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2018-05-09金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文眼散文高中语文

金蕾

【摘要】高中课文中散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教研时的重难点,本文则以一字为限,寻找文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即“文眼”。如果我们在阅读教授一篇文章时,能抓住其中之文眼,那么一字串全篇,提纲而挈领,纲举而目张,教学自然条理清晰,游刃有余,眉清目秀。

【关键词】文眼;高中语文;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51-0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赏析古典诗歌时有一句话——“着一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说的是诗学,这一字在诗歌中称为“诗眼”,而这样的“眼”在各类不同的文体中也时常存在,称为“文眼”。它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涵盖点,有时是作者情感的聚焦点,有时是文章结构的线索点,有时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关键点,因此,如何抓住这个眼,无论对于诗歌赏析还是古代散文的解读教学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高中语文课文中,散文体裁的课文占了半壁江山,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有些篇目教师处理起来往往有无从入手的感觉。有些是因为篇幅较长,有些是因为文章的“形”比较散。因此,若能聚焦一点利用“教学文眼”实施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内容的核心点、情感和主题的凝聚点,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效果。“同时,借助“文眼”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揣摩文章的写法,对学生写作的谋篇布局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①

一、着一字而课堂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篇幅较长的课文是令语文老师头疼的一类文章,特别是长篇散文。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受课时的限制,常常感到顾此失彼、无从下手。要处理好这类课文,就是要抓住重点、大胆取舍。这不仅能达到长文短教,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印象深刻。

例如《琵琶行》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全诗共有709字,抒情性较强,此诗通俗易懂,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三个课时理梳理作者和琵琶女的身世、赏析文中音乐的精妙、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惆怅心境。其实细细读来,会发现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构思十分幽隐精微,除了三次缠绵的琵琶声,诗中还前后五次出现了江中的那一轮明月,可谓“江中皓月情凄凄,水上仙乐恨绵绵”,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只需抓住“月”和“乐”这两个线索,贯穿全文,化繁为简。

示例:《琵琶行》教学设计

1.导入

江西九江的白居易祠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下联是:“半入江风半入云”。如何解这幅对联?让我们一起走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

2.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请男同学从江州司马的角度概括;请女同学从琵琶女的角度概括。

问:除了这两个人物线索,文中还有那两个线索?

明确:月和乐

3.探赏“江中皓月情凄凄”之“月”

(1)从已学的诗词中,简要回忆概括“月”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2)文中一共写了几次月?请分别找出来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3)回答:这是一轮的月亮,让我看到了一幅的

画面,传达出一种的情感。(注意:字不离句句不离段)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诗人和客分别时凄迷悲伤的气氛,由于离愁的浸染,江上的明月也带上了惨淡而迷离的色彩。“浸”彌漫之意,连同明月弥漫在江中的还有作者的忧別之伤。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表达听众一直陶醉在动人的艺术境界。虽然曲已终,但思绪未断,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扩散到亮白的江心,似乎这轮明月也为优美的琵琶声所沉醉。一个“白”字点出其中之情。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年年转瞬即逝,“空等闲,白了少年头”,对比以往的生活,琵琶女“天涯沦落”之感。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空船寒江与明月渲染了琵琶女的处境孤寂凄寒。这江月之“寒”,是凄寒心境的外化。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春花秋月何时了”,良辰美景,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当下沦落天涯的寂寥悲叹。“

4.探赏“水上仙乐恨绵绵”之“乐”

(1)文中一共描写了几次“琵琶曲”。

(2)《琵琶行》一文被后人称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你仔细揣摩,体会此文被奉为音乐描写之绝唱的原因。(“一读二赏三析”)朗读、鉴赏、分析,引导学生从琵琶乐的音乐特征、修辞的运用、情感的表达、琵琶曲节奏的描摹等角度着手。

5.一曲琵琶曲让诗人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千古绝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探寻诗人心中的共鸣。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学生仿句)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二、着一字而脉络清

叶圣陶先生曾说:“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理清思路,可谓教学的首要任务。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是让学生按节梳理或是分段概括,但若是能充分利用捕捉到的“文眼”线索,更能按图索骥,老马识途,有效引导学生厘清作者的思路脉络。 例如在《项脊轩志》一课。在用音乐创设情景导入,让学生自由朗读、点评,并由教师解题之后,教师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

1.文章中说到项脊轩的时候,作者称之为什么?

