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研究的经验与启示
2018-05-10温馨许红丹李婷婷
温馨 许红丹 李婷婷
摘要: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国内外学者对高等教育的研究,由此得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质量保证体系、融资渠道、国际化及对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最后总结国内外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经验,并提出对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1-0213-03
一、引言
自1985年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工程”等发展历程,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该阶段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明显增加,由2010年的631万增加至2015年的736万,再加上经济减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及就业结构性的矛盾,致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由此,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经济全球化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判断标准不再是所占资源的寡众,而是高等教育知识存量及知识转化能力的高低,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进程。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目标不再是规模与数量,而是针对规模较快扩张、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科专业结构等与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所需不匹配的现状,由外延模式向内涵模式转型发展。
二、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综述
(一)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考虑到文献检索数据库的权威性及对数据库与期刊的涵盖率等方面的影响,本文以“web of science”(包括SCI、SSCI、A&HCI;、CCR、IC、CPCI-S)作为文献检索数据库,以高等教育为主题词,同时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对该数据库上的文献进行检索,即搜索主题词为“higher education”,时间跨度为2002年到2016年,最终记录的文献量为5039篇,分析所检索到的文献,得到每年出版的文献数及每年的引文数,如图1、图2所示。
从时间上来看,文献出版数及引文数逐年大幅度增加,文献出版数由2002年的11篇增加到2016年的765篇,其中2015年最多达到816篇,引文数量由2002年的2篇增加到2016年的8287篇,由此,高等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文献内容分析
将下载的文献导入引文分析软件HistCite进行分析,为了充分分析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及脉络,以LCS(Local Citation Score,本库引用次数)为文献重要程度的衡量指标,对排名前30位的文献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高等教育发展研究较为有影响力的源头文献为2005年Haigh发表在《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上的《Greening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Appraising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绿化大学课程:基于对国际运动的评价)一文,基于2003年2月“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ESD)宣言的第57/254号决议,这篇文章对绿化大学课程实施障碍进行探讨,并指出高等教育要由外部过程驱动,跨越障碍,突出可持续性在高校课程和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及对社会变革的影响。自此,学者们对高等教育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对图3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其主要研究内容,以其中一条引用关系为例来说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过程。以705号文献为源头文献,其中705号文献是Lozano R通过对来自卡迪夫大学28所学校中19所的5800多门课程描述的课程审核结果的研究,使用创新理论与系统思维扩散的组合进行分析课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采用和传播,进而得到,需要从分区化、过度专业化和还原主义向更平衡、协同、跨学科和整体的角度进行高等教育改革,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可持续发展纳入课程。此后,Lozano R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宣言:通过解决大学制度成为更好的领导者》一文,也就是2372号文献分析高等教育机构制定的十一宣言及高等教育的参与者,建立两个分析标准,即大学的教育系统及复杂程度,构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同时为保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建立,要求大学领导和工作人员必须有权力催化和实施新的范式,并确保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大学系统中的“黄金线”。Francisco J(2013)(图中的2941号文献)介绍了墨西哥大学开发可持续发展课程的过程及克服该过程中瓶颈问题所用的量化分析方法,从而更加能够培养有能力的学生,并保证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的实施,推荐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运用以上分析方法,分析总结图3中所涉及的文献,进而得到高等教育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主要集中在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改革的提出、相关概念的界定及政策实施的研究,可持续转型发展研究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等,構成了高等教育向可持续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形成高等教育理论新的研究范式;(2)多样化学习方式。微博、可移动设备等的兴起,引领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趋势,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教育水平及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方式,更有助于高等教育面向世界,走向国际化。(3)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融资模式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研究、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研究等方面。
三、国内先进区域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研究综述
我国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34个省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区域之间相互协调发展,由此,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等高等教育发展区域。
李立国学者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摆脱追赶型、被动型的模式向主动型的模式转变。程雁雷等对我国区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关系进行研究论述,指出高等教育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和区域发展并非总是正相关关系,当高等教育不适应区域发展状况时,还可能成为发展的障碍。吴岩等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主要战略任务,提出了“三关系、四模式”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新理论。刘赞英等学者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和“配第-克拉克定理”为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优良的合作传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则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实依据,从科学制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合作形式、继续完善合作机制三个方面推动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张蕾蕾等学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高教评估制度改革等具体目标着手,提出率先在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长三角区域高教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建设、推进长三角高教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长三角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等方面先行探索。许玲等学者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研究表明,从整体上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在逐渐加强,但高等教育发展超前与滞后的问题并存,同时发现,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省份的经济发展潜力更大。赵庆年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进行研究,并对“山东”、“藏宁”、“赣鄂”、“京晋皖”四个典型案例进行详细评析。
四、经验总结与启示
分析学者们对高等教育的相关研究,探析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得到以下几点:第一,“绿色”高等教育发展理念。自2003年2月“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ESD)宣言以来,国外学者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及课程的绿色化深入探讨,形成了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理论建构及研究范式,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不仅具有高校最基本的功能,同时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契合,更为高效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第二,高等教育形式多样化。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形式,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MOOC、微博、移动电子设备等的授课方式,给高等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注入新的生命力,也由此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协调新的教育方式与传统高等教育值得深思。第三,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是诸多问题的关键,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等保证措施,达到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第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必然要向国际化道路转型发展。第五,向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向社会输出所培养的人才,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的风向标,高等教育也决定了社会需求的质量,由此,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各国满足市场需求的途径之一。
总结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底蕴及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在经济转型发展期间,加强我国各个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建设面向国际的高等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措施,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应用型大学,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1]Haigh M.Greening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Appraising an international movement [J].Journal of Ge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2005,29(1):31-48.
[2]韓梦洁.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韩梦洁,宋伟.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政策改革述评——基于Spellings委员会报告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65-68.
[4]张伟.21世纪初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趋势的比较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2):11-12.
[5]户小英.国外高等教育专业结构调整对我们的启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159-162.
[6]高鹏.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程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张静.国内外高等教育经验借鉴[J].通俗歌曲,2014,(05):33-34.
[8]李立国.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的转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