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薄弱中学内生发展的创新实践*——从莘县二中教学变革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2018-05-10周西政段章华葛庆龙
周西政 段章华 葛庆龙
信息技术支持下薄弱中学内生发展的创新实践*——从莘县二中教学变革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周西政1段章华2葛庆龙3
(1.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山东聊城 252400 2.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教科处,山东聊城 252400 3.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高一级部,山东聊城 25240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文章以一所由薄弱校走向优质校的中学——莘县二中为例,分析了其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内生发展创新实践:确立“情·理并融”的教学变革理念,推动情感与技术的融合;建构情感唤醒机制,激活学生内生发展动力;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撬动课堂教学变革;构建“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文章为解决薄弱校优质化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信息技术;薄弱中学;情理并融;教学范式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推动下,采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首选,也是薄弱中学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个要素与教学形态的深度融合。在这种背景下,薄弱中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下文简称“莘县二中”)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本身出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发展契机,着力于学校内生发展,激发内蕴于自身的主体发展意识和动力,在“情·理并融”的教学变革理念的指导下,建构了教学中的情感唤醒机制,创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薄弱中学实现转型发展的成功路径。
一确立“情·理并融”的教学变革理念,推动情感与技术的融合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界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但是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单单依靠技术并不能彻底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有效整合技术、优化教学的目的,无法全面促进教育的变革。
经济学中的内生发展(Endogenous Growth)理论认为:地区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地方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最好的途径是以当地人作为地区开发主体,使当地人成为地区开发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1]。该理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注重学校基于内部的生长能力的培养;以学校中的“人”为改革主体,使其成为学校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但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理性、是一种手段,单纯依赖技术手段无法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难以让学习真正发生。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育者的情感关照,即用情感唤醒情感,以教师的尊重、信任与关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撬动教学的深度变革。
结合情感教育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莘县二中首先确立了“情·理并融”的教学变革理念,将“情”与“理”共同融入课堂教学。“情·理并融”中的“情”指情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学生尊重、信任、关爱等的积极情感,它注重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现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发展和完善;“理”指技术,在此处特指与计算机、网络、通信相关的技术,它注重操作和效能,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提供便捷、有效、个性化的方法与途径。“情·理并融”教学改革理念既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注重情感的渗透,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同时,也发挥情感的独特作用。
二建构情感唤醒机制,激活学生内生发展动力
薄弱中学的学生往往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边缘、被冷落的窘境,普遍存在麻木、失落、自卑的心理和学习动力缺乏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生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又是教育的更高追求。能不能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生命个体发展的教育,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此,学校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确立为办学理念,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莘县二中建构起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的情感激励机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励志教育、尊重教育、关爱活动,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1 取消传统班级管理中的班主任制度,将导师制引入班级管理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全员导师负责制。即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均担任学生导师,采用“1+N”(一位导师+若干学生)模式,让导师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包括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思想等各个方面。导师通过常态化的师生交流对学生“导心”、“导学”、“导行”,用情感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课堂;通过励志教育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科学的学习观。导师通过团体辅导,师生共同参与“阳光大课间”、个别谈话、社会实践、演讲等活动,实现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运用网络平台建立小组微信群、QQ群等,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能时时得到全方位的关注。通过实施全人员、全过程、全领域的导师制,促进学生养成坚毅的品格、树立远大的成长目标、获得学习的持续动力。
2 积极营造充满温度的教学文化,形成对学生充满尊重、信任和关爱的成长环境
教育活动是一种充满情感关爱的活动,积极的情感关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莘县二中通过班级文化长廊、校园学生电视台、校《晨风报》及学生主持专题班会等形式,建设尊重、信任与关爱学生的校园文化。同时,学校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成立自我教育管理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与班级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在工作中将尊重、信任与关爱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欣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和自主发展的的空间。
三建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撬动课堂教学变革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莘县二中建构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1 运用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在线课程将成为学校日常教学的常规设置,课程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线上线下融合。大规模开放课程将融入学校教育,成为学校常规和常态设置。”[2]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首先体现在与课程资源的融合方面,针对薄弱中学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科理解力不强等问题,莘县二中借助信息技术,对国家课程资源和地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与整合,改变资源的呈现方式,建立数字化、交互性的教与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源,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2 搭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
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是为开展教学活动而采用的网络化的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教师利用平台上传各种教学资源,学生利用平台开展学习。该平台可以满足施教、学习、训练、测评与数据收集与反馈的需要,能实现学习资源传递从手动到自动网络化的转变。
3 重构课堂教学流程,优化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资源不再限于教师与教材,而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整个资源环境。学生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传递方式的改变,为学生课前深度自学奠定了基础,进而为整个教学流程由传统的“先教后练”转变为“先学后教”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目的。
4 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得力工具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度自学、合作学习和探究性研习有了资源的支持;而借助信息技术使学习资源生动化、形象化与生活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异步性;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获取的数据,则确保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我改进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1 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示意
