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自主发起,共同建构平等世界

2018-05-10

新校长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集师生关系校长

“儿童站在正中央”,是四小教育哲学的核心表现。

无论课程还是活动、校内还是校外,学校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儿童本位”设计,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来支撑儿童的发展,教师是“蹲着”的对话者、倾听者甚至学习者,而不是“把知识准备嚼好了喂给学生”。

不如自己做个“窝”吧

像很多学校一样,四小每年也有读书节活动,也曾是由学校规定年级,老师规定学生读什么、做什么甚至说什么。一年年下来,虽然老师们也发觉孩子们不在状态,但也就这么一年年下来了。

这一切,却因为一次聊天,变得不一样了。

2014年4月的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三个同学结束了作为“小图书管理员”的例行工作,图书馆长路红老师跟孩子们聊了起来。

“喜欢读书节吗?”

“嗯……怎么说呢?”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嘛。”

“学校的安排,每年大同小异,制作读书小报啊、诵读会啊……这些都没有挑战性。”

“那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我们自己在班里组织了成语大赛,很有意思。”

“那今年的读书节,由你们来策划,敢不敢?”

“太敢啦!”

这个创意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孩子们很兴奋。由这三个同学发起创意、草拟方案、招募团队、内部分工、请教老师,拿出了“搭建一个书窝”的计划书,并进行了风险预估、多种宣传,包括张贴海报,在每个班级进行方案解读,做到了“个个知晓、人人明白”。

图1 看我的书窝怎么样

图2 保温杯少年的“雪岩书窝”

图3 学校任何角落都可以落居孩子的书窝

甚至还安排了噪音控制员和秩序维护中心,奖励“最具创意小窝”,在不同年级的目标设置上体现了差异化。

“书窝日”的发起者兼组织者马书严调查,全校一千多名同学中,有96%的同学愿意过这个节日,说明它满足了儿童兴趣的需要。

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对“书窝日”的评价是过程性的,教师会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书窝日护照”。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护照上写明自己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和别人讨论了什么内容,下次如何做到更好。同伴、家长、老师等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护照”上留言,就像实时阅读反馈表一样,及时提醒、引导调整,帮助发现自己的态度、兴趣及行为等。

自从开展了“书窝日”,学生的课余生活、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师生之间的对话变得更有默契,平等交流意识更加强烈,“读书-讨论-再读书”,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

“书窝日”没有老师的训导和控制,作为一个纯粹由学生发起的项目,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辅助者、支持者、协同者。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使得学生在学校得到了足够的舒适感和主动权。

李晓琦认为:“教师,是儿童成长的陪伴者,和学生一起参与,分享阅读,捕捉学生成长的瞬间。会提醒,但绝不代替;会参与,但绝不干涉。教师看到了儿童身上蕴藏的无限潜能,也看到了儿童本位课程实践的现实路径。”

校长与我有个“约会”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通过“书窝日”这样的儿童本位课程实现只是路径之一。与校长对话、自己发起文集售卖、自主设计小花园等,更是随时发生在四小的常态。

比如,每周二中午12点半,校长办公室都会有一次校长和学生的“聊天”。

这个小场景,是四小非常经典的一档栏目,叫做“校长,我来了”。

请注意,虽然是“校长,我来了”,但这是校长与我有个“约会”,而不是我与校长有个“约会”,一字之差,其意迥然。

学生有任何问题或者意见,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来找校长聊天,每次大概四五位同学。你可以聊学习、兴趣,也可以聊点小苦恼、小兴奋,甚至卖东西给校长,只要校长有空。

校长那么忙,为何还要牺牲午休时间坚持这样一档栏目?李晓琦认为,校长一定要“目中有人”,校长与学生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这所学校的师生关系是,她一直在想方设法和孩子们发生连接。

事实证明,这种“聊天”非常成功。孩子在校长这里获得了平等,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交流过程中,会碰撞出非常精彩的创意;校长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自然对老师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四小老师的观念里,学生是需要参与学校建设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主体,平等的关系一定是在相互支持中发生的。

李晓琦给记者讲了一个案例。现在学校的小花园,2006年还是一片空地,当时学生做了一项关于学校绿地面积的调查,发现学校绿地面积严重不足、比例失调,建议学校增加绿地面积,还设计了很有创意的小花园规划。学校大力支持,如今的小花园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片独好风景。

另一个故事,就更有意思了。

2009年,四小建立了学校第一个萌芽文学出版社,并出版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系列,由此开始,《三春集》《四海集》《五岳集》《六福集之匆匆六年》,到如今的《五年春秋清芳初灿》陆续出版。连续8年,印刷了12本,大约70万字,分为两大类别九大主题,进行五次分享,可谓洋洋大观。

而这一切的缘起,来自于学生发起的文集撰写和售卖项目。更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希望通过在学校售卖文集赚的钱,兑换成小书包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

该项目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离不开师生之间的通力合作。学生提出的创意就像一颗种子,老师的支持则像是养料,有了养料的种子才能破土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四小一以贯之的作风是,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一个班级发起项目,作为老师都要认真考虑,尽可能支持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这表示着老师和学生的价值观越来越趋同,关系越来越平等。

为了鼓励学生,李晓琦亲自为学生的文集写序,还设计了贴心的小奖励:当着全体师生的面,给每一个出版文集的孩子颁发红包,红包上印着“做一支爱写作的铅笔”。对很多孩子来说,这算是人生中的第一份“稿酬”。有孩子写道:“这5元钱只是它的价格,但不是它的价值,我一定会继续坚持。”

“当老师蹲下身去聆听,学生就会收获尊重,就会愿意去和老师亲近。”李晓琦认为,“让学生发起并邀请成人参与决策,才会真正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

获得红包的孩子们特别开心

学生们自己出版文集

猜你喜欢

文集师生关系校长
《熊铁基文集》出版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郭汉城文集》简介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民主与科学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