“轩”和“室”

“轩”和“室”造成称呼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室——轩——室。

束发读书轩中,本来是普通的小阁子变成了作者珍爱的书房,是寄予的自己梦想的地方,所以“室”就变成了“轩”。

吾妻死,作者无心搭理,轩又变成了破败的小房子。“轩”又变成了无心打理的“室”。

小结:对项脊轩前后称呼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这样的变化是象征着人生际遇的改变。

2.你还能在文中找到作者生活中前后的一些变化吗?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

余稍为修葺——室坏不休

与妻子琴瑟和谐——庭有枇杷树

……

(喜)(悲)

我们由此也能找到文中的关键句: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小的项脊轩几度兴废,作者巨大的情感波澜潜藏在文中的今夕对比中。古代散文的鉴赏重整体感受,忌支离破碎。教学设计中巧妙地抓住项脊轩称呼的变化,带领学生厘清了作者的感情波澜,批文入情,找到了线索,寻得了钥匙。

三、着一字而情感显

高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字字珠玑,笔笔含情。但在教学中,教学最忌面面俱到,包罗万象,板块层出,乱花渐欲迷人眼,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显然,以一字文眼来绾束全篇,犹如以一线串起散乱之珠子。我们要抓住情感的支撑点或是浓缩点,串联全文,简净利落,不枝不蔓,情感集中。例如《长亭送别》这一课,

1.创设情境

课前播放:后弦的《西厢》音乐作为迎接音乐。

2.新课导入:相关剧情介绍导入

教师用老妇人的话“咱三代不招白衣女婿!”引入节选背景:

于是,在暮秋季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对心爱的人儿在长亭别离。课文节选部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3.初读感受(厘清剧情)

按时间的推移情节的发展,本折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请大家用带“别”的四个字为画面拟小标题。

4.重点探究之一:透过崔莺莺的“泪”赏析人物情感、形象之美

重点通过带泪的三首曲词[朝天子]、[耍孩儿]、[四煞]解读泪光盈盈中的离愁别恨。

过渡:法国伟大诗人缪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就是眼泪。”

长亭送别这一折戏,原题为《哭宴》。昨夜成亲,今日分别,作为一个小女子,所有的离愁别恨,在这一出长亭送别中,只能搵作重重叠叠的泪。我们这节课就透过她的盈盈泪光,走进崔莺莺的情感世界。我们精选其中下面三首有代表性的带泪曲词,作为例子,通过解读泪来走进崔莺莺。

探讨交流:[朝天子]、[耍孩儿]、[四煞]。

要求学生任选一支,结合其上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从( )中,透过莺莺的盈盈泪光,我读到了一个( )莺莺。

(教师追问学生从哪里读出,或者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总结:文章通过记述莺莺送别张生的情景,刻画了莺莺别离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愁情绪,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突出了莺莺鄙薄功名利禄,痛恨世俗婚姻观念,勇敢追求爱情的的叛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反对和对自由的婚姻爱情的歌颂之情。

5.重点探究之二:透过崔莺莺的“泪”赏析元曲文采之美

赏析[端正好][一煞][收尾]

过渡:这一出戏与其说是送别,不如说是泪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作者借莺莺一双泪眼,更是营造了一个充满离情别恨的清秋节。接下来就让我们也借莺莺的婆娑泪眼,去体会莺莺的离人之秋。我们选择了头尾三首曲词为例,首先请大家把这三首曲子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诵读三首曲词。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首,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述你读这些曲子时脑子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

(3)学生边表述,教师边引导赏析

配乐朗读活动

6.教师结语

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用他生花的妙笔,借莺莺一双泪眼,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暮秋时节忧伤的生离死别场面。让我们领略了王实甫在他那个人性压抑年代里的一声震耳发聩的呼喊,谱写出《西厢记》“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嘹亮主题。

“《长亭送别》的整体是情景交融,但整体是由局部的具体情境组成。王实甫精心描绘出属于局部的此时此地之境,以及与此相应的此时此地之情。”②他把莺莺的离愁别绪放在四中不同的环境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而无论在哪一境哪一情中,莺莺那含情凝结的“泪”都是最传情记恨的标志。这离别之愁、相思之苦、无奈之情、控诉之力都深藏其中。

散文是一种表达隐晦、情感磅礴的问题,语文教学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文眼教学法”需要教师具有“拨开云雾见明月”的理解力、洞察力,根据课文的特点,跳出传统教学的局限,引领学生找“文眼”、析“文眼”,抓住这根管,打开这扇窗,以窥全篇,并达到有形的文字与无形的情感相融合的效果。最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发他们的思维深度。

参考文献

[1]《只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文言文教学策略》选自《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16年第9期.

[2]《高中語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眼散文高中语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散文阅读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