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实例研究
2018-05-10张妮娜
摘要:本文在分析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监测重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基层环境监测站如何在制度、人员、监测设备、应急物资、采样和报告等方面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中应急监测,并提出了如何提高其监测数据质量。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数据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3-0174-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3.1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 monitoring for sudden environmental incid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emergency monitoring system for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in infrastructure, personnel, monitoring equipment, emergency supplies, sampling and reporting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ropose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monitoring data.
Key words: Sudden environmental events; Emergency monitoring; Data quality; Measures
1 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事件中的首要环节,是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正确地进行应急监测、减轻事件危害和制定恢复措施的根本依据,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应急处置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环境安全准绳作用。及时准确地报出数据,为领导决策、社会稳定、群众安康提供技术支撑,是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从应急监测管理层面对应急监测工作进行规范是目前突出而紧迫的任务[2]。
2 环境应急监测中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监测仪器设备不足
近年来,环境监测部门重视到了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性,成立了响应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组,但是环境监测工作是一种高消耗高投入的工作,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工具不一定能满足快速、准确的进行应急监测的需要。
2.2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规范主要是体现在环境质量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两方面,使用这两方面的监测技术来规范环境应急监测有一定的偏差。在实际应急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只能根据技术人员本身的工作经验和已有的监测规范来进行监测分析,由此得出的监测数据和实际应急监测数据有偏差,可能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准确性。
2.3 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一项集技术和体力于一体的工作,与此同时,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突发环境应急监测中对该项技术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相应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致使有些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对安全设备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预防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环境监测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3 某环境监测站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的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建设
3.1 组织
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應急监测中,完善应急监测预案是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可提升基层环境监测站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一旦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监测站可及时启动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召集所有人员,规范化、流程性、保障性的进行应急急救。环境应急监测预案可避免遇到紧急事件是的盲目性,使各成员肩负起自身职责,缩短反应时间,及时赶赴现场进行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严重性、污染涉及范围的监测。及时准确的判定污染物理化毒性、特性,针对性给出应对策略,及时解除环境污染危害。在环境突发事件出现前,环境应急监测机构就应该时刻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准备,并在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制定详细、周密的应急数据监测方案,以此来提高环境应急数据监测。
3.2 优化环境监测储备
3.2.1 监测人员
(1)人员的培训:环境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是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3]。环境监测人员技术储备是非常重要的。监测人员除了需要熟练运用一般监测技术外,还应熟知应急监测知识,各类潜在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特性知识,了解环境监测机构应急监测工作程序和已有的应急监测作业指导书,并掌握必备的人身防护知识。(2)人员值班制度:基层环境监测站可以建立了应急人员值班制度,明确了各应急监测小组分工,并建立相应的劳动补偿制度,更好地维护应急人员的稳定性。
3.2.2 监测物资储备
监测物资储备包括应急监测仪器、药品、设备、器皿、试剂、防护装备,以及存放应急专用物资的场所。对于低质易耗品要设立专用储备柜保存备用,并贴上应急监测专用封条和定期清洗、更换。
(1)应急物资与装备资源:如有条件的监测站可以购置环境应急监测车,用于处理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现场应急监测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全天候24小时值勤待命,保证人员在任何气候条件下进入污染事故现场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2)应急物资清单:便携式GMMS载气、COD快速测试管、GDA毒气分析仪内存卡、防化服衣架、小手电筒、水样采样器、采样绳子、应急服装、防护手套、手抛式水上救生器、头灯帽等[1]。
3.3.3 资料储备
建立应急监测资料库,建立文字资料和计算机库,储备应急监测时需要的方法、应急、标准监测预案、作业指导书,以及历年应急监测的资料总汇,供应急监测时备查,同时建立市潜在事故污染源分布数据库。
3.3.4 专家库的建立
专家库应由在各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应急管理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专家库的专家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中参与研究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以此将危害减至最小。
3.4 加强环境监测中的分析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的分析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把监测分析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使环境监测数据合理、可靠[2-3]。
3.5 建立进行有计划地应急演练工作
应急监测完成后要能对练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查找不足,提升管理,不断提高监测站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通过各项应急演练,为监测站的日常应急监测准备工作是否良好运行提供了很好的验证机会,保障了应急物资储备,人员业务能力的维持,确保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应急及时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市场及社会稳定,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6 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监测体系
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建立专业监测和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监测制度,规范信息的获取、报送、分析、发布格式和程序;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种类和特点,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监测网络,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明确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宋笑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01):5860+72+117.
[2]连兵,崔永峰.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04):12-15.
[3]彭刚华,梁富生,夏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6,(02):46-49.
收稿日期:2018-02-06
作者简介:张妮娜(1976-),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保类环境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