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及其培养
2018-05-10李国玉
李国玉
摘 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终身有益,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有步骤、有选择、持之以恒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家校合作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用等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印度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仔细分析这句话,说得似乎有些绝对,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个人的命运有太多的关联,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很多好习惯基本上都是在童年形成的。这一时期成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儿童的可塑性强,模仿和学习能力也特别强,错过了这一重要的时期,想要养成或改正一些习惯,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段时间正好是小学阶段,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明白这一阶段在学生形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上的重要性。语文算得上是一门最基础的工具學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相信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和容易了。
一、语文学习习惯的概念
我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什么是习惯呢?《现代汉语词典》如此解释,指的是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发展,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习惯在具体的语文学习中的表现就是语文学习习惯,它主要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呈现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一般包括好坏两个方面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将受益匪浅。而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没有好处。
二、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以后一辈子都有用。这正如乌申斯基说的:“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可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比较牢固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其次,可以让语文学习变得更轻松,从而更有益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让各科得到均衡发展;最后,可以促进学生品德情操塑造培养,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它会终身影响一个人。
三、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习惯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语文老师该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呢?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可以着重培养以下学习习惯:
(一)自觉阅读的习惯。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物化,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它借助人类的阅读、学习,有利于人类知识的传承。阅读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乐趣和享受。培养自觉阅读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都益处多多。阅读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品质。任何一本好书,都充满真善美的情怀,充满了正能量,这些东西最终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
(二)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中的“听”应该算得上其他三项的前提和基础。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道德品质。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习惯的养成,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三)勤思好问的习惯。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做学问,顾名思义,不光要学,还要问。养成勤思和好问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当然也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在认识和态度上,学校要和家庭合作对学生说明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习惯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兴趣,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究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什么好处?我们大部分的学生不理解、不明白,也根本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所以在培养和训练学习习惯之前,老师应该先向学生解释清楚,阐明培养良好习惯与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关系和重要性,和家长一起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常对他们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目的性、主动性。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养成学习良好习惯的故事,有时抓住身边一些养成良好习惯,取得成功的实例更有说服力。还可以说说好的学习习惯会给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无数的方便等等,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在内容和方法上,要让学生明确每一种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有哪些,特别是低段的学生更是莫名其妙,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时,应该做到那些。当然,因为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只是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习惯训练中,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课标对不同年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及要求,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训练。比如,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那么老师就应该向学生讲清楚专心听讲的要求:做到“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眼睛是拿来看东西的,所以上课眼睛要看黑板,看老师,而不能看别的,这样肯定会分心。耳朵是拿来听话的,上课要听清楚老师所讲的知识,还要记住而且理解这些知识。嘴巴还要到,就是要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不是和同学讲话。手到,就是边听边记,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及时记录下来,或者把老师讲的相关内容在书上勾勾画画。心到最关键了,老师讲的话,哪怕耳朵听了,如果没有用心,也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毫无印象。只有在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把心放到学习上,动脑筋思考,才能真正记住并掌握。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要坚持检查,落实,慢慢地学生会逐渐形成习惯。当然在进行具体训练时,低段的学生只要能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也就差不多了,随着年龄的增大再增加其他要求,相信经过老师和学生的坚持,良好的听讲习惯就会很快养成。
(三)在具体训练时,要严格监督执行和持之以恒,需要家校沟通,要求和训练达成一致。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是要耗费很多功夫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精力。因此老师与家长要通力合作,训练时要互相沟通交流,训练的要求和方法要尽量保持一致。老师家长都要注意,针对某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严格遵守计划,千万不能放松。不能凭着自己的心情进行,比如有些老师家长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对孩子的训练就做得不够好,自己一高兴对孩子的训练就不够严格,有时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心情比较差的时候,竟把不好的心情发泄到孩子身上,即使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他们仍然看着不顺眼,真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老师家长心情差就根本不去管孩子,只要心情好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训练也更积极、更严格,巴不得孩子马上就成为自己眼里标准的优秀娃娃。心理学告诉我们,行为自动化后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孩子,他们的行为在向自动化发展和转变的过程当中,因为自律性和自觉性都较差,所以需要大人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和督促。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非常注重对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容易执行且严格的行为要求。例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老师会在学生写字课还有课堂作业中提出具体的书写要求,对于达到训练要求的给予表扬,对那些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严格要求重新训练,但是,当孩子回到家里,家长能向这样严格要求和训练吗?我看很多是做不到的,所以需要家校配合,特别是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就需要家长监督。
参考文献:
[1]栾德祥.浅谈培养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J].吉林教育,2011(26):101.
[2]卢耀华.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5):126+66.
[3]孙云晓.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2(10):89-9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