,还开始主动帮助有烦恼的同学,并交了几个新的好朋友来带给我认识。

我也提醒妈妈继续坚持现在对小萱的教育方式,平衡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关注孩子内心感受,并希望能加强对她的学习辅导和培养她的独立性。

五、辅导效果

经过两个月,小萱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恢复正常。据观察,以及班主任与母亲的反馈,小萱不愿独立进校门与教室的情况完全消失,能在校门口轻松地跟母亲告别,独立、微笑地进校门,也不再需要我的陪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定的困难,能自己勇敢面对,并且新交了几位好朋友,在家愿意照顾弟弟,对弟弟很疼爱。本次较好地实现了辅导目标,取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六、辅导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既不能把孩子理想化,妄加一些美妙的特性于她,但也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映具有她独特的鲜明性、细腻性和天真性。”学校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孩子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所以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温暖、去呵护,爱抚她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温暖的手牵着他们健康快樂的成长。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共情理解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帮助缓解幼儿依恋行为初探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幼儿分离焦虑的原因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