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指导下继续前行
——第三届中国歌剧节述评
2018-05-10■蒋力
■蒋 力
《马向阳下乡记》剧照
2017年12月16日—2018年1月10日,由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在主会场南京及无锡、常州、徐州、3个分会场举行。歌剧节期间,共演出23部优秀歌剧,其中含中国题材歌剧14部,经典民族歌剧5部,外国歌剧1部,特邀剧目3部。在南京演出的剧目依次为:
《蔡文姬》(河南歌舞演艺集团);
《马向阳下乡记》(青岛演艺集团、青岛市歌舞剧院);
《呦呦鹿鸣》(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宁波交响乐团);
《小二黑结婚》(中国歌剧舞剧院);
《木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交响乐团、江苏大剧院);
《松毛岭之恋》(福建省歌舞剧院);
《白毛女》(文化部出品,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
《檀香刑》(山东艺术学院、青岛交响乐团);
《玛纳斯》(中央歌剧院);
《鉴真东渡》(江苏省演艺集团);
《长征》(国家大剧院);
《拉贝日记》(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江苏省交响乐团)。
在无锡演出的剧目依次为:
《星星之火》(沈阳音乐学院);
《江姐》(空政文工团);
《青春之歌》(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交响乐团);
《张思德》(南充市文化艺术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充歌舞剧院、四川省交响乐团);
《二泉》(江苏省文化厅、无锡歌舞剧院);
《阿依达》(上海歌剧院)。
在常州演出的剧目依次为:
《辛夷公主》(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
《楚庄王》(湖北省歌剧舞剧院);
《有爱才有家》(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文体新广局)。
在徐州演出的剧目依次为:
《洪湖赤卫队》(湖北省歌剧舞剧院);
《盐神》(四川省自贡市歌舞曲艺演艺公司)。
14部中国题材歌剧中,含文化部扶持民族歌剧指导委员会予以指导的民族歌剧8部。
由文化部艺术司组织的专家评论组,对15部剧目进行了观后“一剧一评”的座谈。参加专家评论组的专家计有:乔佩娟、郭兰英、羊鸣、黄奇石、王祖皆、居其宏、冯柏铭、黄维若、刘麟、莫凡、臧云飞、沈承宙、杨双智、李元华、李小祥、赵承燕、廖向红、陈蔚、王湖泉、何兆华、周英等;特约评论员计有:王道诚、蒋力、傅显舟、游之、陈志音、伦兵、项筱刚、肖文礼、陈乾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季平参加了部分剧目的观后座谈会。由于取消了评奖环节,所以在“一剧一评”的座谈会上,专家们讲真话、敢直言、少顾虑、多坦诚、优点说够、问题点透,保证了座谈会的质量。
12月16日,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开幕式在江苏大剧院隆重举行。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和江苏省省长吴政隆先后致词,指出:这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国歌剧界的一大盛事,必将对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主持。
以往两届歌剧节,都是在闭幕式上荟萃参演剧目的选段,集为一台GALA,这次则把这一样式移到了开幕式。在开幕式演唱会上演出的19个作品中,有16个作品出自参演剧目,其中9个作品出自新创作的剧目,包括独唱、重唱、合唱等多种演唱样式。经典剧目中的选段,观众耳熟能详;新剧目的选段,令人耳目一新;世界经典歌剧的选曲,体现出借鉴和包容的情怀。中国交响乐团不愧国家级乐团,在李心草的指挥下,只有两天排练,现场的艺术呈现却令观众大开眼界、大饱耳福。开幕式演唱会,先声夺人!
