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特征分布及发展趋势
——基于 CNKI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2018-05-10胡一樱
胡一樱
(绍兴市柯桥区图书馆 浙江绍兴 312030)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意义,不仅在于阅读能给少年儿童带来智慧和快乐,还在于它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作一个系统的梳理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简称 CNKI)为数据源,对2007—2016 年间未成年人阅读推广领域的文献进行信息计量分析,清晰地展示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的全貌,理清其发展脉络,把握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CNKI进行“主题词”检索,在高级检索中将检索条件设定为:主题=“未成年人”或者主题=“少儿”或者主题=“儿童”或者主题=“婴幼儿”,并且主题=“阅读推广”,发表时间设定为2007—2016年,通过人工筛选、去重后得到有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共807篇。
本文研究利用Bicomb进行信息计量和统计,具体方法如下:① 从CNKI采集有效题录,以NoteFirst格式导出并保存为.txt文档后导入Bicomb中进行分类统计,再把数据以Excel的形式导出,并绘制成图表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的结构特征。②基于Bicomb对样本数据的基础分析,并通过Ucinet转换后将数据文件导入Net-Draw,得到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以及机构合作图谱。
2 统计结果分析
2.1 文献发表时间分布分析
某领域期刊论文的时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速度[1]。将上述以.txt格式下载的数据重命名为1.txt、2.txt、3.txt、4.txt后(因为数据一次性下载量不宜过大,所以分4次下载),导入到Bicomb中,按发表时间分类,导出Excel进行文献发表时间分布统计(见图1)。
图1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发表时间分布
图1反映出了不同年份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的发表情况。由此得出,2007—2010年,文献发表量平稳增长;2011—2014年,随着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重视程度的增加,文献发表量陡然上升;2015—2016年上升趋势有所减缓。
2.2 期刊分布分析
通过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期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文献发表空间特点和研究成果的层次[2]。将上述以.txt格式下载的数据重命名为1.txt、2.txt、3.txt、4.txt后,导入到Bicomb中,在关键词中选择“期刊”,点击统计后,导出Excel,进行期刊分布统计(见表1)。统计结果表明,未成年阅读推广相关文献807篇,分布在198个期刊上。由表1可见,《河南图书馆学刊》刊发的有关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文献数量最多,共41篇,占据总数的5.080 5%;《出版参考》刊发该研究领域文献的数量排名第2,共40篇,占据论文总数的4.956 6%;《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刊发该研究领域文献的数量排名第3,共33篇,占据论文总数的4.089 2%。其中,图书馆核心期刊发文共160篇,仅占总发文量的19.826 5%,说明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总体不高、研究层次参差不齐。
表 1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期刊分布
2.3 基金资助分析
通过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基金论文成果统计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决策机关、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基金论文代表着该领域的发展前沿、创新程度、发展趋势和研究“制高点”,而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学术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基金论文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研究领域受资助、受关注的情况[3]。
统计得出,2007—2016年间,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807篇中,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共计19篇,占文献总量的2.354 4%,其中国家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占78.947 4%,其他各省(市)基金项目占21.052 6%(见表2)。这说明目前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受关注程度较低;其次,研究者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水平也是能否获得基金资助的关键因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研究群体整体学术水平不高。
表2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基金资助情况表
2.4 学科分布分析
通过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研究文献进行学科分布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整体上把握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同其他学科合作的情况[4]。根据CNKI对学科的分类统计,可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归纳为五大类(见表3)。
表 3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学科分布表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而且不同学科的关注点不同:图书情报类学科侧重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出版类学科侧重于对未成年人阅读的书目推荐以及儿童读物的出版;中国文学类侧重未成年人的阅读与写作;教育类学科则重点关注阅读推广与未成年人教育的有机统一;其他类则涵盖了外国语言文字、计算机应用、新闻与传媒、心理学等众多方面。
2.5 高产作者分析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论文作者群体的状况与该领域发展紧密相联,通过对作者群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反映出文献作者与文献量的关系,同时,可以预测、估计和揭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研究能力,对进一步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把握该领域研究现状和预测发展前景具有指导意义[5]。
通过Bicomb工具对样本数据的作者进行提取分析,得出807篇文章共有741位不同作者。选取发文量大于2篇的作者构建共现矩阵,通过Ucinet转换后将数据文件导入Net·Draw得到高产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图中作者之间的数值表示他们之间合作次数的多少。
图 2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文献作者合作知识图谱
图谱中展示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及其合作关系。基中,合作3次以上的学术研究团队共有2个,分别是:①温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任东升、刘紫丹团队,他们注重的是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方法;②贵州省图书馆周琦、周媛团队,他们注重的是儿童阅读推广的多元化合作。另外,3人以上的学术研究团队也只有2个,分别是:温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任东升、刘紫丹、潘芳团队,以及上海市青浦区图书馆的陈彦旭、顾丹华、章殷红团队。从图谱中还能看出,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程度并不高,比较倾向于做独立研究。
2.6 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量体现其研究现状、研究实力及在该领域的影响力,研究机构分布与合作状况反映研究领域的研究团队及其力量分布。通过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研究文献进行研究机构分布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各科研机构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为科研机构的绩、效、能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6]。
