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因素

2018-05-10胡丙寅

新一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成因农村中学生厌学

胡丙寅

摘 要:中学在孩子求学的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孩子正处于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容易产生两极分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厌学现象在农村中学教学中越来越严重。分析学生厌学情况的成因,找到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关键因素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问题成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农村中学教学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调查中发现,有60%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这其中大多数学生有厌学情绪,厌学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解决学生厌学情况迫在眉睫。通过研究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产发生厌学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消极思想的影响

(一)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在我们小县城农村这个小圈子里,许多家长的周围混的好的人,往往是社会上大多没读书的且“胆大妄为”的人。读书的孩子由于受到各项规章制度的教育,到了社会办事情也规规矩矩、前思后想。说实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在现实社会中往住会吃亏。而没有读书的人大脑中没那么多规矩,他只顾自己做,既定事实后当地政府也拿他没办法。比如现在的违章建筑大多是未读过什么书的人所建,充其量重办手续加上罚款也还是划得来。如果按规矩去办手续却很难办到,甚至花更多的钱,这就是摆在家长和孩子面前的事实。再说孩子考入了大学,毕业后还得自己找工作,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不如早就业早挣钱。特别是农村教育部门,大学毕业,到乡村任教,年头到年尾辛辛苦苦,工资赶不上在外务工的农民工。

(二)受“劳动报酬分配”的影响

在我们这个小县城和农村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大多不如没有读书的农民工的工资。像我们一般大学毕业生的一天的总收入差不多100元,同时期木工、泥工的工资少则200元。以前工薪族有退休金这点显耀,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参保,我们机关事业单位同样要自己交纳社保,大家退休同样也有退休金,而在退休前他们挣的钱又比工薪族多。那么我又为什么要读书呢?当今社会生活令人眼花缭乱,挡不住的诱惑、层出不穷的“用”,花样翻新的“玩”,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撩拨着中学生的心。相比之下,学习就成了某些人眼中“最无聊、最枯燥”甚至“最烦人”的事情,学习的人也就成了最“傻”的人。

二、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基础知识薄弱,学生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任务

中学阶段,课程增多,课业数量增加,质量要求提高,难度加大,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思维的抽象、推理的逻辑性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小学阶段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越学越难,没有掌握透彻的知识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厌学心理悄然而生。

(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大多数学生做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三)自制力差、懒惰

部分自制力差的中学生,往往容易受外部消极因素影响,追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自己娇惯自己,不肯在学习上下功夫,认为学校限制了自己的自由,老师管得自己太多,因而厌恶学校,厌恶学习。

(四)沉迷于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已进入普通家庭生活,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相比课堂上枯燥无味的教学,网络上游戏更有吸引力。所以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不愿意写作业就可想而知。甚至有些同学在课堂上玩手机,成绩逐渐变差、缺乏自信。没有自信,也就没有成功。久而久之,成绩落后,这时他们就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不是一块读书的料。于是干脆不学了。

(五)逆反心理重

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成绩很好,是老师眼里的佼佼者,进入中学后,由于所学的科目增多,学习的时间分散了,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所下降。可能会被老师所忽视。这时他们会产生对老师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会转变为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厌恶,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三、家庭原因

(一)在小县城和农村,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孩子,他们的父母都到外地打工,有的是爷爷奶奶带,有的学生甚至是自己管自己,或许还要带弟弟妹妹。那么学生的家庭教育这块便会缺失,老师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就很难。

(二)家长不配合学校

常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些好动调皮的学生根本听不进去老师的说教,但老师又不能对学生进行体罚,只能请家长到学校配合教育,可多数家长都不来或没时间来校。如果对学生的教育有点过当,有些家长可能闹到学校讨说法甚至人身攻击。

(三)留守儿童较多,缺少关爱,家庭教育失衡,德育养成教育成为真空

农村学生的父母素质普遍不高又经常外出务工,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对子女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祖輩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没有父母的督促,使大部分学习自主性不强的学生越学越差。这些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变得任性,不服从管教,学习态度消极,对学习无兴趣。

总之,学生厌学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当然我以上所谈的看法都基于农村城镇这一区域,在经济较好的地方则不然。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密切配合,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我相信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发展,我们农村孩子这种厌学情绪会逐渐消失。

猜你喜欢

问题成因农村中学生厌学
管窥高中生习惯养成问题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浅谈概率学习中的问题成因与解决策略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纠正
浅谈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及对策
岩土工程勘察内外业工作常见问题成因及改进建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防治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