5部经典剧目在南京、无锡、徐州的演出,几乎都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观众的现场反应也相当热烈。演出之外,《洪湖赤卫队》剧组在徐州音乐厅举办了经典民族歌剧艺术赏析的讲座,在江苏师范大学与师生展开艺术交流。《小二黑结婚》剧组在江苏大剧院举行了观众见面会。
现实题材作品成为最大亮点
14部新创作剧目中,有3部现实题材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呦呦鹿鸣》和《有爱才有家》。虽说所占比例不算很大,但这3部戏的演出,都在观众中产生了轰动效应,也得到了专家评论组的热议。
《马向阳下乡记》由电视剧改编而来,以某市农科院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主动请战,到儿时生活过的偏僻乡村大槐树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组当代乡村的人物群像。青岛歌舞剧院,此前四十余年与歌剧没有牵连,演歌剧,他们都是第一次。这意味着导演面对的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剧团、剧组,要从一招一式教起。更可赞的是文化部艺术司的负责人还约来了一位以歌曲创作成名、从未写过歌剧的作曲家臧云飞来作曲。这是一步剑走偏锋的“险棋”,走得不好,或将满盘皆输。臧云飞说只看过歌剧没写过歌剧,有的歌剧还看不懂,怎么写?那位负责人说,你就照“小二黑”的路子写吧。这个戏的音乐,臧云飞写了一个月零三天,其间绝大部分时间住在青岛,与歌舞剧院的演员打成一片,感受入乐,乐成即排,不合适的地方立刻修改。这种速战方式虽不太符合歌剧创作的艺术规律,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歌剧创作方式。黄定山对这个戏的要求是强调它的当代性,对演员们的要求是:真诚、真实、真挚。当代性与“三真”的融汇,地方特色鲜明的旋律,喜歌剧的表演样式,使得这个戏鲜活地矗立在舞台上。我在看戏时,几乎忘记了它是歌剧或什么剧种,更被它那鲜活的生活气息所打动。专家座谈会在充分肯定这是一个接地气的作品的同时,也指出一些问题,如剧本中“买树”的情节入戏太晚,与整部戏勾连不足,没有起到多少戏剧作用;男一号唱段中的高音过多;唱词还有标语化痕迹等。
《呦呦鹿鸣》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以科学家为主角的作品。专家座谈会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指导下诞生的新作。屠呦呦的名字,随着诺贝尔医学奖对她的青睐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已广为人知,但她带领抗疟中草药研究课题组,历时3年、屡屡失败、终于成功的攻坚过程,乃至她的成长经历,却并不一定为大众所知。宁波的文艺工作者,在以屠呦呦的家乡人而自豪的同时,敏感地认识到这个题材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文化担当。当代科学家的故事化为舞台剧之后,能否得到观众的接受和喜爱?答案就在剧场:故事娓娓道来,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严峻的考验、人生的抉择纷至而来。戏好看,歌好听,事迹真实感人,表演朴实生动,是来自剧场观众的最直观的反应。主演过多部音乐剧的吕薇,第一次走上歌剧舞台,塑造了一个知性的、爱国的当代女性科学家形象,而且还是一个在舞台上立得住的女科学家形象。座谈会认为:这个是讴歌时代英雄的作品。作曲家孟卫东的音乐不端架子,不炫技法,从民间找源泉,以动听为目的。他的音乐是想着演员的,是面向观众的,民族音乐、地方特色和交响编织融合得非常好。廖向红的导演动了感情,下了工夫。与会者一致希望它成为一部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民族歌剧时代佳作。
