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18-05-10孙颖
孙颖
摘要: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位于二环内,就读学生多为医生、职员、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经验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除此以外,随着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预防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解决学校仅有一位兼职心理教师,师生需要广泛和心理服务提供不足的矛盾,心理教师通过3个方面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关键词:小学团体心理辅;心理健康教;健康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位于二环内,就读学生多为阜外心血管医院医生、国家开发银行职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医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的孩子并且多为独生子女、平日里父母工作又异常繁忙,陪伴在学生身边的时间较少,大部分学生都是由姥姥、姥爷、爷爷带大。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社会经验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此时,他们需要心理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但是目前我国心理辅导领域中的专业人员非常有限,大多数小学都仅有一位专职或兼职心理教师而我校仅有一位兼职心理教师,于是产生了学生需要广泛和心理服务提供不足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团体辅导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更多的师生提供服务,更好地满足师生心理帮助的需要,同时也弥补了个别辅导的不足。
团体辅导,也被称为团体辅导,是在群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通过观察和学习经验,讨论和接受自己,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交流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来促进个人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团体心理咨询受到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团体辅导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还并不广泛。
团体心理辅导的功能与目标有三个层次,即:矫治、预防和发展,且后两者重于矫治。也就是说:并不是等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才对其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要在学生没有产生心理问题前对其进行辅导,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学会用有效的、合理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和应付挫折、冲突、压力、焦虑的能力,帮助学生减轻痛苦、不适的体验,防止心理疾患的产生,让学生能够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学生树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认清自身的潜力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个人的潜能,过健康快乐的生活。
综上,我选择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教师集中活动、社团活动等3个方面对学校师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下大胆地表达自己
起初,在面对一个班40多名学生、教室中还有学生的桌椅、学生可以活动的场地非常有限,而且学生在教学楼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楼上、楼下、教室旁边其他班级的学生也在上课,学生的活动声音大会影响其他班级上课等条件时,我真的是有一些无措,在上第一节课时,我请同学们将桌椅摆放成U字型,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氛围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场地,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在摆放桌椅的过程中声音非常大还会出现争吵的情况,摆放桌椅便用掉了十分钟的时间,为此,我选择“反口令”活动,请同学们大声的、慢慢的来摆放桌椅,同学们立刻领会了需要:小声的、快速的来摆放桌椅,于是便非常快速的摆放完毕桌椅,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活动的兴趣,于是我又选择“让我们一起加油吧!”等活动引导学生快速的调整座位。在解决了场地的问题后,我会通过亲切的微笑、耐心的倾听、真正的共情与孩子们之间建立很好的关系,在课上我即使学生们的老师在他们需要引导时给予适当的辅导同时我也是孩子们的大姐姐,愿意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除此以外,我所设计的活动全部为全体参与的活动:例如,在《我和我的知心朋友》这节课上,我选择《听歌曲,找好友》活动,请同学们听到音乐后去寻找自己的好友,找到以后,对他敬个礼、握握手并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种肢体动作让学生体会与好友在一起時的心情并通过《知心对对碰》、《请你帮帮她》和《大自然的四季风》等环节请同学们一步步探讨出知心朋友是:在你做错事情时能够为你指出错误、在你做对事情时能够在你身边、你们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温柔对待这样的朋友才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合作组要沟通》这节课上,我请同学们观看他们所喜爱的《挑战不可能》中挑战搭建九型人塔的视频激发他们的兴趣并让学生明白在合作的过程要团结、听从指挥,随之我便问:合作还需要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设计、用扑克牌搭塔,在设计、搭建的过程中学生们清楚地意识到:合作还需要沟通而沟通要做到:倾听、商量和妥协。在课程中,我还会主动找到平时不愿意进行表达的同学,用:你愿意在这个安全的氛围下,说一说你的想法吗?你希望和我们分享你的感受吗?等尊重的口吻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表达。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非常关注“特殊”的个体,每节课前,我都会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情况。例如在《与爸爸妈妈和睦相处》这节课中,我提前了解到班中有几位同学是单亲家庭还有一位同学情况较为特殊:妈妈是精神病人、爸爸常年在外上班、孩子由姥姥、姥爷抚养长大。于是我分别找到这几位学生将上课的流程告知他们,询问他们这样的设计他们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不可以,那么便调整活动过程,并且我告诉他们一旦课上有触动她们的点让他们不舒服,那么他们一定要告诉我并拉钩进行约定。在课上,我会及时关注他们,当学生们在看到父母为他们写的信泣不成声时,我请他们放下手中的信,带他们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慢慢帮助他们调节情绪。在课程结束后,我再次找到那几位“特殊”的学生询问他们的情况,他们给我的反馈都很好,最让我意外的是:最为特殊的孩子在课上还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与姥姥、姥爷之间发生的趣事,我想,这就是团体的动力!这就是团体辅导的意义!
