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2018-05-09王佳翟莹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8期
关键词:西江流域旅游开发

王佳 翟莹莹

摘 要: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本文通过对水文化遗产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并结合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性质、存在形态等特征,将其分为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文化遗产、航道水运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文化遗产五大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期为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西江是珠江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脉的马雄山,先后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4省(区),最后经珠海境内的磨刀门水道汇入南海,全长2214公里,是中国第四长河流。西江流域覆盖了滇东南、黔西南、黔东南、桂西、桂北和粤西北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风格独特的水文化遗产,无论是对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还是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价值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原因,流域内水文化遗产尚未得到发掘整理,其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而旅游开发在促进水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传承方面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发展西江经济、繁荣西江文化的必然选择。

1 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概述

水文化遗产主要是指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并且在今天仍然存在的水文化因子,包括人类治理水环境的物质建设成果、水管理的制度和社会规范、关于水的观念和认识等不同构成要素 [1]。西江流域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水文化遗产也独具地方特色,本文根据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性质、存在形态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内容与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并世代相传而形成的一种对人们的心理、语言和行为都具有持久、稳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2]。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逐渐渗透到建筑、艺术、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等各个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如建筑中的风水及水景观营造;民间曲艺中柳州、肇庆端午节赛龙舟的龙舟歌;饮食中梧州、广东一带嗜好的“生猛海鲜”、靓汤、凉茶等,这些习俗无不受到水文化的影响。

1.2 宗教文化遗產

西江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流域内河网纵横,水资源丰富。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江海河流既给西江流域的居民尤其是水上居民以舟揖渔盐之利,又造成风暴潮涝之患,使得人们对水既恐惧又敬畏。这种情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中,便形成了西江流域特有的水情结。凡与海、水有关的神灵,都受到了人们的尊敬、膜拜。如海神、飓风神、雷神、南海神、天妃(妈祖)、龙母、龙王、伏波神、北帝太乙等水(海)神自出道之后,莫不香火如云,信众如织。其中尤以南海神、妈祖和北帝三大水(海)神最为著名。目前西江流域保留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庙宇如梧州、肇庆的龙母庙、天后宫等皆是典型的宗教文化遗产。

1.3 水利工程文化遗产

西江流域水量丰沛,在全国各大河流之中仅次于长江。而且开发条件优越,是云、贵、桂、粤四省(区)极其可贵的发展能源;特有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水利工程在西江流域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主要性态和西江流域人民伟大创造力的历史见证。以广西灵渠为例,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灵渠已经有2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灵渠不仅对岭南水运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留下了四贤祠、飞来石、三将军墓、万里桥等众多珍贵的水文化遗产。

1.4 航道水运文化遗产

西江干流航道长287公里,平均河宽约1000米,常年可通500吨级船舶。沿岸有大、中、小内河港口数十个,其中江门、容奇、肇庆、六度港是年货物吞吐量百万吨以上的大型内河港口。西江水系不仅是两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对两广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对外经济联系也起着巨大作用,更是广东内河运输价值最大的河流,因此也形成了众多航道水运文化遗产。

1.5 风景名胜文化遗产

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众多风景名胜文化遗产。其中位于流域内红水河段的黄果树瀑布,以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闻名世界;流域内西江段的桂林漓江更是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享誉世界;而位于西江水系黔江下游的大藤峡峡谷,是广西最大、最长、最著名的河道峡谷,具有山雄、峰秀、水急、滩险、景美的景观特色,有广西“三峡”之美誉,这些都是西江流域珍贵的旅游资源。

2 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基于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分类梳理和价值认知,本文认为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应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遵循特色性、共生性、网络性的开发原则,以实现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2.1 打造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

打造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把独特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融入到地方特色文化当中。对于西江流域众多品味高、旅游价值丰富的水文化遗产资源,要以品牌旅游为纽带,充分发挥旅游品牌的辐射作用,对流域内水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进行精心打造,形成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品牌,促进西江流域整体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例如着力挖掘和宣传西江流域独特的文化景观——龙母文化,围绕民间相传的龙母诞庆,打造龙母文化品牌,精心推出一系列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包括庙宇建筑、壁画、雕刻,以其命名的街道、山川河流,与龙母有关的历代文字记载、龙母信仰产生的神话传说、诗词、楹联、戏剧、舞蹈、相关的祭祀民俗活动等,以形成旅游品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2.2 塑造西江流域水文化景观

水文化景观是了解西江流域不同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的重要载体,其中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文化景观,不仅可以起到防洪灌溉、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需求,还可以改善水域景观和水生态环境,对于建设美丽中国,以及现代水利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把建筑艺术与生态景观、水文化景观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艺术美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视觉享受,还可以充分展现人文魅力,并且有些项目可以满足游客戏水和娱乐的需求,极大的拓展了水景观的功能。西江流域水体景观元素赋存量大,且具有动态性,营造多样的水体景观可以展现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流域特色”。

2.3 整合西江流域水文化资源

西江流域内大量的水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不可估量的资源基础。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进行整合,凸显其地域性特点,进而利用这一旅游优势发展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将黄果树瀑布、大藤峡峡谷、漓江等流域内著名景区串联成一体,打造具有西南特色的西江流域风景区,以水带景,以水带域,使各景区交相辉映,全方位、系统地展现西江流域独特的水文化遗产内涵,以此带动西江流域旅游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遗产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提升流域沿线城市的知名度、竞争力和提高流域内人民生活水平。

2.4 开发水文化遗产廊道旅游

要注重水文化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遗产廊道是绿色通道和遗产保护区域化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线形的文化景观,在这些景观中人与自然共存,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共同作品”[3]。西江流域的水文化遗产在分布上具有线性分布的特点,可以将其开发为有特色的水文化遗产廊道。西江流域水系维系着流域沿线城市的发展,这些水系对流域内沿线城市的旅游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来形成流域水利文化遗产廊道,开展水利文化遗产旅游。比如利用流域内已建成的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和大藤峡等水利工程形成水文化遗产廊道来进行旅游开发,同时加强标识系统建设,使人们科学地认识水资源和水文化遗产,发展廊道旅游。

3 结语

西江流域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水文化,我们应该大力发掘、精心保护、积极发扬这份伟大的文化遗产,将其融入到流域内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独特的文化品位,这不仅对西江流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通过研究发现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可划分为民俗文化遗产、宗教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文化遗产、航道水运文化遗产、风景名胜文化遗产五大类型,并且具有类型多样、品质高,连接了西江流域历史的文脉,对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影响重大等特点。因此在对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时要充分挖掘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的内涵,格外注重水文化遗产廊道的开发,营造多样性的水文化景观,发展绿色旅游。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气候變化中的水文化遗产保护——以云南为例的一个水文化前沿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战线,2013,(10):149-154.

[2]高友谦.中国风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2:207.

[3]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1):28-31.

作者简介:

王佳(198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翟莹莹(1994-),女,广西钦州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部湾海洋文化中心”一般项目:广西北部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协同发展模式研究(2017BMCC0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西江流域旅游开发
西江流域农民弃耕调查与化解机制研究
西江流域跨域航道行政执法合作研究
体验经济视角下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西江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与对策研究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清代前中期广东罗定州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