四构建“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促进学生成长
在教学改革方面,各教学流派都聚焦于教学范式的创新。莘县二中在“情·理并融”的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建了“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一”,是一个核心理念,即让课堂“灵动”起来;“五”指五个教学基本策略,即问题导学、小组促学、微课助学、讨论释学、评价测学;“三”指三个学习环节,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研习、课后巩固练习。
图2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示意图
1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的核心理念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中的一个核心理念是“灵动”,“灵动”是使学生自内而外融入课堂学习过程的积极状态。它强调教学触及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活化学生思维,满足学生学习的存在感、获得感,使课堂充满活力。
2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的五种教学基本策略
①问题导学策略是指将知识问题化,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动机,驱动学习,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问题层次化、形象化、生活化,分解学习难度,以便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②小组促学策略是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互帮互助,弥补独立学习能力的不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习小组建设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我存在感和责任感。
③微课助学策略是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制成音频、视频、图片,通过形象化、简单化、生活化等特征的微课资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微课资源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教师课前制作的微课;第二级是在探究研习环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即时动态生成的微课;第三级是课后教师根据巩固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由优秀学生自己制作的微课。三级微课助学的策略,保证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④讨论释学策略是指学生之间的切磋交流,通过两人对学、小组互学、班内群学等多种方式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解疑释惑。
⑤评价测学策略是通过评价检测学习效果。分为三级测评,即课前自主检测、课中即时检测和课后巩固检测。祝智庭指出:“(大数据)将带来学习的三大改变:能够随时收集学习中的双向反馈(对学习进行反馈,同时对教学进行反馈)数据;可以真正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是在一组类似的学生层面定制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概率预测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3]教师利用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推送三级检测题目,以检测三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利用平台即时生成的测评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据此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供学生再学习。在评价方面,“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采取以量化积分为标准的评价激励阶梯制度,每梯度设置如研学旅行、师生联欢等精神或物质上的激励方式。各班级以小组评价为主,将小组和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再根据量化评价结果,分梯度给予学生以本梯度可选式的奖励。
3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的三个学习环节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下的学习环节主要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探究研习和课后巩固练习,如图3所示。
图3 “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的三个学习环节示意图
①课前自主学习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以问题驱动、自定学习内容和进度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案”的引领下,通过在线学习电子教材、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线上交流、完成在线检测、进行自学反思等完成学习任务。
②课中探究研习是针对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生生互助、教师协助的学习活动。在探究研习中,学生利用“互动探究案”,以反馈点拨、完成互动探究案、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反思归纳等形式,通过师生、生生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完成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在本环节,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即时动态生成二级微课,以便学生课下学习巩固。
③课后巩固练习是知识内容的巩固与强化环节。学生根据需要选择观看二级微课,在线独立完成“巩固训练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提升。教师根据数字化教与学平台获取在线练习数据,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由优秀学生录制相应的“三级微课”,供有需求的学生再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和“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成为了真正的智慧成长课堂。
五小结
“情·理并融”理念之下形成的情感唤醒机制、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机制和“一五三”课堂教学范式,激活了课堂内在的生命力,增强了学生的存在感、自我效能感和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进而激活了学校本身的内生发展动力,促使学校的教学生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由此,莘县二中快速地实现了教学转型,走上了由薄弱校向优质校转变的“快车道”。
[1]张环宙,黄超超,周永广.内生式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61-68.
[2]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未来教育[J].人民教育,2018,(1):34-39.
[3]祝智庭.教育呼唤数据智慧[J].人民教育,2018,(1):29-33.
[4]胡敏中.顺向思维,异向思维和反向思维[J].青海社会科学,2001,(1):66-69.
[5]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的取向探析[J].教育研究,2014,(3):96-105.
[6]刘顺传,徐祖平.“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下全员育人导师制探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6-118.
[7]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4):27-32.
[8]殷旭彪,陈琳,王永花.论信息技术在教育运用中的技术理性[J].中国远程教育,2011,(2):24-27.
编辑:小西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n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of Weak High Schools under the Suppor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Explor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from the Teaching Reform in Shenxian No.2 High School
ZHOU Xi-zheng1DUAN Zhang-hua2GE Qing-long3
()
Education equi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ocial equity. The present article takes Shenxian No.2 high school as the case, which develops from weak to quality.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he high school has stepped out of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ath of endogenous development. Its innovative practice includes four aspects. First, establish the “harmony of emotion and sense” concept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motion and technology. Second, construct the emotional wake-up mechanism to activate student’s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Third, establish a deep integration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to pry up the reform of class teaching. Fourth, build the “153” teaching mode to promote students’ life growth.The article provides new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eak schools and promoting education fair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ak high school; harmony of emotion and sense; teaching paradigm
G40-057
A
1009—8097(2018)04—0120—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4.018
周西政,山东省物理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原子物理学硕士,莘县第二中学校长。邮箱zhou63567068@163.com。
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