《二泉》剧照
以平民英雄为主角,是《有爱才有家》最突出的亮点。这个戏以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福利院原院长刘德芬为原型,表现了她视福利院为家,敬老爱孤,负重克难,砥砺向前,珍视荣誉,用爱心撑起一个温馨大家庭的故事,唱响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大爱之歌。作曲家王原平的创作体现了他的民族歌剧观:音乐要好懂、好听,动人、走心,要让人感到震撼;为此,自身先要做好功课,地方的民歌、戏曲、曲艺,都要去了解。他在座谈会上提出:好的东西在民间,就看我们愿不愿意去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我们需要有一种民间音乐情怀。刘丹丽,《洪湖赤卫队》第三代韩英的饰演者,如今大部分精力已投注于艺术教育。她在公安县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每每被虽逝犹在的刘德芬和她那朴素、朴实的性格和事迹打动。想感动观众,先要感动自己,她做到了这一点。她塑造的刘德芬,病重之后还牵挂着福利院的老老小小,刘丹丽为之设计了一个佝偻着的驼背形象,最后的唱段《命运的嘱托》就是在这样的造型里演唱的。她忘记了自己,不在意以往的艺术形象,从外到内地走进了角色的心灵深处。这个平民人物的成功塑造,使刘丹丽在歌剧表演艺术领域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三部现实题材作品都在“重点扶持”范围之内,略有不同的是,前两部都有文化部或京城有经验的艺术家参与,如:作曲家孟卫东、臧云飞,编剧咏之,导演黄定山、廖向红,而《有爱才有家》几乎完全是靠湖北省的创作力量使之脱颖而出。其中,功不可没的是刘丹丽,其次是编剧中的执笔者胡应明及担任作曲和音乐总监的王原平。刘丹丽认准要主演这个戏、要将这个形象在舞台上立起来之后,2016年的国庆假期全部放弃休息,泡在公安县的剧组里。这部戏的成功,再次证明了深入生活的必要和重要。
中青年演员大放光彩
据不完全统计,歌剧节期间先后在两部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员有:
雷佳,《木兰》中饰演花木兰,《白毛女》中饰演喜儿;
《呦呦鹿鸣》剧照
张英席,《蔡文姬》中饰演董祀,《木兰》中饰演刘爽;
张海庆,《马向阳下乡记》中饰演刘世荣,《二泉》中饰演阿炳父亲华清和;
王宏伟,《二泉》中饰演阿炳,《长征》中饰演平伢子;
薛皓垠,《鉴真东渡》中饰演荣睿,《拉贝日记》中饰演约翰.拉贝;
韩蓬,《檀香刑》中饰演钱丁,《阿依达》中饰演拉达梅斯;
王庆爽,《张思德》中饰演罗喜妹,《松毛岭之恋》中饰演阿妹;
陈小涛,《江姐》中饰演甫志高,《张思德》中饰演毛泽东;
龚爽,《二泉》中饰演阿炳妻彩娣,《长征》中饰演万霞;
秦德松,《洪湖赤卫队》中饰演刘闯,《楚庄王》中饰演楚庄王;
王敏,《洪湖赤卫队》中饰演刘闯,《楚庄王》中饰演楚庄王;
马娅琴,《洪湖赤卫队》中饰演韩英,《楚庄王》中饰演樊姬;
陈小艺,《洪湖赤卫队》中饰演韩英,《楚庄王》中饰演樊姬;
薛雷,《呦呦鹿鸣》中饰演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青春之歌》中饰演卢嘉川;
柯绿娃,《鉴真东渡》中饰演静海,《拉贝日记》中饰演魏特琳;
高鹏,《白毛女》中饰演杨白劳,《小二黑结婚》中饰演二孔明;
崔京海,《辛夷公主》中饰演紫苏公主,《楚庄王》中饰演郑姝。
