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制变革下师生交往的新样态

2018-05-10姚君丹

新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朋辈星河老师

文/姚君丹

教师关键词:共同学习者、参与者

案例学校: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

论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备受后人推崇,也常被我们用作教育学生虚心、好学的至理名言。事实上,这句话的教育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在学生眼中,老师就是那个站在讲台上拿着教科书的人。他的同学、父母,周围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他的老师。而孔子这句朴素的话语告诉我们,若有心向学,人人皆可为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星河实验小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意在通过对学校机制的改变催生出新型的师生关系。

年段机制,朋辈师生的可能

“朋辈交往”,顾名思义是朋友、同辈之间的人际交往。

观察一:同一楼层有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孩子,他们每天都有碰面的机会,但是相互之间不认识,几乎从不交谈。

观察二:体育社团训练,低、中、高各个年段的孩子都有,训练时,他们相互指导,相互鼓励,真好!

在教育者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发生在两个场景中的朋辈交往,一个没有交集,一个主动交往。纵观校园,朋辈间的交往仅限于班级内、同龄之间,一个班级里也是爱好相仿,有共同话题的孩子交往较多。中国的孩子相对内秀,朋辈交往更倾向于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环境。所以,跨龄之间的朋辈交往很少。自然,跨龄之间的“传帮带”就缺少了平台。

星河实验小学决定首先通过搭建交往平台,营造交往空间来促进朋辈交往的频率。每周一的社团课打破班级、年级的壁垒,进行走班教学。由学生自己选择班级、老师、学友,下午第三节课,带上学习材料来一场跨年级的朋辈交往;每周二、三、四的午读时间,图书馆同时开放给两个不同年段的班级阅读;每周五的“星巴克”时光,学生们在星巴克小广场上进行“艺术秀”,或吉他演奏,或挥毫泼墨……来一次以文会友。

吉他艺术秀

在此基础上,学校成立了“CI助学联盟社”,通过实施“学长制”,培养一批综合素质优异的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学长导师”。每天的早操、放学时间,总有一位学长来带领弟弟妹妹们一起做广播体操;每周的晨会课也有一节是排给学长们的,由他们根据晨会主题,或自身的爱好、特长带去10分钟的微课程;午读时间,学长们也会定期给联盟班级的孩子作好书推荐……同时每一位学长都长期帮助一位弟弟或者妹妹,呵护他们的成长。

密涅瓦大学是没有校园的大学,十一学校创造了没有墙壁的教室。现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壁垒被打破,学科被跨界,知识被融合。我们看到基因重组给各领域都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朋辈交往中,星河实验小学打开格局,拥抱变化,通过“学长导师制”让孩子学习交往与沟通,学会责任与担当,让朋辈交往发挥更多、更大的教育价值。

教室机制,师生关系的迭代

在计算机没有普及之前,人们大多运用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眼神、动作、体态等都能作为附加语言传递出信息,也能让对方及时做出反应。现在的孩子都是在充分发达的媒介中成长起来的。平板、电话手表等的普及更是加速了交流网络化的趋势,网络化交流虽然避免了谈话时一些尴尬的问题,也让思考更加深入、全面等,但也遗憾地让面对面交流变少,而一些孩子因为习惯了使用网络语言,导致面对面交流语言匮乏,而使得与人交往出现危机。

于是在成人眼中,网络俨然成了洪水猛兽。然而,信息化的全球覆盖,让网络成了教学工具。“网上课堂”也以一定的速度正在被推广和使用并介入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中,一种新型的“教室”正在形成。如何使用网络,又不受制于网络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的。QQ、微信、cctalk、速算盒子、一起作业网等成为老师与学生在学校以外建立联系的媒介。在这个“虚拟教室”里,老师通过操作教师端给学生推送作业或者交流学习。计算机查漏补缺,担当了“警察”的身份。老师则以共同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我们实践发现:

任务驱动,合作紧密。全国各地都曾对“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做作业”进行过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反思,发现传统作业重数量轻质量,重学科轻实践,重布置轻评价,重统一轻分层。因此,我们常设计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共同体,以“项目化”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下就是星河实验小学四年级期末的项目化学习内容:

1常州城市在逐渐发展中,城市范围逐渐扩大,各种交通方式在形成一张细密的交通网。你会文明交通吗?你的家长朋友会文明交通吗?调查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交通陋习?针对这些陋习,提出你的改正建议,并发出你的号召。2湖塘是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已经形成了纺织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你的身边有人从事纺织行业吗?你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吗?请深入一家纺织工厂,了解工作流程,了解发展困惑,并在调查后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3湖塘河水悠悠流过镇中,它是我们的母亲河。可如今它逐渐湮没,我们不再依偎着它欢笑。你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吗?你关注过它的现状吗?请你对它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让它重新焕发光彩。4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我们不变的爱好。常州名点小吃繁多,你知道多少?这些美食在哪里能品尝到呢?你能利用小组的力量去调查研究,并绘制出常州的美食地图吗?让它也成为一份常州的旅游名片。5 家居智能化、环保化已经成为现代趋势。你对此有哪些好的建议吗?这些建议可行性有多大?请利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并设计出一份智能环保家居方案。6 在中国有很多著名的桥梁,如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河北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这些桥梁为什么承受力这么强?请你观察常州的桥梁,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研究。

老师的神回复

每一个项目组聘请一位老师担任课程导师,每位导师带领七八人的团队,并在网上组建“项目组群”。导师们除了现场的指导与互动,大多数的交流是在网络上完成的。“项目组群”内的头脑风暴时常是各类点子井喷式爆发的空间。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一位导师都要与学生保持高密度的交流和沟通,及时捕捉到他们交谈中的亮点并记录、引导,以期在最后的汇报展示中,项目组有一个精彩的亮相。

对等交流,关系亲密。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网络教室交流,学生常常会使用网络语和表情包。如果这时老师能听懂也能回复一句“比心”或是“为你打call”,会让学生觉得特别亲切。处在网络文化环境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学习和使用网络热词,青少年尤其如此。网络语因为它的风趣、形象,有它的可取之处。如果老师能懂得一些网络语,又能指导学生注重语言上的礼仪,不超过一定的尺度,那就会被学生视为与时俱进的老师。和学生越相似,学生越亲近老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哪怕是那些看起来满不在乎的学生,也会反复读你的回复。学生会把老师的点评称为“神回复”。一是希望你及早回复,二是希望你多给一点文字。对待每一份作业,老师的点评都要到位,用我们的“神回复”表示对他们的喜爱。

亦师亦友,是多少学生和老师渴望的相处关系!“虚拟教室”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的另一个生命场, 在这个场域构建师生的朋辈关系,让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另一种成全的途径。

家校机制,家长导师的升级

每一个学校都有家委会。在星河,家委会成立之初,主要职能在于配合学校、班主任的工作,随着家委会职能的完善,以及家长学校定期地开展,家校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家长开始更深入地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进一步发挥他的教育职能。随着教育、社会一体化的发展,家长参与学校课程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1.知识型导师

在星河,每一位家长都要担任晨光爸爸或者故事妈妈。现在的社会,一个孩子的身边往往围绕着一大群家长,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叔叔、阿姨。这样一来,一个班级拥有的家长人数该是多么可观。再加上家长职业不同,特长不同,工作场所不同,以此形成的可以支配的具备教育功能的物品、设备就会有所不同。他们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可能正是我们老师自身缺乏的,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镜头一:当朝阳轻轻地从城市的楼宇间播撒光芒,校园里,走进了一群可敬、可亲的“老师”,那是充满魅力的“晨光爸爸”。他们将走进自己孩子所在的班级,为全班小朋友送去特殊的课程。二年级一班的小函爸爸,利用国庆假期刚刚骑自行车去了北京,每天行进200公里,六天才抵达目的地。今天,他就要给孩子们讲一讲自己在骑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旅行中有趣的故事,当他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行程路线图时,班级里的小朋友都佩服得张大了嘴巴!

