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
2018-05-10黄金华
黄金华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反映的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求学习技术,对产品和工艺不断的进行创新。培育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匠心打造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需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加强顶层设计,潜心研究,探索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时代需要、必要性,技工院校要转变理念、统一思想、突出特色、办出水平,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过程,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提升教育质量,填充教育内容,拓展教育范畴,培育工匠技能,营造匠心文化,抓好工匠精神培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当前培养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为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应当有效融入工匠精神,从而使学生职业素养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进而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就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6年全国两会,“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耳目一新。李克强总理强调:“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更加白热化,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需求,更是国家的需求,它驱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使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何谓“工匠”?工匠就是那些喜欢持续打磨自己的产品、不倦优化自己的工艺、享受追求完美品质过程的那些人。他们对于产品的质量有着偏执的要求,甘愿将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99%,“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物质或者精神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专注的气质,把一件事情做好并发挥到极致,这是它的内涵和深度。所以,我们看到瑞士表、德国车这样的品牌,都是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却成为百姓慕名追求的产品。那么,工匠精神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工作态度上的一丝不苟
工作态度在工匠精神的维度上,是指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来进行操作,不追求“短、平、快”,不强调短期利益,不急于求成,而是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问题,正是因为这样,才能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二)产品质量上的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的追求精神主要体现在工匠们注重细节,不放过任何一道工序、一个环节、一个细节,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实现产品从优秀到卓越。正是工匠们止于至善的产品质量追求,才能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三)职业精神上的持之以恒
工匠精神就是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几十年如一日,有的甚至倾其一生只钟情一件事。只有职业精神上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后辈懂得坚守的价值理性。
二、对我国技工院校教育现状分析
(一)职业教育相对规模明显不足
办学相对规模仍显不足。20年来,我国的技工院校从400所增加到1327所,在校生由100多万增加到1000多万,办学规模占据了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例如,在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家,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学生占比例超过了70%,而在瑞士,更有“全面职教”之说。
(二)层次结构不健全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逐步建立起了从中职、专科到技术学士、硕士、博士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但我国的技工院校一直停滞在专科层次且无权授予专业学位,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学生职业能力不健全
从当前技工院校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情况来看,培养过程中没有正确、全面把握学生所需要掌握的职业能力,不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就业后呈现出学生沟通能力不强,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通用写作能力欠缺,最重要的是做事不够细心,甚至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不佳,欠缺工匠精神。体现出学生职业能力不健全。
三、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推进途径探索
(一)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职业精神往往要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当工匠精神与具体的职业场景相关联时,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这一精神的实质与价值。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信仰与追求。在职业精神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可以通过建立模拟场景的方式,激发并训练形成相关职业情感的过程。若仅从理论上宣讲某种职业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往往较为虚幻,较难与职业现实接轨。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必须将其放到现实情景中进行锻造。
首先,“心传身授”的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领会工匠精神。所谓“心传”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熏陶和无形的心理传递。没有固定的范本和模式。对于传授之人来说,是一种默会的教学方式:对于受教者来说,学习的过程不仅仅靠单纯的技术继承就能達到学习目标,还需要通过不断的体会施教与受教双方需要彼此之间心理的传授和领悟。所谓“身授”是指亲身传授,施教与受教共同参与实践,施教承担传授者和指导者的责任。施教与受教双方共同讨论问题、钻研技术。
其次,“体知躬行”的实践教育有助于学生体验工匠精神。在中国古代艺徒制度和西方行会的学徒制中,学徒都是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技艺,体验并形成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职业精神。技工院校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教育中,才能真正感受、获得这种精神,并最终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的职业素养。
(二)“走出去,请进来”是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
技工院校应采用“走出去”(如采访、参观等)、“请进来”(如专家讲座等)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技工院校学生通过企业参观、人物采访等,可以直接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认识到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素质在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作全面、深入、细致的剖析,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并具备这一职业精神。另外,学校应发挥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由于他们与在校生有着相似的学习经历和知识结构,其亲身经历最能引起学生的模仿,也最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能起到极大的示范作用。
(三)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
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技术创新等紧密相连,要培育“工匠精神”,就要从职业教育抓起,进而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目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但却没有培养他们的职业技术文化——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著的坚守,对职业敬畏、对产品负责,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工匠精神”。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工匠精神”。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企业首先必须转变观念,致力打造百年老店、民族品牌,并积极营造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环境,主动承担职教育人的重任。
(四)校园文化的熏陶是弘扬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手段
技工院校应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引领,充分利用这一隐性教育资源,传播、弘扬工匠精神。技工院校可通过相关的演讲、比赛、展览等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精神氛围。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磨练其实践能力。还能对其职业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比如举办“品质是一种坚持和追求”的征文比赛或演讲活动。此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品质意识,而对品质的坚持和追求正是工匠精神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活动可凭借其丰富的形式,寓教于各类活动中,以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使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
(五)让一线技能人才得到应有尊重
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首先要建立起优化规模层次,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规模上说,使我国技工院校教育的70%以上为应用技术型教育;从层次上说,强化技工院校往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支持条件成熟的技工院校丰富和提升办学的层次结构,搭建中职和高职、应用本科和专业研究生衔接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除了技工院校和企业的努力,我们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权利营造全社会尊重职业、尊重劳动的氛围。从制度层面着手,一线实用技能人才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更加自信地施展才华,为产业转型升级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
(六)厚植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是对技工院校文化进行职业化改造,包括将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的文化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加强人文教育、力戒技工院校文化教育功利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优秀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比如,我校汽车维修类专业“先修身、后修车”的专业文化,准确地阐释了汽车维修人才“德技雙修”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生自我修炼与提升,切实实践工匠精神。学生也应该以一个工匠人的身份来对待自己所学的专业。
(七)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共同开发实训实践项目
技工教学要出精品就得从师资力量方面来努力。只有组建好一支职业素养和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才能在这些“师傅”的带领下培养出一流的技术能手和职业人士。然而师资队伍的组建不能单靠学校原有的师资队伍,还要接触企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让他们也参与到某些课程或某些环节的实践教学,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就可以让拥有多年调查经验的调查公司的老手带着项目去学习,以便学生在实际操作者掌握。比如像网络营销也可请一些大的知名电商平台的技术人员,通过过来操作来教会学生具体操作技能。
(八)获取校企各方支持,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要想把技工教育办好,首先得取得学校和校企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因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得从学校层面去打造各个专业的技能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技能,培养一批批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长期孜孜不倦的努力。如校方要积极深入市场调研,要花钱购买实训设备,组建专业实训室和实践基地。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保障学生作为一名学徒有足够的训练场所和训练设备,在专业指导下和耐心帮助下才能练就学生精益求精,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做到完美的境界。
四、总结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需求,更是国家的需求,它驱动着“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发展,使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是国家的呼唤,这是时代的呼唤。而技工教育作为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实用性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现实中,仍存在着些许发展窘境,学生职业素养不健全,缺乏工匠精神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技工教育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技工教育的现状入手,探寻了技工教育发展的新契机,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中,提出了可行性的推进途径,以期助力技工教育的健康发展。确保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企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基于“工匠精神”视角谈高职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168-169.
[2]单侠芹.工匠精神引导下对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7(1):21-23
[3]俞力.浅谈如何培养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J].教育现代化,2016,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