以雷佳为代表的这批中青年演员,几乎都是近年来歌剧舞台上非常活跃的演员。在他们大放异彩于歌剧舞台的背后,有两点我想特别指出:一、其中半数演员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都有表演课程学习的经历,结课时的考试都是歌剧片段的汇报演出。可以说,他们比其他没有表演课程的音乐艺术院校的声乐毕业生,提早一步具备了歌剧演员的基础。该院表演教研室的学科带头人,就是近二十年来在歌剧、音乐剧导演领域成绩斐然的陈蔚教授。而且,近年来被她从教学开始带起,一步步带上歌剧舞台,成为有一定艺术成就的歌剧的角色演员的学生远不止这几位。二、其中4位来自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属于该院的中青两代。创作出经典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湖北省歌,一直就有招引人材与培养人材并举的优良传统。培养方面所下的工夫,仅在近年间,就有首办经典民族歌剧青年人材培训班的事例为证。李祝华(二代“韩英”)、刘丹丽(三代“韩英”)、院长卢向荣(“彭霸天”扮演者)、副院长秦德松(“刘闯”扮演者)都是主要授课教师,王敏、陈小艺都是那个培训班上的学员。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传统恐怕也不是哪个剧院都有的。
参演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演员,还有一些歌剧新人在舞台上崭露头角,如:
吕宏伟,《张思德》中饰演张思德;
郑培钦,《青春之歌》中饰演林道静;
王传亮,《马向阳下乡记》中饰演马向阳;
丁晓君,《马向阳下乡记》中饰演李云芳;
李优,《星星之火》中饰演李小凤;
郭橙橙,《玛纳斯》中饰演阿依曲莱克。
吕宏伟是武警文工团的独唱演员,歌剧、音乐剧都演过一些,但尚未在歌剧界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次扮演张思德,他真是对路,本色的表演也征服了观众,特别是他的演唱,被专家们誉为“典型的民族声乐唱法”。对于吕宏伟来说,缺少的还是歌剧演出的机遇。郑培钦所在的剧院(浙歌)长年不排演歌剧,《青春之歌》给了她一个闪光的机遇,张曼君导演耐心而有效地予以调教,使之在歌剧舞台上一鸣惊人。王传亮是黄定山导演爱用的一个演员,声音条件相当不错,作曲家写的高音他都不含糊地唱了出来,连观众听着都替他累。他也没有那些明星大腕演员的架子,而且肯下工夫去钻研角色,这一优点希望他能保持下去。做为京剧演员的丁晓君完全是一个歌剧的门外女,但她爱琢磨,爱去团里的录音棚听声乐名家录音。臧云飞对她也多有指点,时常切磋。李云芳这个村主任与丁晓君的性格和生活环境虽相去较远,但她找到了角色的人物感觉,演得可爱可信。李优与李小凤当属隔代人,她可赞的一点是演出了角色的变化过程,与我之前看过的她的师姐的表演相比,实不逊色。郭橙橙清丽的音色,花腔技巧的无痕迹表现都有令人“惊艳”之感。
上述两类演员之外,还有些角色演员歌剧节期间虽只在一部歌剧中担任主演,仍属在歌剧舞台上坚实地一路走来之列。这样的演员,或可以孙砾为代表,还包括阮余群、李爽、於敬人、徐晓英、宋元明、车璐、刘广、谢天、赵丽丽等。
主创团队阵容扩大
主创团队的构成大致如下:
编剧。冯柏铭、冯必烈父子两部入选。一批有一定成就的剧作家(几乎都不是专司于歌剧剧本创作),计有:刘麟、王晓岭、李穗、胡应明、咏之、邹静之、唐栋等。
作曲。唐建平(2部)、关峡(2部)、臧云飞、孟卫东、卢荣昱、李云涛(兼编剧)、许舒亚、印青、石松、杜鸣、郝维亚、吴粤北、吴小平、潘磊、王原平、杨学林、韩万斋等。
导演。本届歌剧节成果最丰盛的导演是黄定山(3部入选)。回想2009年座谈总政歌剧团的《太阳雪》时,我曾说:这个戏给原为戏剧导演和教师的黄定山及一批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加盟歌剧队伍提供了舞台。不到10年,黄定山已成为歌剧导演的中坚力量,而且努力践行着民族歌剧的艺术拓展和当代性的探索。
两部戏入选的导演是陈蔚和廖向红。
其他入选剧目的导演中,近年来一直坚守歌剧岗位、或在歌剧导演领域颇有建树的是:王湖泉、易立明、张曼君。
偶入歌剧界的名导演是:田沁鑫、王延松。