镜头二:每周一的“故事妈妈”课程,在每个星河娃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小畅妈妈是一位校外培训机构的美术老师,她带来的《水墨动画》讲座,让孩子们在欣赏经典水墨动画片的同时,了解了水墨画的历史,并通过亲自动手来体验水墨画的魅力,小朋友乐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美的熏陶。

星河以开放悦纳的姿态开放办学,鼓励不

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兴趣、不同身份的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样而丰富的生活视角、人生经验和行事智慧。正是因为这些晨光课程,让孩子们徜徉在七彩的世界里,沉浸在创想的星河中。

2.生活型导师

2016年由三年级二班家委会策划的“合宿”课程,迅速席卷星河家庭。“合宿”一词来自日语,是日本中小学生暑假中一种传统的活动。在学校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以课外活动小组或运动队的形式到校进行一段近乎半军事化的封闭式集体生活,意在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娱乐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合宿”这个美好的词语引发了三年级二班所有孩子和家长的热情与遐想。除了在学校,我们是不是可以让朋辈交往在校园以外有更深入宽广的延伸?合宿课程在大家的期盼中开始了。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演绎着不同的合宿生活。

晨光爸爸

故事妈妈

周心叶的妈妈写道: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正成为他们社会性发展和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他们和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分享、交流、相互间的学习……都是我们成人无法给予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鼓励他们和同伴互动,创设支持性的环境往后退一步陪伴他们的成长。而在心儿参与的这两次合宿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她作为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她或许会和同伴分享物质,但和他人一起分享精神方面的(比如父母的爱),显然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虚拟世界越发达,真实世界越珍贵。在我们能力所及的范围里,在引导、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去为他们创设环境,让他们去体验、感受、自我发现……让他们有能力为自己建立健康、积极的社交圈。最终,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期望通过家校机制,让家长成为导师,在家庭中发挥更多的教育职能。

空间机制,社工师生的催生

现在的学生缺失自然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回想我们小时候,一出门就能呼朋引伴,一个村的孩子能很快聚拢到一起玩耍,这种“发小”一同成长的经历弥补了很多独生子女成长的孤独感。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宽敞的生活空间被相对封闭的单元楼代替,再加上现代人相对独立的生活方式,一个楼道的孩子互不认识也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导致了孩子的生活空间变得狭小。另一方面,学校因为戴着“安全教育”的“防护帽”,不敢越雷池一步,教育的空间越来越小,范围越来越窄,要求越来越多,内容却越来越“缺氧”。教育忘却了培养儿童的旨归,舍弃了儿童放养的机会,日复一日地走进了“圈养”的怪圈。孩子的生命空间由谁来打造?

在这样的背景下,星河实验小学提出了“儿童品格社区”的构建,从真正意义上打破圈养的樊篱,在2014年全面构建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的FSC社区生活共同体。

在这个特殊的“社区”里,星河娃走进过“麦德龙超市”,在售货员阿姨的讲解下,星河娃明白了商品是如何分类的,促销是怎么操作的,超市又有哪些部门……走进“石墨烯产业园”,在科研人员的讲解下,星河娃对石墨烯由好奇到惊叹,惊叹于它最薄最硬,结构稳固到至今未发现碳原子流失;惊叹于它载流电子迁移率最高,达到光速的1/300,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惊叹于它的超高透光率,可以吸收大约2.3%的可见光……还走进过新城南都、星河国际等居民小区,以“你对小区有哪些期望”为主题,向社区的保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一一请教对绿植分布、菜场布局、停车区域划分等的看法。

学生们进超市学习

在星河,教师的角色已不局限于教师与学生的普遍关系,而发展为具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功能的角色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关系,教师角色的担当在不同年段、空间中发生变化。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具有长期性、渗透性、模仿性等特点,它呼唤着我们把研究范围辐射到家庭、社区,与他们有机结合,构建一个以家庭教育为核心,学校教育为主导,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健康的教育网络体系。

猜你喜欢

朋辈星河老师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一支笔的进化史
星河互联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