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生表达“三重”境界思考

2018-05-09黄继端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2期
关键词:境界语文教学

黄继端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就是内心感悟,还应当需要学生去做内心感悟的表达。学生在阅读教学课堂的感悟表达具有一定质量,不仅仅说明其课堂感悟深刻,且也可以说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表达;“三重”境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2-0118-02

小学语文教学,不注重学生感悟的深刻,是提升不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注重学生感悟的深刻,也不仅仅就是学生对文本所产生的个性化阅读感悟,还应当利用学生的表达去发挥杠杆作用。利用表达去发挥杠杆作用,需让学生的表达能够进入表达的三重境界。平时的语文教学做出比较深入的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现拙于笔端的思考并不怎样的深刻,权且抛砖引玉。

一、学生表达之“一重”境界当是表达通顺

平时学生阅读感悟的表达,人们比较多看到的现象是,每个学段学生都存有表达不为通顺的现象。小学生表达的不为通顺,都表现在表达的用词不当,表达的句式不够完整。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多省略着相当多的内容,自不自觉地造成表达的不为通顺;学生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往往多故意在简略上做文章,轻重不等地造成表达的不为通顺。为了节约教学时间,人们也多予以默认,从不对学生的表达进行纠正。曾听一同仁的《埃及金字塔》的随堂课教学,这堂课在学生的阅读指导上还是到位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感悟也显得比较理想,基本上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但颇感遗憾的是,学生的表达比较糟糕。如教师抓住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不僅仅让学生做文本感悟的表达,还让学生去做拓展延伸性的表达。就在学生进行这些表达时,不够通顺的句子便比较普遍起来。因为是拓展延伸,学生需要表达的心情比较迫切;也因为多在让学生进行表达上的思考,也就不去顾及学生表达的通顺和不通顺。如教师在让学生读着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和所用石块的相关语句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对那么多的石头仅靠人和牲畜拉,感到相当的惊讶,对那么重的石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埃及时代,层层垒砌,直到146米的高度也感到惊讶!但学生在表达自己惊讶的原因上就出着相当多的问题。不能从内心深处去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有的就是比较直接的人云亦云,或者就是粗糙地进行着不属于真实感悟的表达。

二、学生表达之“二重”境界当是表达优美

应当说小学语文教材的篇篇目目都是质地优良的,学生涉及教材文本就是在走着通向语言世界的路。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虽然接受着文本语言的熏陶感染,但学生在自己的表达时,却不能去比较理想地用优美的语言去做属于自己阅读感悟的表达,所表达的语言都显得十分的干弊、枯燥甚至就是某种程度上的乏味。如为了对某些人物、景物和事物进行点赞,都喜欢在相关语句后加上“啊、呀”之类的叹词,都以为这就在做着相关优美的表达,或者就是表达的优美。其实,语文教学不仅仅就是让学生去感受文本的语言优美,还应当实现阅读感悟之自身优美的表达。让学生形成优美的表达,当让学生对阅读感悟有着全身心的投入,当在平时有让学生运用优美语言去表达的机会。如果没有学生的感悟和表达的实践,那学生是形成不了表达优美的。让学生形成优美意义上的表达,不仅仅就是教学课堂口头训练硬功夫的建立,还也会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语言优美产生积极意义上的促进作用。如和学生一起学习《青藏高原一株柳》,在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以优美语言进行优美表达的实践。在学生未表达前,就提出这样的要求,也给学生以一定时间的准备。学生有了一定的准备后,表达尽是那样的胸有成竹,也是那样的有板有眼。如学生借用贺知章的《咏柳》去赞扬心中的柳,学生用心中的“柳”去点赞那些具有“柳”之品质特征的中外古今的人。大家点赞着“贝多芬”,大家点赞着“霍金”,大家点赞着“张海迪”......学生所点赞的不仅仅就是一个个人,而且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向往。

三、学生表达之“三重”境界当是表达深刻

语文教学让学生阅读感悟需要达到的三重境界是对文本的文字、文学和文化方面的感悟,那让学生的表达是否即以学生浅表意义上的表达即为满足?当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必和不能。应当思考学生对阅读感悟内容的深度表达。让学生能够深度表达,需要做的事情比较复杂,不竟然就让学生去深悟了,就可以能够深表着。语文学习学生阅读感悟的表达也多有学生就像茶壶里下着的饺子,有得却就是那样的倒不出。这里需要学生能够掌握深度表达的技巧和要领,学生深度表达的技巧和要领一般是口头说教所教不出来的。需要学生进行实践,学生所进行的实践,比较有意义地说与学生的阅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着学生的经典古诗文的阅读,这是不无道理的。学生阅读着相当多的经典古诗文,那将会在众多经典古诗文中获取许多为人为事方面的道德认知。当学生能够获取比较良好的道德认知后,学生则会从一定的高度对所学文本之人物和事理做出深刻的评价,做出高度的评价。如教学《最后的姿势》,学生对谭千秋老师在地震来临的瞬间,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钦佩不已。怎样让学生用上比较深刻的语言来表达如此的钦佩之情,怎样让学生去做钦佩之情的深刻表达?当是有考究的。学生表达前给学生以相关的提示要求,如要求学生都以经典语言来进行表达。在学生未进行表达时,让学生将自己所阅读的经典古诗文进行电影式的回放,大家都找到一些经典语言来对谭千秋老师进行着崇高的评价。如有学生这样说,谭老师,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您的死是那样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有学生这样去说,谭老师,您的行为惊天地泣鬼神,可敬可爱,可歌可颂。

参考文献

[1]张亚新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M]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2]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猜你喜欢

境界语文教学
境界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最高境界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最高境界