从舞蹈界介入歌剧界的导演是:邢时苗、李福祥、靳苗苗、杨笑阳、梁宇。
从戏剧、戏曲界介入的导演是:邓德森、毛庭齐、傅勇凡。
编剧、作曲、导演三个门类中,有一批初探歌剧之海的艺术工作者,如:《马向阳下乡记》的编剧代路、廉海平,《青春之歌》编剧赵玎玎,《松毛岭之恋》的编剧王保卫,《二泉》的编剧任卫新,《盐神》编剧廖时香;《马向阳下乡记》作曲臧云飞,《檀香刑》编剧兼作曲李云涛,《松毛岭之恋》作曲卢荣昱;《松毛岭之恋》导演靳苗苗,《有爱才有家》导演邓德森,《盐神》导演毛庭齐,《张思德》导演傅勇凡等。(经典歌剧的作者未计)
指挥。本届歌剧节最忙碌的指挥是罗怡林,他担任了3个剧目的指挥。其次是大名鼎鼎的吕嘉(2部)和年轻的黄炎佳(2部)。其他指挥计有:姜金一、俞峰、刘新禹、朱曼、周君、张列、郑健、张峥、刘凤德、张国勇、程晔、杨洋、肖超、许忠。
大学生和业余合唱团加盟表演
大学生的加盟,计有:武汉大学艺术学院(《有爱才有家》),沈阳音乐学院北方青年合唱团和北方女子民歌合唱团(《星星之火》),山东艺术学院青年合唱团(《檀香刑》),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盐神》),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二泉》)),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合唱团(《拉贝日记》)等。据我了解,有的剧目未在节目单中体现,实际上也用了不少大学生担任群众演员及合唱,如《呦呦鹿鸣》。
学生合唱团的加盟,一是锻炼了年轻人,给他们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二是让他们通过舞台实践切身了解歌剧艺术,加深对歌剧的热爱,进而有可能成为歌剧演出的后备力量。上述各院校中,沈音和山艺音乐学院都是相关剧目的创演和出品方,武大艺术学院和院长刘丹丽都是演出方,他们的所为,都对教学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全国的音乐艺术院校很多,制作歌剧的院校也不在少数,有些剧目的水准完全不在这3部之下,可惜未能推送到歌剧节这个平台上来。
加盟参演的业余合唱团是北京的草原恋青年合唱团(《张思德》)。
一度创作的现状与未来
歌剧理论家居其宏在歌剧节总结会上说:这届歌剧节的最大成就是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民族歌剧创作,在文化部的重点扶持下,形成空前繁荣的局面。存在的问题是有数量、缺质量,也有赶浪头、一窝蜂的现象。主创艺术家应当在歌剧艺术思维上继续下工夫。对歌剧一直充满敬意的作曲家赵季平说:艺术家要静下心来,要有磨剑穿石的精神,要有自己的语言,要有文化自信,要爱得深沉,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任重道远!
专家评论组对各个剧目的研讨,多集中于一度创作,剧本方面的问题似乎偏多,其次是音乐。需知,编剧,一直是歌剧创作中力量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歌剧创作中易于成为“靶子”的环节,更是易被作曲和导演随意改动或任意取舍的环节。最后这一点,在本届歌剧节的剧目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固此,笔者认为剧本创作的问题可以单独研讨,但绝对不能孤立地去研讨。音乐方面,笔者对各位作曲家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完全是个人之见。关峡的《蔡文姬》,民族、地方、戏曲的借鉴都有,保持了《木兰》的优点,但没有更明显的、我所期待的进步。郝维亚的《辛夷公主》,受剧情的影响,或以音乐影响剧情,是正歌剧的手法,似乎比他的《大汉苏武》偏洋。唐建平的《鉴真东渡》,绕在佛乐里,似又被佛所绕。偏玄。只听一遍,说不清更说不透,然可再听。