经统计得出,807篇文章有412家研究单位。其中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分别以11篇发文量并列排名第一。如图3所示,图谱中展示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机构及其合作关系,其中,发文量2篇以上的96家研究机构形成的合作网络图谱整体合作关系不紧密,由3家以上科研机构组成的机构合作团体仅2个。另外,在这96家研究机构中,绝大部分研究机构来自公共图书馆,这说明公共图书馆比较重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在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主导作用,而其他学术研究机构对此研究领域的关注度不够。
图 3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
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3.1 研究热点探测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所在,学科领域里高频次、高中心性的关键词所表征的研究主题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7]。
通过Bicomb工具对样本数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得出807篇文章共有1 421个不同的关键词,对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见表4)。
表4 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关键词词频分布(≥15)
从表3可以看出,“公共图书馆”“绘本”“早期阅读”“图画书”“分级阅读”“亲子阅读”“阅读指导”“阅读环境”“经典阅读”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通过对这些高频次关键词的分析,可以归纳出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阅读服务。从表3可以看出,关键词“阅读服务”在众多关键词中排列较前,这说明“阅读服务”是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一研究热点主要涉及阅读指导、阅读环境、经典阅读推荐等几个方面内容。公共图书馆向未成年人提供的阅读服务基本上都以阅读活动为载体,诸如故事会、阅读比赛、游戏、演讲等,阅读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同时,专业人员对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指导,包括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环境、阅读场所等内容的指导,都可以提高未成年人阅读的效果。因此,阅读服务的好坏是公共图书馆对未成年人进行阅读推广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热点。
(2)早期阅读推广。从表3中可以看出,“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绘本阅读”这些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是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据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0~6岁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关键期。早期阅读不仅能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也能启蒙儿童的阅读意识。国外针对早期阅读推广的活动有很多,诸如:英国的“阅读起跑线”、德国的“启动阅读计划”、美国的“出生即阅读”计划等。国内很多图书馆特别是少儿图书馆汲取了国外这些活动的经验,同时也通过自身实践,从中研究出了很多新的活动策略和构想,这是未成年人早期阅读推广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的关键所在。
3.2 发展趋势研究
通过Bicomb工具对样本数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分析,将近十年来每年的关键词进行逐一研究,并将其归纳为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少儿图书馆、多元合作、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数字阅读等方面,根据不同年份对其出现频次进行分析(见表5),可以将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发展趋势归纳为4个方面。
表5 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发展趋势表
(1)阅读服务完善化。纵观整个十年,早期阅读和阅读服务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特别是2012—2016年期间,呈陡然上升趋势,且一直处于领先态势;2009年“分级阅读”出现,未成年人阅读推广越来越细化,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阅读特点及需求,制定出不同的阅读服务规划;2010年,《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文社文发〔2010〕42 号)中规定了“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开设专门的少年儿童阅览室”,同年,“少儿图书馆”在论文中被提及,构建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体系任重道远。因此,“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少儿图书馆”这些观点的提出,都促使未成年人阅读服务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2)推广主体多元化。阅读推广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才能收到预期效果。2013年,“多元合作”提出,使得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更多的社会力量也参与到其中,诸如政府、企业、学校等。“图书馆+”的多元化阅读推广模式,有利于推广主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也必将成为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中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3)地区差距缩小化。2011年起,国家实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战略开始向农村以及贫困地区倾斜。而阅读推广服务凭借其只要利用图书馆的场地、人员和少量文献,就可以取得很好效果的优势,在众多创新服务中脱颖而出,这就为农村及贫困地区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2012年,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开始兴起并迅速发展,从而促使我国不同地区图书馆针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的差距逐渐缩小。
(4)阅读方式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11年有关“数字阅读”的概念开始在该领域研究论文中被提及,这意味着在传统阅读模式的基础上一个全新阅读时代的到来。数字阅读不仅改变了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使阅读不受时间和场地的束缚,也丰富了其阅读生活,因此,数字阅读将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于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中。未来,数字阅读将和传统阅读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4 结语
通过对关键词的时间聚类分析,清晰地展现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研究的演进过程。近十年来未成年人阅读推广主要历经了由传统单一的推广向多元化、数字化推广迈进的发展、演进过程。虽然近十年来对未成年人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明显的量的提高,在研究的规模、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研究水平还有待提高。不能只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活动的表层意义上,还应该在基础理论上下功夫,把阅读推广的内涵挖掘出来。只有了解其本质,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才能引领未成年人阅读推广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沈奎林,何静.我国图书馆藏书结构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J].图书馆,2011(3):58-60.
[2]赵双.近十年来儿童阅读推广论文定量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98-101.
[3]张诗乐,盖双双,刘雪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效果:基于论文产出的文献计量学评价[J].科学学研究,2015(4):507-515.
[4]何晓萍,黄龙.基于SCIE 的学科信息服务现状可视化分析[J].现代情报,2015(3):136-141.
[5]丁志健,王焕景.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现状评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6):53-58.
[6]孙雨生,仇蓉蓉,黄传慧,等.国内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进展:研究力量和知识基础[J].情报杂志,2013(12):175-182.
[7]赵蓉英,郭凤娇,赵月华.科学计量学主流研究领域与热点前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2):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