在讲解完教材后,我还会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一系列、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开始:对方小组失败,我方小组欢呼雀跃到对方小组活动我方小组为其加油;从互相埋怨、指责:你干嘛!你别动!你走开!到“别着急”、“慢慢来”;从性别歧视、小团队抱团到全体同学团结协作,我和学生们一起慢慢成长着。
二、为教师创设活动条件,让教师在活动中能够释放心情,减缓压力
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曾多次聘请西城区心理教研室的教研员对老师们进行培训。除此以外,在校园中,我充分利用每一次教师团体活动的机会,为老师们营造真诚、理解、支持的氛围,使老师们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体会被尊重、被接纳的满足感以及团体中的归属感;在与同事间交往的过程中,感受彼此之间的信任,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增强团体成员的沟通意识,帮助老师们做受学生欢迎的温暖教师,让老师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三、坚持社团活动,与社团成员共同成长
自2016年,我校便成立了“心馨社团”,每周社团进行一次一小时的活动。在这个社团中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他们通过“有缘相识”、“个性名片”、“小组介绍”、“彼此印象”活动体验交往的乐趣、敢于把自己想要与人交流的信息简洁明了地公布出来,学会推荐自己,让彼此更加熟悉和了解;通过“齐心协力”、“有轨电车”、“集体跳绳”“无敌风火轮”、“能量传输”、“不倒森林”、“比比谁高”等活动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与快乐,在活动中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验个人对团队的信任与责任;通过“我说你画”、“造图形”、“小组传词”、“变形金刚”活动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通过“小鸡在成长”、“急速60秒”、“松鼠搬家”等体验挫折、竞争和淘汰的残酷,培养自己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智慧;通过“盲人旅行”活动中“盲人”和“拐棍”角色的体验,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并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
在这个社团中,有一位较为“特殊”的学生,他曾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因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满操场追着同学打、因与老师发生矛盾生气的跑下楼要冲出学校。在社团活动时,因和社团中女生闹矛盾偷偷躲起來。但是渐渐的,我们发现他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在与老师产生矛盾后,我与他在单独谈心的过程中了解到,他是因为想要和社团成员分享糖果所以将糖果带到学校,但是却被老师发现。他主动地加入小组,想要分享自己的建议和感受,起初,他会因为小组内成员不听从他的意见而发脾气,但是慢慢的,他可以静下心来听组内同学的意见。在“两人三足”升级版活动中,组内同学将一位比他矮很多的男孩子安排在他身边,他非但没有嫌弃,反而是一直紧搂着这位男生,嘴里总是说着:“走慢一些、慢一点”。每当我发现他的一个闪光点时,我便会主动的提出来,询问他当时的想法并鼓励他与大家进行分享。就这样,他和社团成员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小,社团成员们也在包容、鼓励着他。就这样,我们在一起成长着……
社团中,还有一位安静的女孩子,在别人都在做操时,她在捡树叶;在别人都在参与活动时,她却在发呆。在与她谈心的过程中,她告诉我:她不喜欢和同龄人一起玩儿,也没有朋友,因为她们都不理解她、她看过很多心理学的书籍,所以她想加入社团看一看。在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我发现:这位安静的女孩子并不是不想要交朋友,而是在多次尝试交友失败后便决定不再尝试,不再交友。为此,在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时常关注她、鼓励她尝试着一点点加入讨论并请社团内的同学帮助她,活动的过程都请她参与,在尝试了一次成功的加入小组讨论后,她体会到了快乐,慢慢的她愿意打开她的心扉去向组内的成员进行表达...
我始终相信团体心理辅导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它就像在师生身上“施法”一样,让师生们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会观察他人,内省自我,体验人与人互动的感受。在活动的过程中,我更注重的是活动分享部分,在这个部分中,将活动中的体验升华,让师生们由身体感受上升到意识,达到认知的领悟,扩大收获的内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此时,学习的迁移就发生了。在分享感受的过程中,许多老师有醍醐灌顶的领悟,因为心灵的震撼,人的认知观念会主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就带来了自身行为的改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带给师生的不止是体验感受,更多的是心理的成长,行为的改变。
参考文献
[1]赵俊萍.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6)
[2]刘婷.小学阶段团体心理辅导有效实施研究.教育心理,2014(2)
[3]蒋丽容.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概念、特点及实施建议.教育教学研究:班主任工作研究
[4]石国兴.郭世魁.魏瑞丽.团体心理辅导改善教师时间管理倾向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10,33(3)
[5]袁锦芳.用团体心理辅导形式提升小学教师沟通能力.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3)
[6]张静.运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技术,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