他的《拉贝日记》是特邀剧目,不拟下评语。许舒亚的《玛纳斯》从民而来,相对规矩,但偏温偏舒(抒),张力有欠缺,以至我对指挥的处理都有点疑问。孟卫东的《呦呦鹿鸣》,技法娴熟,当代感很强,歌剧思维逐渐牢固。吴粤北的《楚庄王》,正歌剧的概念与渗入骨髓的民族、民间、戏曲音乐融合糅合,是民族歌剧走向中国歌剧的有益尝试。韩万斋的《盐神》,沿着自己认定的民族歌剧创作道路,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继续前行。吴小平、潘磊的《青春之歌》,方向明确,吴的戏曲音乐创作经验与潘的乐队写作经验有机融合,偏稳,似还可跌宕一些。王原平的《有爱才有家》,普遍反应好于他的《八月桂花遍地开》,音乐好听与感人的辩证关系处理得当。杜鸣是作曲快手,他的《二泉》有感人动人的段落,有煽情手法重复过多的欠缺,还有一些舞剧或晚会的痕迹。李云涛、臧云飞、卢荣昱、石松的歌剧创作都是第一次,李的《檀香刑》起步即到位,基本在歌剧样式之内;臧的《马向阳下乡记》是急就章,已属不易,经过沉淀,相信会有得当的修润和提升;卢的《松毛岭之恋》音乐可谓苦恋,写出的音乐大大超过目前剧中的音乐,他的修改,大概会在取舍之间再次往还;石松的《张思德》,按民族歌剧来要求,略具其形,不甚理想,如果下决心大改,或将出现新的起色。
三届略比与歌剧布局
对2011年以来举办的三届歌剧节略作回顾,可以看出歌剧发展的一些特点。三届均参加的院团,计有:中央歌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前两个是中直院团,后一个是老牌的地方院团。作为排头兵,中直院团责无旁贷,而在地方院团中,湖北省歌的实力、努力和业绩,都应特别予以嘉许。三届均有剧目参加的歌剧人,我忆想到的只有唐建平、王湖泉、陈蔚、孙砾、王庆爽等几位。
从歌剧布局来看,本届歌剧节缺席的是东北的院团,如:辽宁歌剧院(哈尔滨歌剧院转企后已难在歌剧方面再有作为);西北的院团,如:陕西省歌舞剧院、甘肃歌剧院、乃至新疆艺术剧院;华中,主要是湖南的院团;总政(现已更名);上海,虽有上海歌剧院的《阿依达》一显该院实力,但包括该院在内的上海,竟然没有一部中国剧目入选,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据悉,本届歌剧节的报名剧目有40多个,就是说,初选未过的剧目有20个左右。我无从了解落选剧目的出处,依我所知,辽歌2017年有一部新戏,自认为尚不成熟;陕歌近两年的歌剧演出的确不少,《大汉苏武》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刚刚完成巡演任务,此外还复排了《张骞》,新的剧目也在筹划之中;甘肃、新疆均无歌剧新消息传来;湖南的戏(株洲歌舞剧团的《英.雄》)因故延宕,但愿两个月后能在北京的“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现身;总政歌剧团,曾被称为民族歌剧一脉单传的剧团,因某种原因而可能在调整中消失;上海近些年的中国剧目创作步履蹒跚,但还不是没有业绩,但愿下届歌剧节上能有精彩呈现吧。
本届歌剧节的全部参演剧目,分别来自:北京(5)、上海、重庆、江苏(3)、湖北(3)、山东(2)、浙江(2)、四川(2)、福建、河南、辽宁、空政。其中最窘困的大概是四川,两个剧目分别出自自贡和南充,都不在省会成都。自贡是在勉力支撑,精神可嘉。南充或可说是忽发奇想,与南充籍的歌剧人陈小涛一拍即合,但从合作结果来看,恐难做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好消息来自浙歌,在《青春之歌》的座谈会上,浙歌董事长王文龙宣布:将继续创作两部歌剧——《希望的田野》和《红船》。另一个消息是下届歌剧节(2020或2021年)将在山东举办,这意味着山东的歌剧创作还将再迈一步!
继往开来,中国歌剧创作,将在“以人民为中心”精神指导下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